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

吉林大學計算機科學與技術學院主要研究方向

(專業優勢)●智能信息處理

主要研究內容:智能規劃與自動推理、約束程序、智能決策支持系統等研究領域的科學研究和軟件開發。

○主要成果:研究成果在國內占據領先地位。現有教師12人,其中教授(博士生導師)3人,有2人獲得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支持計劃”資助。他們連續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近20項,國家級和省級項目4項,橫向軟件開發項目4項。承擔人工智能原理等研究生課程和離散數學等本科課程,其中離散數學為國家精品課程。

●軟件形式化

主要研究內容:軟件形式化方法、語義網、程序分析技術、各種編程語言及實現技術、移動代碼安全、並發語義、軟件檢查等。

○主要成果:承擔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教育部博士點基金項目1項,省部級項目2項,合作項目3項,省級教改項目3項,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編撰學術著作13部。考形式語義和程序分析的研究生課程,考編譯原理(雙語)、高級語言程序設計和C#程序設計(雙語)的本科課程。《編譯原理》(雙語)課程被評為吉林大學精品課程、吉林省精品課程、教育部-微軟精品課程,並獲得三項省級獎勵。博士生導師張長海教授講授的《高級語言程序設計》被評為國家精品課程。

●軟件工程

主要研究內容:構件技術與軟件復用技術、基於軟件體系結構的軟件開發方法、軟件維護與軟件設計改進方法、軟件演化方法與軟件自動化技術、軟件重構方法與技術、軟件測試、面向方面編程技術、基於移動agent的軟件開發方法、軟件工程環境與軟件開發輔助工具等。

○主要成果:研究團隊成員完成國家重點研究項目和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4項,在國內核心期刊或國際會議上發表論文50余篇。

●數據庫和網絡智能

主要研究內容:數據庫理論、機器學習、數據挖掘和Web挖掘、網絡搜索引擎。

○主要成果: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基於Petri網的主動面向對象數據庫管理系統(1997-1999)”和吉林省科技發展計劃項目“第二代網絡搜索引擎的開發(2000-2003)”。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增量式移動主題爬蟲系統(2004-2006)”。在《軟件學報》等國際會議和核心期刊上發表論文40余篇,其中9篇被三種檢索結構檢索到,出版教材和學術專著4部。獲國家和部級獎勵5項。

●數據庫和智能網絡

主要研究內容:高維海量數據智能處理理論、數據挖掘基礎理論與應用、互聯網組播路由技術、並行編程、並行工程與工程數據庫系統、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與設計。

○主要成果:國家重點項目2項,1國家863計劃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5項,省部級科研項目數十項。獲得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1,機械工業部科技進步壹等獎1等多項省部級獎勵。他還在各種國內外期刊上發表了數十篇論文。●知識工程和專家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不確定性推理方法與技巧;多專家系統協作技術;貝葉斯網絡推理和學習;異構知識表示的相互轉換;知識庫精化和知識庫壹致性檢測等。

○主要成果:承擔多項國家863項目,利用包括專家系統在內的多種技術開展農業信息化領域的應用研究,開發了20多個農業實用專家系統,並持續大規模推廣應用。從1997年到2004年,收入增加,支出減少約22.3億元。該研究工作獲得了吉林省壹等獎和二等獎1,長春市壹等獎1。

●DAI、MAS、智能代理和移動代理

主要研究內容:戴agent多Agent系統主要包括:復雜任務求解方法;代理感知法;代理規劃法;DAI規劃的識別、生成和優化方法;代理派生和恢復,動態組裝方法;動態DAI架構模型。面向agent編程主要包括智能Agent體系結構、邏輯理論、編程方法和語言、多Agent協商方法。移動代理技術主要包括:移動代理系統架構、理論模型、遷移規劃、通信和安全。

○主要成果:1984以來,完成國家863、自然科學基金項目10項,發表論文50余篇。提出了壹種基於BDI的構件智能代理模板結構模型。提出了壹種擴展的合同網絡協商模型ECNNM。提出了壹種具有分支時序結構的支持Agent通信和協商的壹階多模態邏輯。提出了壹種基於模板模型、擴展BDI邏輯和支持多代理協商模型ECNNM的代理編程語言NOAPL。基於上述研究成果,開發了壹個開放的、自適應的、分布式的多智能體協作系統工具COT,並利用COT開發了壹個多專家系統石油測井解釋系統。還提出了移動代理系統的模板結構、基於環境演算的移動代理系統形式化模型、遷移規劃模型、可靠通信模型和通信性能優化模型、面向網絡管理的安全模型和基於博弈論的電子商務虛擬市場模型,並將移動代理技術應用於網絡管理和電子商務領域。

●時空信息的表示和推理

主要研究內容:時間和空間是人類永恒的話題,時空推理在人工智能等領域有著重要的作用。本所對時空推理的研究始於1996,涵蓋多個研究方面,並應用於地理信息系統、精準農業等領域。研究內容主要包括:時空邏輯、時空代數、時空本體、時空數據挖掘、時空數據庫、移動對象數據庫等。獲得基金資助,包括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3,省科技發展計劃4。

○主要成果:將區域連接演算的混合維擴展應用於定性空間明暗關系的表示;提出了處理時空信息的不確定性、模糊性和粒度模型,並分別應用於GIS、空間數據挖掘和時空數據庫。綜合時空信息處理模型;定性空間查詢語言和時空查詢語言;改進的公路網移動對象模型:柵格數據模型下模糊區域的拓撲關系分析。基於上述研究,自主開發了支持時空推理的組件式地理信息系統CGIS和多個農業應用系統,使測土配方施肥真正成為可能。* * *在核心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SCI索引7篇,EI索引15篇。

●基於粗糙集和格機的數據挖掘

○主要研究內容:傳統的數據分析方法難以應對越來越多的數據。為了使人們能夠有效地理解和使用這些數據,以數據挖掘為研究背景,該研究所開展了基於格機和粗糙集的數據挖掘理論和方法的研究。主要研究內容包括:深入研究當時的格機理論和方法,重點研究格機的標號和分類特征;研究了增量格機的標號和分類特征,給出了增量格機的嚴格形式定義。對於文本等非結構化數據,研究了基於格理論的數據約簡方法和分類方法。研究了粗糙集理論中公理的最小化問題。研究了基於粗糙集理論的屬性約簡方法和數據約簡方法。研究了基於格機理論和粗糙集理論的數據挖掘方法。

○主要成果:學院在基於格機和粗糙集的數據挖掘理論和方法方面取得了壹定的成果。擴展了格機等標號的思想,提出了交集標號的概念來解決多類別決策問題。將上述思想應用於文本數據的多類別決策問題,取得了較好的效果。去除了粗糙集公理中隱含的冗余,得到了兩個更簡潔的粗糙集公理,並證明了它們的可靠性。定義了極小粗糙集公理的概念,證明了這兩組粗糙集公理都是極小的。在基於粗糙集理論的屬性約簡和數據約簡方面,提出了基於信息熵和遺傳算法的屬性約簡算法、基於特征矩陣的最小約簡算法和增量式規則提取方法。

●計算智能

○主要研究內容:計算智能涉及的神經網絡、模糊系統、進化計算的相關理論、模型和算法,以及計算智能方法在機器味覺和嗅覺、圖像處理、商業智能、智能交通、現代物流、生物信息學、生物識別技術等領域的應用研究。

○主要成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點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2項,十五重點項目1項,1項“863”項目,省部級項目7項,多項橫向科研項目,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3項:發表學術論文100篇。其中SCI引用20余篇,SCI引用26次,EI引用40篇,國內核心刊物引用116次。發表學術著作1篇,獲得國家發明專利1項,軟件著作權4項。

●計算機圖形和數字媒體

○主要研究內容:計算機繪畫與動畫、計算機動畫技術與應用、基於點的建模與繪圖、幾何建模中曲面拼接的基本理論與算法、分形的計算機生成、基於內容的多媒體檢索、眼底3D成像與醫學圖像處理、圖像超分辨率與圖像配準、流媒體壓縮、編碼、解碼與代理緩存技術、三維模型檢索系統中聚類分析方法的平臺系統開發、基於聚類分析的三維模型庫分析與組織等。

○主要成果:自20世紀80年代初開始進行計算機圖形學和數字媒體的教學、研究和開發。多年來,承擔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4項,省部級項目2項,其他科研項目10多項。發表學術論文200余篇,其中50余篇被三大檢索收錄。

●計算機圖像處理和虛擬現實

○主要研究內容:計算機圖像處理的理論與應用研究,包括數字水印技術、圖像檢索技術、醫學圖像處理、基於圖像的渲染技術、基於圖像的三維重建技術等。虛擬現實技術及應用研究,主要包括虛擬環境的模擬、自然景物的模擬、碰撞檢測技術等。模式識別和機器視覺、基於約束的幾何模型和多媒體技術的研究。

○主要成果: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4項,多項橫向科研項目。發表學術論文130余篇,其中SCI收錄30余篇,EI收錄25篇,ISTP收錄30余篇。出版教材3部。

●智能工程

主要研究內容:人工神經網絡、模糊系統和進化計算相關理論、模型和算法、DNA計算、量子計算、人工免疫算法、群優化算法、機器學習算法、基於計算智能的生物信息學中的相關理論和算法、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基因表達數據分析、藥物成分分析,以及智能計算方法在組合優化、數據挖掘、超聲波電機控制、MEMS建模、金融時間序列中的應用。

○主要成果:2001以來,承擔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2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學術論文100余篇,其中SCI收錄40余篇,EI收錄50余篇。

●移動通信和網絡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移動IP技術、移動計算網絡理論、基於移動計算網絡的各種應用,包括QoS管理、流量工程、基於策略的網絡管理、安全理論與技術、入侵檢測系統、防火墻技術、網絡架構、通信協議與接口、網絡設備、網絡通信軟件和網絡協議實現。

○主要成果:完成國家重點科技項目1、863項目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12項及壹批產業項目,獲得省部級獎勵3項。主持國家發改委1高技術及產業化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振興東北老工業基地科技攻關項目1。在國內外知名期刊發表論文60余篇,主編教材8部(主編)。

●智能控制和嵌入式系統

主要研究內容:工業控制計算機技術、嵌入式計算機系統、網絡化嵌入式系統與安全、網絡化控制技術與實時信號傳輸、嵌入式系統軟硬件協同設計、故障自診斷與容錯技術、普適計算、智能控制、光電混合信息處理技術及其在汽車電子控制與信息系統、智能交通系統中的應用。

○主要成果:完成863項目和“攻關”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資助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8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4項,發表論文100余篇,出版教材8部。●計算機空間信息處理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空間數據的采集、測量、分析、存儲、管理、顯示、傳播和應用的集成信息科學與技術。本文重點研究大容量數據存儲技術、多媒體數據庫技術、壓縮傳輸技術、智能搜索算法、數據倉庫與數據挖掘、空間數據建模與仿真、3S集成理論與方法、科學計算可視化與虛擬現實技術、人機交互技術等。

○主要成果:獲國家863項目1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2項,省部級項目16項,獲省部級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三等獎8項,發表論文60余篇,專著3部。●分布式系統和網絡軟件

主要研究內容:集群操作系統及其在分布式並行計算和服務器集群中的應用;網格計算;網絡安全;互聯網技術及其在IP電話、VPN、電子商務/政務等方面的應用。

○主要成果:已完成國家科技攻關項目5項、863項目3項、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6項、國家教委資助博士點2項、吉林省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及部分行業委托項目。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重大項目1,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面上項目1,吉林省傑出青年項目1,國際合作項目1。在國內外知名期刊上發表專著9部,論文100余篇。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8項,其中原電子工業部特等獎1次,原國家教委二等獎1次,吉林省三等獎1次,吉林省三等獎2次。集群操作系統的研究處於國內領先和國際先進水平,互聯網的研究處於國內先進水平。

●信息安全

是國內最早的PKI技術研發單位之壹,在PKI技術方面的研究工作居國內首位。

主要研究內容:基於加密技術和黑客技術的信息與網絡安全研究;基於公鑰和私鑰的加密技術。

○主要業績:承擔國家、省部級項目20余項,發表學術文章50余篇。據中國電子商務協會統計,吉林大學開發的數字證書認證系統SRQ05在國內的占有率已經達到70%以上。“福建省數字證書認證系統及SRQ05電子證書認證系統”獲國家密碼科技進步壹等獎。

●計算機支持的協同工作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基於網絡的分布式協同系統的原理與技術。典型應用包括基於工作流的協同工作框架、通信網絡性能協同監控系統和協同作戰指揮系統等。

○主要成果:國家重點科技項目1,國家863項目(子項目)1,國家科技成果推廣項目1,國防科工委項目1,省重大項目1,省重點項目1,省部級項目6,合資企業。國內外發表論文36篇,EI檢索論文5篇。編寫教材和專著7部。獲得1項專利。

●通信軟件和協議工程

○主要研究內容:電信網從封閉的集中控制環境向開放的分布式控制環境轉變後的網絡智能理論和軟件技術;電信網絡環境中的感知通信、自適應服務提供、可重構網絡和可視化;智能網絡管理;以IP為核心的下壹代網絡(NGN)的結構、模型和關鍵技術。

○主要成果:完成省部級以上縱向項目10多項,橫向項目壹批。其中教育部重大部級項目2項,1博士點。累計科研經費近千萬元;獲省級教學成果獎二等獎、省級教學軟件壹等獎、吉大教學成果獎壹等獎。在國內外核心期刊發表學術論文70余篇,出版著作2部。其中SCI收錄5篇,EI收錄10篇,ISTP收錄2篇。●生物信息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計算生物學和生物特征識別,包括基於計算智能的生物信息學中的相關理論和算法、生物數據中的數據挖掘算法、蛋白質結構預測方法、基因表達數據分析、藥物成分分析,以及基於小波理論、粗糙集理論、模糊神經網絡和混合進化機制的生物特征識別方法及應用。

○主要成果:承擔並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3項,省部級項目4項,獲得省部級科技進步獎5項。發表學術論文90余篇,其中SCI收錄30余篇,EI收錄50余篇。

●生物信息識別和信息安全技術

○主要研究內容:提出了基於虹膜、指紋、人像的生物特征識別的壹些相關理論、技術、算法和系統,以及基於生物特征和水印融合的信息安全技術。

○主要成果:2001以來,獲得省部級科研項目4項,省部級科技進步壹等獎1項,國家專利3項。發表論文50余篇,其中25篇被SCI、EI和ISTP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