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資基金公司的外方股東為基金公司的業務開展提供了積極的借鑒參考,使其無論在產品線的布局還是運作方式上都逐步向國際水平靠攏。
此外,QDII推出後。H股市場和A股市場的總體市盈率差異,兩個市場的逐步接軌,在股權分置等制度缺陷尚未解決的背景下,可能會帶來壹系列估值方式的沖突。這就突出合資基金公司以全球化的戰略眼光進行資產配置,關註中國的市場特定的制度結構及其對估值水平的影響的巨大優勢。
其劣勢也很明顯,運作成本高、“水土不服”、中外股東分歧
與中資基金管理公司相比,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無論是在辦公場地的選擇上還是員工薪酬水平的支付上,都傾向於追求高標準,無形中使其運作成本大大高於國內基金公司的平均水平。
在投資管理上,上海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普遍面臨如何盡快適應和熟悉本地市場的問題,他們對中國市場的熟悉還需要壹個過程,中外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的本土化是壹個較突出的問題。
中外方間股東矛盾亦是上海合資基金管理公司發展之枷鎖。
通常的做法是由中外方股東分別擔任公司的董事長、總經理,重要的中層管理職位或者由雙方對等派出,或者實行雙崗設置,由中外方各出壹人擔任正副職。在 ‘輪流’設計下,重要的職位則由中外方輪流擔任。無論哪壹種設置都會存在壹定的內耗與摩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