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經濟發展三支柱是指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和關貿總協定。
在20世紀後半葉的50年中,關貿總協定和世界銀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被認為支撐世界經貿和金融格局的三大支柱。
這三大支柱實際上都肇自於1944年召開的布雷頓森林會議。後兩者人們又習慣稱之為布雷頓森林貨幣體系(bretton woods system)。
擴展資料:
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的形成
1、19世紀末20世紀初,資本主義進入了壟斷階段,各主要資本主義國家逐漸放棄自由貿易政策,紛紛實行貿易保護主義。
1929~1933年的世界性經濟危機促使各國政府加強了貿易保護措施,造成國際貿易進壹步萎縮。深刻的教訓促使各國開始認識到國際貿易協調與合作的必要性。
2、1947年,美國,中國等23個國家在日內瓦簽署了《關稅與貿易總協定》。
《關稅與貿易總協定》的宗旨是降低關稅,減少貿易壁壘,在實施互惠和非歧視的基礎上實現貿易自由化。
它客觀上創造了壹個自由貿易的環境,推動戰後世界經濟的發展。
3、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國際復興開發銀行和關稅總協定這三大經濟支柱,調整了世界經濟貿易與金融。
三大經濟支柱的出現,是世界經濟朝著體系化和制度化方向發展的反映 在這基礎上,戰後資本主義世界經濟體系形成。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國際貨幣基金組織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關稅及貿易總協定
參考資料來源:百度百科-世界銀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