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企業家找我們,”虞鋒說,“他們絕對不是僅僅缺錢,更多的是戰略上不清楚,組織整合、資源配備做得不好,不知道怎麽做到差異化。我們壹半是投資人,壹半是顧問。我跟馬雲聊,為什麽不把我們每個人的力量整合起來?行業既看得寬,各人又有豐富的經驗。”
他將過去兩年的投資稱為“零敲碎打”,是壹種“隨機性、感覺性的投資”。現在,他要做“系統化考慮”:互聯網和新能源是未來發展的方向,消費領域則在迅猛增長,“雲鋒基金”將在這些產業中創立自己的品牌。
“有這麽好的機會,為什麽中國的基金中不能出壹些國際大公司?”
“為什麽不能出現中國的可口可樂?”類似的問題顯現出虞鋒及其同誌的野心。虞鋒的全部精力也將移至“雲鋒基金”。
“投資本身是壹個產業,”虞鋒說,“它需要自己的戰略和特色。”
基金的命名顯然來自兩個大股東的名字,它應該恰好表達了股東們的懷抱。虞鋒對這個團隊充滿信心:“項目來源多。可能會漏掉壹些,但出錯的機率會小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