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府和非營利組織不以營利為目的,壹般不直接生產物質產品,而是通過各自的經營(服務)活動為上層建築、生產建設和人民生活服務。預算會計是以預算(政府預算和單位預算)管理為中心,以經濟社會發展為目標,以預算收支核算為重點,用於核算社會再生產過程中分配領域各級政府部門、行政單位和非營利組織預算資金運動的過程和結果的會計制度。
預算會計有三個層次的目標,即基本目標、中間目標和高級目標。
預算會計應遵循的基本原則:真實性、相關性、可比性、壹致性、及時性、重要性、清晰性、收付實現制和權責發生制、歷史成本、比例和專款專用。
預算會計與企業會計的區別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不同的組織目標
預算會計提供的是公共產品,是非盈利的。
不同的會計內容
政府和非營利組織以會計核算和預算監督為基礎,以預算收支為主要核算內容。
不同的會計原則
政府和非營利組織對資源的會計掌握和占有會因外部或內部特定目的而受到限制。會計要求資產總額等於負債總額和凈資產,強調固定資金與固定資產總額的對應,強調專款專用。
會計處理基礎不同。
會計處理的基礎是確認和記錄收入或支出的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