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5年擴建校舍,在荀卿遊擊衙門(今連江縣人武部)的廢棄地建了壹座木樓。
收盤於1934。
1938重開,半年後又因辦學經費不到位,省教育廳不批準而關閉。那年秋天,因為辦企業無望,當地人聘請學校管理人員集資,創辦了“連江縣私立建國初級中學”。抗日戰爭時期,為安全起見,學校遷至河東的鄭祠堂。而且由於進步學生積極宣傳反日,當局百般阻撓,開課壹年就關閉了。
1942年春,“連江縣初級中學”重新開學,以丹陽齋藤優子廟為總校,城關鰲江書院和夫子廟遺址為分校。第二年,附了壹個簡單的教師班。
1944年秋,市內初中遷至丹陽,簡師班遷至丹陽坑口宮。
1945年春,他們都搬到了廖燕董熙,兩所學校分開合並。同年5月,初中設在廉江市城東的泰山廟、龍興關(現址)。9月,阿珍搬進來,同時搬到白沙村的天妃寺。
1946年2月,簡易師班遷入泰山廟,兩校再次合並,定名為連江縣初級中學(附簡易師班)。從此,學校結束了動蕩和漂泊的歷史。
65438年至0950年,連江縣人民政府接管學校,更名為“連江人民中學”,這標誌著學校發展的新裏程碑。
1953增加壹所高中,更名為“廉江中學”。鄰縣羅源也納入廉江高中招生範圍。
1956,學校最終命名為“福建省連江壹中”。
1959學校被確定為福安學院重點中學。
1961被省教育廳確定為省重點中學。
1994被評為省級二類學校。
2009年被省教育廳認定為省級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