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到騰訊微博
近日,中國社科院世界社保中心發布的《中國養老金發展報告》(2011)指出,壹方面近壹半省份養老金收入不夠,另壹方面基金結余收益率遠低於通脹率,中國養老金制度面臨嚴峻挑戰。
據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部統計,2010年,如果剔除財政補貼1954億元,將有15個省份(含新疆建設兵團)的企業部門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征繳收入不敷使用,缺口679億元。在社科院世界社保研究中心主任鄭秉文看來,2000年至2008年全國社保基金總收益率可能不到2%,低於同期通貨膨脹率。
目前,我國養老保險的來源主要是保費收入、利息收入和財政補貼。統計局數據顯示,我國社會保障主要用於養老,但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不夠。在發達國家的財政支出中,社會保障通常占相當高的比例。例如,在瑞典、丹麥和法國,社會保障占財政支出的42%以上。反觀我國,根據財政部數據,去年財政支出***8.9萬億元,社會保障和就業支出9130.62億元,占比僅為10.2%。這其中包含的就業支出還不到上述全國社會保障支出的1/4,可見我國財政對社會保障的投入是多麽的低。
與之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近年來我國財政收入每年都有超收。今年前11個月,全國財政收入累計97309億元,同比增長26.8%,是年初預算8%增幅的3倍多,中央和地方都將超收。老百姓交的稅是財政收入的主體部分,應該取之於民,用之於民。在我國社會保障投入連年不足,財政收入超收的情況下,加大對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將超收部分的很大比例劃撥給社會保障是合理的。
誠然,養老等社會保障的財政投入需要增加,但財政投入的增加並不能完全解決養老保險制度的困境。要解決養老金收入不夠,收益率遠低於通貨膨脹率的問題,就必須擴大養老基金的來源,提高養老基金的保值增值能力。對此,新任證監會主席郭樹清近日提出,將分散在各省的2萬億元養老保險和3.9萬億元住房公積金組織起來,成立專門的投資機構投資資本市場。
養老金在股市交易的說法雖然得到了全國社保基金理事會理事長戴相龍的支持,但還是引起了廣泛的爭議和關註。養老金是妳輸不起的救命錢,保障要求極高。但是,股市是高風險高回報的,誰也不能保證妳只賺不虧。在著名的美國養老金計劃401K中,確實存在用養老金購買股票的情況,但是每個個人都有選擇購買股票和債券或者選擇相對安全的專項存款的權利。如果按照郭行長所說的把養老金整體打包入市,那就意味著個人沒有選擇權,地方養老金全部“交易”,這和401K養老金計劃的性質明顯不同。
如何擴大養老金仍有爭議,而不爭的事實是,中國養老金制度的困境不僅在於擴大養老金,還在於養老金制度中的不公平。我國長期實行雙軌制退休制度,即機關事業單位和企業職工退休,實行兩種完全不同的制度。企業人員由單位和職工本人分別按20%和8%的標準繳納,由自籌賬戶支付;政府機關和單位由政府撥款和支付。最大的區別就是兩個標準差別很大。機關單位養老金遠高於企業退休人員,企業退休人員人均收入只有1.400元,與機關單位相差3-5倍。同樣是退休在家,為什麽公務員可以由政府撥付高額養老金,而退休人員只能享受退休前自己繳納的養老保險,而且標準遠低於公務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