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壹家基金公司天宏基金的報告認為,這些指數的偏離其實恰好反映了中國經濟結構的現狀:食品、紡織品、家電產品等生活必需品相對便宜;國際名牌服裝、皮具、化妝品、手表、家具、音響等奢侈品的價格則相對高昂。麥當勞在中國已經成為相對大眾化的食品,而星巴克、ipod仍然是“小資”、“新生代”的代名詞。因此,單壹商品的價格並不能代表該貨幣真實的購買力。
如果要用食品來算,恩格爾系數倒相對更合理壹些。發達國家的恩格爾系數基本在6%-15%之間。2006年,中國農村居民家庭恩格爾系數為43%,城鎮居民家庭為35.8%,這表明中國居民在消費支出中食品所占比例仍相對較高。這說明中國依舊是“民以食為天”,當然,這“食”不是巨無霸,而是白米飯和大饅頭,要不然,豬肉價格上漲幾塊錢也不會成了大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