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基金投資 - 巴金的事例

巴金的事例

巴金的故事壹:錢,是用來買書的

巴金胞弟李濟生曾談起四哥愛書、買書的情況:“說到他最喜愛的東西,還是書。這壹興趣從小到老沒有變。在法國過著窮學生的清苦生活時,省吃儉用余下來的錢,就是買自己喜愛的書。有了稿費收入,個人生活不愁,自然更要買書。‘1·28’日本侵略軍的炮火毀去了他的住處,收藏的書也隨之毀了。習慣已成,興趣所在,書慢慢地又積累起來。去日本小住1年,就買了許多英日文版書帶回來。有的名家作品他會不遺余力地搜集各種文字的譯本。住屋幾乎全放滿了書。解放後搬了家,房子寬敞了,書架、書櫥也隨之增多增大。書房內四壁皆書,客廳內也順墻壁壹溜立上4只大書櫥,連走廊上、過道上也放有書櫥。壹句話,無處不是書了。”

1949年,上海解放前夕,巴金壹家生活已很拮據,只剩下57元銀元。蕭珊從菜場買來價廉的小黃魚和青菜,用鹽腌起來,晾幹。每天取出壹點,就算全家有了葷腥蔬菜吃了。這兩只菜,竟然支撐了全家半年的夥食。

壹天傍晚,樓梯傳來巴金沈重的腳步。蕭珊和養子紹彌迎了上去,只見他提著兩大包剛買的書,氣喘喘的。蕭珊問道:“又買書了?”“嗯,當然要買書了。”巴金回答道。從來就十分尊重,也什麽都依著巴金的蕭珊,這時說了壹句:“家裏已經沒有什麽錢了。”巴金問也不問家裏到底還有多少錢,日子能不能過下去,就說道:“錢,就是用來買書的。都不買書,寫書人怎麽活法?”

第2天,他又帶著孩子們去逛書店了。

巴金買書真的沒商量。

在現存的300多封巴金與蕭珊的通信中,有不少內容是關於寄錢買書的。1949年9月20日巴金書信蕭珊:“昨天剛寄出壹信,今早又收到妳的信了。我還沒有到開明去拿錢,過兩天我會去拿的。其實我自己也不需要多少錢,不過來北平壹趟總得買點東西帶回去送人,我自己也想買幾本書。”從中可以看出,巴金這時在北京,準備出席中華人民***和國第壹屆人民政治協商會議。巴金已寄信囑蕭珊匯錢來,等不及又發信回去。

巴金的故事二:稱自己的作品百分之五十是廢品

上世紀80年代中後期,人民文學出版社擬出版《巴金全集》。起初,巴金不同意。編輯王仰晨幾次來滬做說服工作,被王仰晨的熱情和決心打動,壹年後巴金終於同意了。

巴金為何不同意出版他的《全集》?巴金說,編印《全集》是對自己的壹次懲罰。因為,他認為,他的作品百分之五十不合格,是廢品。

巴金的故事三:出書獻給讀者是莫大的快樂

中國文學和中國出版史上,留有值得大書的壹頁:上海文化生活出版社。

這個由吳朗西、巴金等人創辦的小小的同仁出版社,卻為中國文學事業的發展,做出了重大貢獻。

從1935年創辦到1954年公私合營,出版社出版發行了28種叢刊、專集、選集,計有226部作品。其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書,是經總編輯巴金的手編排發印的。

在文化生活出版社當年的老編輯、巴金胞弟李濟生整理的圖書出版目錄中,我們看到了壹長串在中國文學史上舉足輕重的作品:《故事新編》、《駱駝祥子》、《邊陲線上》、《憩園》、《第三代》、《淘金記》、《前夕》、《八駿圖》、《路》、《團圓》、《南行記》、《運河》、《飯余集》、《雷雨》、《日出》……長篇、中篇、短篇、散文、詩歌、戲劇……涵蓋各個文學門類。

魯迅、茅盾、老舍、巴金、沈從文、曹禺、汪曾祺、李健吾、靳以、艾蕪、沙汀、鄭振鐸、黃源、穆旦、何其芳、唐弢、蕭乾、李廣田、師陀、黃棠、王西彥、黎烈文、柯靈、魯彥、方令儒、蘆焚、張天翼、王統照、肖軍、胡風、羅洪、吳組緗、麗尼、歐陽山、陳荒煤、劉白羽、艾青、卞之琳、臧克家、端木蕻良、陳白塵、曹葆華、馮至……86位作家, 在中國文學史上,燦若星際。

巴金的故事四:壹個從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

1954年,徐鈐由部隊轉業來到上海文聯,在對外友協,負責作家、音樂家的聯絡工作。今天,徐鈐兩鬢染白,早已離休。然而,每星期他總有幾天,從遠離市中心的莘莊,坐上地鐵和公交車,花去壹個多小時的時辰,來到醫院,探望巴金先生,順便為巴金處理壹些事情。

這壹生,徐鈐接觸過許許多多文化名人,惟有對巴金的感情最深。他是在壹些細小事情上感受巴金的。壹個從不揩公家油的厚道人,這是徐鈐對巴金的深刻印象之壹。

二樓,巴金書房,北墻處有壹尊褐色巴金銅像。這是50年代中期蘇聯雕塑家謝裏漢諾夫雕鑄的。徐鈐清楚地記得這壹幕幕。那會兒,謝裏漢諾夫同時為上海好幾位文化名人塑像。按中蘇兩國的協議,謝裏漢諾夫在滬的吃、住等費用,由上海方面壹次付清。因此,他在為文化人塑像期間的用餐,由自己解決。

那壹天,輪到巴金了。從小見到拍照就躲,不喜歡出頭露面的巴金,“乖乖”地當了回“模特”。在巴金的不自在中,時間流過去了,到了中午時分。謝裏漢諾夫在收拾著工具,巴金問道:“中午是休息,還是繼續做?”謝說:“都可以。由妳定。”巴金關切地問道:“妳中午幹什麽?”謝裏漢諾夫答道:“我帶了面包,吃壹點就可以了。”巴金聽後,十分不安,說道:“我也要吃飯,我請妳,壹起去吃吧。”這樣,巴金的塑像雕了3天,巴金請謝裏漢諾夫吃了3天的飯。

徐鈐說:“巴金就是這樣壹個厚道的人,總想著別人。”

那會兒,在外事方面,壹般送外賓的禮品,都是由公家買的。甚至,壹些頭兒或名人,在家裏接待客人,連茶水、點心,都是由公家買好後送了去的。只有巴金從不這樣,所有接待外賓的費用,都是掏自己的腰包。通常,禮品都由夫人蕭珊買,會面結束時,拿出來送客人。

巴金的故事五:妳是巴金的兒子?

1993年,巴金90歲生日時,上海市政協主席陳鐵迪來訪。走進巴金寓所,陳鐵迪看到自己屬下的工作人員李小棠,便有點奇怪地說了壹句:“妳怎麽也來了?”這時,有人趕緊告訴她:小棠是巴金的兒子。

“妳是巴金的兒子?我怎麽不知道?”陳鐵迪驚異地問起來。

望采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