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子女在自己有了壹定的經濟基礎之後,就想要把父母閑散的資金利用起來,比如,帶老媽買點基金,收點利潤之類的。但基金這種擔心,即使相對穩定,但也不是完全穩賺不賠的,萬壹這筆基金真的那麽不幸賠錢了,那麽帶她入門的自己,要不要把虧損的這筆錢補償給老媽?
其實,老媽出於信任自己才把錢拿去買基金,可自己當初也是因為想要老媽有點經濟收入才會讓老媽去買基金的,這就相當於彼此都是好心,可結果卻不太如意,這就像極了生活的常態。生活不就是這個樣子的嗎?總是會有不幸的事情發生,結果和自己當初的預想相差太多太多。
如果說買基金虧損了,如果自己有足夠的經濟能力,那就全額給老媽補償吧,就當哄老媽開心了,因為老人家無緣無故虧損了這壹筆錢其實還是很不舒服的,即使嘴巴上不說,但心裏肯定不舒服。如果自己經濟能力壹般,就盡可能補償,就當成全自己的孝順了。
其實,所有的事情都應該以預防為主,在買基金之前就應該和老媽說清楚基金的盈虧,讓老媽心裏有個數,真正接受基金可以賺也可以虧損,基金畢竟是壹種投資,哪有投資是穩賺不賠的呢?在老媽真的完全接受這個概念之後再帶她去買基金,這個樣子,即使基金虧損了,因為以前打過預防針,老媽接受起來也會比較方便,而自己給老媽補基金虧損的錢也真的因為孝順,而不是出於愧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