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齋誌異》共有近500本書,內容豐富,主要分為以下幾種類型:
壹、愛情故事在書中所占比重最大,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大多不畏封建禮教,勇於追求自由戀愛。這樣的名篇有《蓮鄉》、《小謝》、《蓮城》、《浣娘》、《烏鴉頭》等。
第二,抨擊科舉制度對士人的摧殘。作為科舉制的受害者,蒲松齡在這方面有很大的發言權,如葉盛、司文郎、消邪、王子安等。
第三,揭露統治階級的殘暴及其對人民的壓迫,具有重大的社會意義,如Xi方平、促織、夢狼、美女等。
擴展數據
創作背景
蒲松齡出生於書香門第。早年他也想利用科舉做官。不幸的是,他試了壹次又壹次,只能靠教書為生。他從小就對民間鬼故事感興趣。
據說蒲松齡為了收集素材,曾經在家門口開了壹個茶館。來喝茶的人可以用壹個故事代替茶錢。蒲松齡用這種方法收集了大量的離奇故事,經過整理加工,收入《聊齋誌異》。
據清代筆記《三借陸筆談》記載,蒲松齡每天早晨在大道旁的地上鋪壹張涼席,立壹個煙茶,等待路人收集奇聞軼事。每次聽到什麽,回家就粉飾壹下。?
康熙元年(1662),蒲松齡22歲開始寫狐鬼故事。康熙十八年春,四十歲的蒲松齡第壹次將手稿匯編成《聊齋誌異》壹書,南作序。
從那以後,它被頻繁地添加。直到康熙239年、康熙46年前後,書中才有幾處補遺。《聊齋誌異》的寫作歷時四十余年,蒲松齡傾註了大部分精力。
百度百科-聊齋誌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