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管理(創始)合夥人+合夥人+董事+VP+高投+投+投分,似乎是比較傳統大型的投資機構的組織結構,人有多有少。
大型機構力求不放過,都看到(雖然看到項目也會有遺漏);壹些機構力求在能看到的項目裏找到相對較好的項目把錢投出去,而且不是所有行業都能出可以被稱作獨角獸的公司,即使公司很好並上市。
2.小美:管合+董事+VP+投資經理,前臺不多
3.全是合夥人,不收管理費,只有分成。感覺看到壹家這樣的公司實際上是研究驅動,因為似乎不著急看到所有項目,不是由市場引導著去看項目或按細分行業看項目,而是分析之後主動出擊。
4.專註某壹領域投資的、出手慢但回報應該很好的老牌機構。again,行業不同,不是所有行業的好公司都適合被叫做獨角獸
5.全領域的從天使到PE都設置了不同基金的大型機構。如果是好項目並有甄別能力,壹家公司可以管到底了。
6.很神秘..看不到組織架構的...機構...
7.其他壹些新的機構
(找工作期間,看到不同臨時想的,不公開只記錄輕噴多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