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天空下》關註的主題是什麽?

《天空下》關註的主題是什麽?

是霧霾排放,是環保發展。

柴靜的問題主要是兩件事。壹個是2010對丁仲禮關於IPCC哥本哈根氣候大會的采訪,壹個是2015年2月28日播出的《穹頂之下》。自從采訪了丁仲禮院士之後,柴靜就表現出了不正常的立場。采訪中,柴靜明顯支持西方國家提出的碳排放目標,這對發展中國家極不公平:人均碳排放量是發展中國家的2.3倍。妳們落後,就要少劃,留給我們發達國家劃好了。采訪實錄:丁仲禮指責IPCC節目_新聞中心_ Sina.com。采訪中,柴靜首先未能證明IPCC的地球變暖2度閾值理論是否是科學結論。丁仲禮指出,該預測純粹是基於壹個英國團隊設計的計算機模型的價值判斷,而非科學判斷。如果這個論證不科學,就無法用這個論證對8000億噸的碳排放總量指標做出合理的推斷。然後柴靜轉向了具體排放標準的討論。這壹階段,柴靜四次反對丁仲禮主張的人均計算,始終支持西方提出的按國家計算。大家都知道,中國作為人口第壹大國,人均計算從來沒有超過過外國。妳為什麽支持按國家計算碳排放量?接下來,就更精彩了。這壹次,柴靜從:IPCC的權威開始。(妳現在是在直接指責IPCC嗎?)丁仲禮的語氣。我看到了妳的措辭?其實很激烈。有那麽嚴重嗎?)丁仲禮的心情。為什麽壹個科學家在談論壹個科學問題時會使用激烈而情緒化的詞語?這樣合適嗎?)丁仲禮的身份。妳看,妳們以前是研究古氣候的,妳們都是很專業的科學家。但實際上妳壹直在做政治解讀,在這次氣候談判中提出很多方案和策略。其他人可能會對妳的身份提出各種問題。妳覺得合適還是不合適?)這四個角度來指責丁仲禮不該這樣說話。可惜丁院士並不買賬,她維護國家利益的態度很堅定。其實柴靜可能不知道,她以為丁仲禮只是個科學家,但其實丁仲禮也是NLD中央主席,玩政治不止六次好嗎?這次采訪,尤其是最後階段,柴靜的態度幾乎是想盡壹切辦法讓丁仲禮回心轉意,很奇怪。有人為她辯護,說這是采訪發言,為了引出被采訪者的態度。但丁院士在關鍵議題上已經表明了態度,問題已經講得很透徹,特別是以“發展權是壹項基本人權”為核心來討論碳排放指標。但柴靜在最後階段對丁院士的批判,我無論如何也看不出有什麽新意。而是圍繞語氣、態度、身份對丁院士提出挑戰。再深入下去,恐怕會問出值不值得的問題。妳的情況如何?妳有資格挑戰IPCC的決議嗎?妳憑什麽?丁院士不得不偏離科學討論進行回應。他為什麽不能怪IPCC?為什麽要用激烈的語氣?這些其實都是談判技巧範疇的東西。是她把話題引到這些內容上,卻接著問“為什麽要做政治解讀而不是科學解讀?”最後,柴靜主張,科學家不應該以國家利益為前提,而應該以人類的共同利益為前提。柴女士請美國先回來重新簽署巴黎氣候協定好嗎?美國不想做的事,騙中國做兩倍?美國人在需要的時候(不是需要簽訂對全人類都有利的協議的時候)可以不被認為是人,還是只有美國人才可以被認為是人(此時美國的利益屬於人類的共同利益)?至於2015的《穹頂之下》,這部片子的傷數不清。嚴格來說,只有那些不會獨立思考分析,容易出現煽情情節的人才會被忽悠去相信那些說法。1,《穹頂之下》2015年2月28日播出,拍攝本應在2014年開始(柴靜2013年6月在美國分娩),但國家已經在2013年開始霧霾治理工作。所以那些鼓吹柴靜的電影,出來後才引起輿論和國家的關註,是無稽之談,是典型的胡亂邀功。最先引起輿論關註的是美國駐北京大使館發布的2月相關數據201165438 PM2.5 2。關於女兒癌癥的部分純粹是嘩眾取寵,用藝術誤導觀眾,這部電影把女兒的癌癥和北京的霧霾場景聯系起來,就是為了讓不明真相的觀眾認為女兒的癌癥和北京的霧霾有因果關系,引起觀眾的同情,讓她後面的話更容易得到支持。這和BBC濾鏡在冥界差不多。眾所周知柴靜本人長期吸煙,作息不規律。“母親吸入胎兒的腫瘤”是否有關聯,大概是壹個醫學研究項目。3.把PM2.5的指數變化和死亡率變化放在壹個圖表裏意味著什麽?有沒有可能這幾年的死因只有PM2.5,其他原因都自動消失了?4、肺癌的發病,有詳細的醫學研究報告,病因多而復雜。但在這部影片中,柴靜不斷引導觀眾認為霧霾是肺癌的主因。事實上,2015年,河北省肺癌發病率在全國僅排名17。5.柴靜在片中說:“從1960到1970,英國治理汙染的前十年,經濟沒有倒退,GDP反而翻了壹番。”我不知道她有什麽底氣去吹噓這麽容易找到的公開數據。欺負中國人很傻嗎?事實上,英國的GDP在這十年裏只增長了30%,遠沒有翻倍。後來的分析表明,她在使用這個數據時,並沒有剔除通貨膨脹率。如果每個人都這樣計算GDP增長,津巴布韋早就創造了全世界經濟發展的奇跡了!6.柴靜堅持認為私有化是唯壹的解決方案。可笑的是,以前中國的煤炭企業礦難頻發,因為私營小煤礦太多了,在安全措施上偷工減料,治理後已經有了明顯改善。私有化後如何平衡盈利和安全,說妳不知道資本家真正的想法,不是蠢就是壞。7.油品質量問題是本片的重災區,誇大數據偷換概念,可單獨分析:1)“中國最好的油比發達國家低兩個檔次。北京加的柴油基本是最好的油,含硫量是歐盟國家的25倍。我們有國四及以上的油,但這部分油只占3%。”這裏有明顯的數據誇大。當時油品質量確實整體較低,但遠沒有達到“兩個檔次”的水平。柴油的含硫量只有歐盟的5倍,根本不是25倍(國四:中石化的比例更高。自2015起,中石油所有車用柴油升級為國四。後來我才知道,她說的3%是比較所有燃料的用油量,那個分母會含有大量海洋石油,會造成城市空氣汙染?是讓所有的船都擠進城市河,讓發動機空轉?2)“天然氣在國內無法大量開采的原因是中石化的壟斷。比如9000億立方米可采儲量只開采了,根本原因是70%的資源被中石油壟斷。”這就混淆了“探明儲量”和“可采儲量”的區別。好像美國的火星車如果在火星上發現了金礦,柴女士會馬上把這部分算可開采的吧?即使是可開采儲量,也還存在開采成本的問題!妳再怎麽私有化,資本家也絕對不會碰高昂的開采成本:我憑什麽要承擔低利潤甚至虧損的減煤增氣的減排義務?中國從來沒有限制過頁巖油氣開采,也沒人管這個,因為中國的頁巖油氣比美國深得多,導致不經濟。所以美國開采頁巖油氣,中國不開采,只是因為壟斷?3)“船用的是最差的重油,我們壹半的油完全失控。”這是壹個模糊的概念+誇張。船舶使用重柴油或渣油的比例占燃料油的近壹半(47%),而燃料油占石油消費總量的比例為6.6%,也就是說,船舶運輸占石油消費總量的比例為3%。3%和壹半的差別太大了。是不是想誤導觀眾,以為“半油”都是油而不是燃料油?節目總體思路是:首先,中國霧霾重,因為燃煤多,燃氣少,油品質量差,開采技術落後。這些都是能源領域的壟斷造成的。如果我們不改變它,更多的人會得肺癌。好TM可怕!其次,英美變了。不僅經濟沒有下滑,還高速增長,厲害!第三,除了選擇英美體系,別無他法。再壹次:我連英美制度可能帶來的問題都不提,好像肯定不存在似的。所以在節目的最後,柴靜總結道:建議取消能源領域的國家壟斷,進行全面私有化。妳要說她引用的數據不對,她可能會說不是主觀錯誤,而是不嚴謹。她只是碰巧“忘記去除通貨膨脹率”、“沒有詳細查看燃料標準數據”、“沒有詳細考慮探明儲量和可采儲量的區別”、“忘記指出壹半是指燃料油而不是所有石油”。總之:不夠嚴謹!口誤哈哈哈哈!壹笑而過。這麽多不嚴謹,真的只是壹起發生的!信不信由妳,反正我信!這部電影主要由美國福特基金會贊助。影片最後,福特基金會接受了柴女士的感謝。不得不說,福特基金會的錢花得值!基金會始終富有同情心,始終關註中國的民生。不僅贊助柴女士,還贊助毛教授的研究項目,並得出壹個極其重要的研究結論:中國654.38+0.8億畝耕地紅線是房價高的主要原因!想想也是。為什麽需要這麽多耕地?只要我們國家跪著?啊,呸!和世界主要產糧國保持良好關系,缺糧的時候想買多少就買多少!為什麽留下這麽多耕地?!如果所有的房子都建好了,我就不相信房價不會跌成白菜!什麽?妳問“面對饑荒,人們不賣糧食或者坐以待斃漲價怎麽辦?”?妳在開玩笑嗎?這怎麽可能呢?!像福特基金會這樣壹個捍衛人類進步的關鍵機構,壹個國家怎麽能落井下石,看著我們的人民餓死?退壹步說,人家不肯賣,肯定是妳們有些人跪著?啊,呸!不正確的態度惹人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