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理性看待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改革

理性看待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改革

理性看待醫療保險個人賬戶改革

關於職工醫保個人賬戶改革的消息引起社會關註。在多地出臺的醫保改革方案中,當期計入職工個人醫保賬戶的金額發生了變化。對於在職職工,原來由單位繳費納入的部分不再納入,納入統籌基金;對退休人員,由過去的個人賬戶納入養老金改為定額,定額標準與統籌地區改革當年人均養老金掛鉤。有人認為改革後,個人醫保賬戶劃撥的資金減少了,個人醫保待遇下降了。

實際上,這次改革並不是簡單地減去個人賬戶的數額,而是把個人賬戶減少的“錢”加到統籌基金的“大池子”裏。壹方面,開通了個人賬戶的“家庭成員受益”,個人賬戶的使用範圍從參保職工本人擴大到家庭成員。另壹方面,加強了“門診經濟保障”,多發病、常見病的普通門診費用逐步納入統籌基金支付範圍。單從賬面來看,新劃入個人賬戶的錢確實少了,但總體來看,參保人普通門診的待遇會有所提高。

不僅如此,改革後,統籌基金池變大了,醫療保險的共濟性和經濟效益顯著提高,社會保障能力更加充足。醫療保險歸根結底是壹種社會保險,也就是說它具有互助、責任和享受的性質。把大家的錢湊在壹起,就可以用大數定律來化解社會群體的風險,在更大範圍內滿足大眾的醫療需求。算壹筆“長遠賬”,我們都能從改革中受益。

在社會醫療保險框架下,個人賬戶的資金是“看病錢”,發達國家大多沒有* * *賬戶和個人賬戶設計。我國醫療保險制度建立之初,為了簡化報銷手續,吸引更多的人參與,設立了個人賬戶,在過去發揮了巨大的作用。但新形勢下,職工醫保個人賬戶社會共濟不足、門診功能有限等弊端凸顯,出現了參保職工“沒病花不完,沒病用不了”的情況。

從發展趨勢看,醫保統籌基金需要承擔更多的醫保責任。中央國務院印發《關於深化醫療保障制度改革的意見》,明確提出“逐步將門診醫療費用納入基本醫療保險統籌基金支付範圍,改革職工基本醫療保險個人賬戶,建立健全門診醫療保障機制”。將職工門診醫療費用納入職工醫療保險統籌基金保障範圍,有利於職工醫療保險的公平和可持續發展。

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醫保政策也在不斷調整和完善,但惠民民生始終是不變的基調,讓最需要的人受益是改革的基本原則。參保人應理性看待改革。面對當前轉入個人賬戶的資金減少,大家既要算小賬,也要算大賬;既要算眼前賬,也要算長遠賬。相信改革推進壹段時間後,群眾會享受到改革的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