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耕還林還草
退耕還林還草是指在坡耕地上停止耕作,改為植樹種草,恢復植被,控制水土流失,以防止水土流失的管理模式。
早在1957年7月25日,國務院發布的《中華人民共和國水土保持暫行綱要》就提出了禁坡退耕造林種草的要求;2000年以來,我國在水土流失嚴重的水蝕區和風蝕區實施退耕還林還草工程,成為改善西部地區惡劣生態環境的重要舉措。
2022年6月,國家林業和草原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農業農村部聯合印發《關於進壹步完善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政策措施的通知》,其中指出,為鞏固退耕還林還草成果,
2014年度實施的第二輪退耕還林還草現金補助到期後,中央財政安排資金,延長補助期限,繼續給予適當補助。
知識擴展:
黃河流域是指從源頭到入海受黃河水系影響的地理和生態區域。傳統上,人們往往把黃河流經省區的相關地區稱為黃河流域。盆地自西向東橫跨青藏高原、內蒙古高原、黃土高原和黃淮海平原。
黃河,古稱中國大河,發源於中國青海省的巴顏喀拉山,流經青海、四川、甘肅、寧夏、內蒙古、陜西、山西、河南、山東九省區,最終在山東省東營市墾利區匯入渤海。
黃河流域地勢西高東低,西部源區平均海拔在4000m以上,由壹系列常年積雪的高山組成,冰川地貌發育。中部地區海拔在1000-2000 m之間,為黃土地貌,水土流失嚴重。東部主要由黃河沖積平原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