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兒童稅收優惠”在字面上與牛奶毫無關系。是中國本地人起的名字,意思是這錢夠孩子喝牛奶了。在加拿大,每個孩子從出生到18歲,每個月都可以領取這項補助,金額取決於父母去年的收入。通常壹個月能拿到100左右。當然,壹些收入較高的家庭沒有這個待遇。設立這項補貼的目的是幫助低收入家庭,鼓勵大家多生孩子。想象壹下,如果妳有六個孩子,壹個月的房租就出來了。
2.“托兒補貼”,在加拿大,6歲前孩子的學前教育都是自費的,而且很貴。壹個孩子壹個月的保育費是600-800加幣,所以很多低收入家庭都無力送孩子接受早教。所以政府專門為此撥款。新移民來加拿大後,壹般都是低收入家庭。因此,每個人都可以申請這項補貼。根據妳的家庭情況,政府有時補貼壹半,有時全額。註意這個錢不是給妳的,是直接給孩子所在的幼兒園的。申請這個錢是有排隊的,要盡早註冊。有人說我們倆都沒有工作,應該優先考慮。不對!相反,它認為既然妳可以呆在家裏,自己教育孩子應該沒問題。他們優先考慮夫妻雙方都在工作或學習,但收入很少的家庭。
3.“政府住房”(政府住房)。為了保證“人人有房住”,低收入人群也能得到住房,加拿大政府每年撥款建造大量“政府之家”,由政府委托的專門公司管理,以極低的價格出租,而且往往是漂亮的建築。誰可以申請?原則上任何人都可以,但其特殊的收費方式自動將富人排除在外。基本的收費原則是按收入的壹定比例交房租,壹般是月收入的25-30%。如果妳的月收入只有1000元,妳只需要支付250元的房款,就可能住上兩室壹廳和三室壹廳的大戶型。但如果妳的月薪是10000元,妳要拿出3000元來交房租,當然不劃算。有壹點要告訴妳的是,中國很少有人申請政府住房,因為住這種房子的大多是低收入家庭,屬於社會底層,住的區域往往會心疼孩子的居住環境,所以寧願多花點錢,找個“好區域”。
4.“就業保險”。剛到加拿大是拿不到這筆錢的。顧名思義,只有工作壹段時間,失業了,才能拿到這筆錢。按照現在的政策,如果妳在過去的壹年裏工作了910小時,失業的話可以拿到這筆錢,壹般是妳原來月薪的56%,連續十個月都可以拿到。請註意,有幾種情況妳不會得到失業救濟金。壹種是妳因為犯了嚴重的錯誤而被老板解雇,另壹種是妳主動辭職。
5.社會福利。這是加拿大福利制度的壹個基石,用來保證每個加拿大人都能維持基本的生活水平,也就是有吃有住有穿沒有收入的人都可以申請這筆錢,單身的人每個月可以拿到500-700加元,三口之家可以拿到1100-100。正因為如此,加拿大養了很多懶人,靠這些錢生活。很多納稅人對此意見很大。政府這幾年也在嘗試改革,但是請註意,新移民通常在前6個月是不允許領這筆錢的,因為理論上每個人都要帶壹筆錢,這筆錢可以維持6個月。“拿了這筆錢會對以後有什麽不好的影響嗎?”回答:不會,不會影響以後的就業和入籍。
美國福利:
壹場意想不到的意外,可能會讓人失去賺錢謀生的能力,壹場意想不到的重疾,可能會消耗壹生的積蓄。在美國生活,無論生老病死意外,壹切都會失去,甚至生活都會陷入困境。所以,在美國,除了普遍健全的保險制度,政府實施的各種福利設施也是每個人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
美國政府每年花費大量預算為勞動者提供就業和培訓服務,並對那些暫時失業的人進行補貼。各州和聯邦政府合作幫助貧困家庭,特別是那些有學齡兒童的家庭,並為老人和病人建立各種機構,為智力和身體殘疾的兒童開辦特殊學校。目前,大多數福利措施源自1935年的《社會保障法》及其後的許多修正案。今天,這壹法案已廣泛適用於所有美國公民。由於社會保障系統對美國公民的各種保護措施,社會保障號碼(每個美國人都有壹個)已成為最重要的身份證件之壹。
美國現行的社會保障體系包括:(a)老年保險(b)醫療保險(c)殘疾保險(d)遺屬保險(e)。失業補償(F)、公共援助和福利(F)等六大項目,這些救濟資金主要來自人民的稅收。社會保障稅由雇主和雇員共同承擔,這筆錢由政府征收,用於設立各種福利措施的基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