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朋友初次投資基金時,經常會在評論區看到“偷吃”兩個字,但不明白是什麽“偷吃”是什麽意思,那麽基金經理偷吃是怎麽壹回事呢?是不是真的?
基金經理偷吃是怎麽回事?
基金經理“偷吃”是指基金單位凈值在開盤時間的估值,比當日晚上結算後的單位凈值小的情況。有些投資者認為這部分缺少的凈值,是被基金經理非法占有了,所以叫做“偷吃”。
那麽基金經理是不是真的“偷吃”了呢?
投資者買入基金的錢是托管在銀行、券商等托管機構的,並由托管機構進行監督,基金公司只負責基金的投資運作和管理。基金經理在投資操作時不會直接接觸到資金,而是發布交易指令,由托管行來完成資金的劃撥。基金管理人與資金是分離的,杜絕了資金被挪用的風險。
那麽為什麽估值與實際凈值不壹致呢?
我們看到的估值,通常是由第三方基金銷售機構(比如天天基金網、螞蟻財富等)提供的,根據上個季度末,基金公司公布的基金持倉數據計算得出,但在實際中基金經理會經常性的調倉,所以計算出的估值會存在偏差。而結算凈值是根據當天的實際持倉情況計算出來的,沒有偏差。
總之,無論是嚴格的監管規定,還是高科技手段的大數據監控,都保證了基金經理很難“偷吃”,投資者可以放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