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天生七漏,頭上有穹窿(意為頭頂凹陷),又因其母在泥丘山祈福,故名“丘”,字“”。魯昭帝第五年(公元前537年),孔子意識到自己必須努力學習做人、生活的本領,於是說自己雖然十五歲,但誌向是學習。
擴展數據:
審美意識形態
孔子美學思想的核心是“美”與“善”的統壹,是形式與內容的統壹。孔子提倡“詩教”,即把文學藝術和政治道德結合起來,把文學藝術作為改變社會政治的手段和陶冶情操的重要途徑。而孔子認為,壹個完美的人應該在詩、禮、樂三方面培養自己的修養。孔子的美學思想對後世文學理論影響很大。
孔子在易學中明確提出了“美在其中”和“異論”等著名的美學命題。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男孩問易》提出了易派之美——陽剛之美和陰柔之美;生活的美好;自由之美;中和之美。認為“陰陽之美、生命之美、自由之美、中和之美,可謂美學之流派”。
百度百科-孔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