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為啥說2023年養老金有望上調?農民能同步上漲嗎?

為啥說2023年養老金有望上調?農民能同步上漲嗎?

壹、法律保障養老金增加

《社會保險法》第十八條規定,應當根據職工平均工資的提高和物價的上漲,適時提高基本養老保險待遇水平。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22年9月,全國價格同比上漲2.8%,其中生活必需品價格漲幅較大。例如,新鮮水果價格上漲17.8%,牲畜和肉類價格上漲16.0%,大大增加了退休人員的生活。此外,2022年上半年,全國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463元,比上年同期名義增長4.7%,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3.0%。法律明確列出的兩項指標均呈現上升趨勢,為2023年養老金持續增長奠定了經濟基礎。

二、我國經濟保持正增長

2022年上半年,中國經濟同比增長2.5%。經濟觀察報近日發布的壹份調查問卷顯示,63%的人認為2022年全年GDP增速將在3%到4%之間。

在經濟保持正增長、財政收入增加的情況下,國家也將允許退休人員分享我國經濟發展的成果。參考往年經驗,2020年疫情最嚴重時,我國經濟增速為2.3%。2021年,國家將繼續按計劃提高退休人員養老金,增幅為4.5%。因此,預計2023年養老金繼續增加的概率極高!

三、養老基金有余額

截至今年8月25日,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基金累計結余5.1萬億元,保障能力強。全國社保基金戰略儲備超過2.6萬億元。短期來看,社保基金足以支撐2023年養老金的持續增長。長期來看,“十四五”內國家將實施延遲退休和延長社保最低繳費期限的政策計劃期。此舉也為社保基金的長期收支平衡提供了保障,為養老金的持續增長提供了物質基礎!

2023年職工養老金仍有望繼續提高,但領取城鄉居民基本養老金的不在調整範圍內,缺乏專業社保知識的農民無法理解農民養老金為何不能在2023年提高。

與員工同時?主要有2個根本原因:

壹、職工養老保險和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的成熟度不同

我國基本養老保險制度的實質是,國家對老百姓的養老生活進行提前規劃,強強聯合為其設立養老保險賬戶,使被保險人可以定期存入壹定的儲蓄作為未來的養老服務。我國有兩種基本養老保險制度,壹種是城鎮職工養老保險,壹種是城鄉居民養老保險。其中,職工養老保險在1950年代就有雛形,1992年建立了比較規範的制度。職工社會保險發展周期長,參保人繳費積極性高。成本高,應該獲得更高的收入,並按照更高的標準逐年提高他們的基本養老金;

城鄉居民社會保險包括新型農村保險和城鎮居民保險,分別於2009年和2011年試點,2014年才在全國範圍內覆蓋,至今不到10年,制度尚未完全成熟。認同度不高,繳費積極性低,養老保險保障水平差,沒有與職工同時提高養老金的物質基礎。

二、職工養老保險與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基數不同

職工養老保險繳費基數為上年全省平均工資的60%-300%。由於社會平均工資逐年上漲,員工的社保繳費成本逐年增加。以基數為例,社保繳費基數下限為3548元,上限為17742元。即使按照最低基數繳費,壹年養老保險的累計繳費成本為3548×24%×12=10218元。

城鄉居民養老保險繳費水平壹經確定,短期內不作調整。目前山西省最低繳費標準為200元,最高繳費標準為5000元。即便是最高級別的繳費,也遠低於員工社保。居民社會保障的最低基數和保險費已進入個人賬戶。萬壹發生意外,個人賬戶內的資金可全額退還,被保險人無需承擔任何風險。正因為如此,農民的社保待遇遠低於職工。工資和養老金不能與退休人員同時調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