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碳交易覆蓋範圍
截至2018年初,全國已有42個國家和25個地方管轄市通過碳排放交易體系或碳稅對碳進行了定價。碳定價這壹舉措的實施數量在過去十年中已增長了2倍,是過去五年的近壹倍的增長趨勢。
而中國是涵蓋碳排放量最大的國家,沒有之壹,涉足8個ETS試點範圍內,涉及到的溫室氣體排放總量為13億噸,未來市場的發展趨勢將以指數形式遞增。
2、碳交易定價情況
政府提倡碳交易的主要原因,除了包含對全國溫室效益的控制與改善,目前碳價格的價格也是客觀的,碳稅也即將成為國家重點財政收入的主要稅收來源。
從最低1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到最高139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為當前碳價格的跨度,平均價格在10美元/噸二氧化碳當量。就當前碳價格而言,2018年,ETS和碳稅的總價值就已經達到了820億美元,同比2017年增長了56%,預計未來將以每年不低於1000億美元的收入發展下去。
我國碳定價發展現狀
以《京都協定書》中的CDM項目為起點來看,我國當前的碳交易市場將分為三個階段:
1、清潔發展機制階段(2002-2011年)。
2、試點交易階段(2011-2017年)。
3、全國交易階段(2017年至今)。截至2017年底,我國七個省市的碳交易市場十分活躍,試點碳交易及福建碳市場配額累計成交量為1.85億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