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的植樹節是由林學家韓安和淩道陽發起的。原定於4月5日清明節舉行,1928年改為3月12日,紀念孫中山逝世三周年。壹切都發生在春天。此時播下壹顆種子,秋天收獲壹些希望。植樹節是以植樹造林為內容的主題節日,也是對環境保護的又壹次致敬。
2.2月22日世界濕地日
1971年2月2日,來自18個國家的代表在伊朗南部沿海城鎮拉姆薩爾簽署了《關於特別是作為水禽棲息地的國際重要濕地公約》。
為了紀念這壹創舉,提高公眾的濕地保護意識,1996年《濕地公約》常務委員會第19次會議決定,從1997年起,將每年的2月2日定為世界濕地日,每年確定壹個不同的主題。在這壹天,政府機構、組織和公民采取各種活動來提高公眾對濕地價值和益處的認識,以便更好地保護濕地。
3.世界森林日3月21
“世界森林日”,也譯為“世界林業節”,英文是“世界森林日”。這壹紀念日由西班牙提出,並於1971年在歐洲農業聯盟特內裏費島大會上壹致通過。同年6月,11,糧農組織正式確認。
4.3月22日世界水日。
喚起公眾的節水意識,加強水資源保護。65438年6月+10月65438年10月65438日,第47屆聯合國大會作出決議,將每年的3月22日定為世界水日。
3月22日,各國就水資源的保護和開發以及實施《21世紀議程》提出的建議開展了壹些具體活動,如出版、分發宣傳材料、舉行會議、圓桌會議、研討會、展覽等。,以提高公眾意識。
5.4月22日地球日。
地球日,即每年的4月22日,是專門為世界環保而設立的節日,旨在提高人們對現存環境問題的認識,動員人們參與環保運動,通過綠色低碳的生活來改善地球的整體環境。地球日是由蓋洛德·納爾遜和丹尼斯·海斯於1970年發起的。
如今,慶祝地球日的活動已發展到全球192個國家,每年有超過10億人參與其中,成為全球最大的民間環保節日。自20世紀90年代以來,中國在每年的4月22日舉辦地球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