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私募基金 - 巴菲特現象的存在與有效市場假說的矛盾是什麽?怎麽解釋呢?

巴菲特現象的存在與有效市場假說的矛盾是什麽?怎麽解釋呢?

有效市場假說(EMH)是由美國芝加哥大學的尤金·法瑪教授在20世紀70年代提出的。這個假設基於三個前提。第壹,市場上每個人都是理性的經紀人;第二,股票價格反映了理性人的供求平衡;第三,關於股票的信息會被迅速消化。比如,壹只股票目前的價格是50元,從有效市場假說的角度來看,50元的價格反映了銀行的盈利前景、成本估算等等,是該股票目前公允合理的價格。如果未來有新的利好消息,比如資產重組,那麽股票的價格就會相應上漲,直到股票得到合理估值。

根據有效市場假說,市場反映了所有信息,因此不存在超額收益。比如大盤上漲10%,無論妳怎麽操作,妳的收益永遠不會超過10%。所以只能被動投資,比如買指數基金。

所以巴菲特說,“如果市場總是有效的,我只能沿街乞討。”但事實上,巴菲特和很多優秀的基金經理都取得了大大超過市場的回報率。這壹方面說明市場並不總是有效的,但並不能推翻有效市場假說的理論。

第壹,雖然有人在市場上獲得了超額收益,但從統計上來說,大部分基金經理只能獲得與大盤同期的收益。換句話說,巴菲特現象可能是壹種幸存者偏差。這種幸存者偏差是有原因的,因為市場參與者並不總是理性的,存在羊群效應等等。

總之,有效市場假說從長期來看是有效的,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市場的總趨勢”。投資不能逆大勢,即使是巴菲特也會遵循股市的基本規律。但從小波動來看,還是有很多要做的。如果妳有足夠的天賦和運氣,還是可以獲得超額收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