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快樂體驗、健康成長”的理念為指導,以“陽光體育與體育相結合、身心和諧與醫學教育相結合”為切入點,以提高學生的身體、心理和社會適應能力為重點,以實施“三大健康工程”為抓手,提高每個學生的身心健康水平。
第二,行動的目標
1.改進和完善適合學生體驗成功、快樂成長的健康促進課程。
2.加強體教結合,提高師生健康保障水平。
3、在活動和課程體驗中,逐步滲透健康意識、健康心理和公共衛生意識,提高學生的自我保健能力,使學生養成健康的學習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三。主要任務
(壹)改進和完善適合英語國家學生體驗成功、快樂成長的健康促進課程。
1,陽光體育滲透
推動陽光體育深入發展,將每天1小時的陽光體育活動納入課程,確保每個學生每天都有1小時的體育鍛煉。完善“快樂活動日”課程,推進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建設。根據學校的特點,把踢跳作為學生體育變強的項目,形成了學校體育課程的框架體系。
2.編寫快樂中隊手冊,實施心理健康課程。
學習貫徹《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三年行動計劃》。完善學校心理健康咨詢室。三年級開展心理輔導課,跟蹤學生心理健康狀況,加強學生心理危機幹預,暢通心理危機轉介渠道,有效預防學生心理障礙。推進“快樂中隊”建設,打造快樂中隊、優秀輔導員、快樂天使,積極使用《學生健康知識普及讀本》、《學生健康食譜指南》、《學生近視預防指導手冊》等大眾化、針對性強的區域性健康教育教材,積極有效地宣傳幹預,控制我校中小學生肥胖和近視發病率逐年上升。
3.關註個性差異,完善特殊教育。
根據每個特殊兒童的不同特點,制定個性化教育計劃,打造個性化康復訓練課程,做到定人定班。
4.羽毛球已經成為學校的品牌特色項目。
從壹年級開始,選拔優秀的青少年人才,借助體育局的資源打造羽毛球品牌特色,逐步形成羽毛球特色學校。從四年級開始,全面推廣遊泳項目,讓每個人都能掌握遊泳技能。
(2)衛生衛士進校園,提高師生健康防護水平。
1,聘請體育健身教練。
十二五期間,學校將聘請1名體育健身教練定期來校宣傳指導科學健身方法。
2.雇傭壹名校園醫生
聘請校園醫生,讓專業醫生定期進入學校指導學校衛生工作,增強學校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的能力,提高學校保健教師的專業水平。
3、規範食堂管理模式,爭創壹流食堂。
在全區中小學食堂推廣規範化管理模式,推進學校食堂“管理更好、食品更安全”的管理模式,杜絕集體食物中毒事件,爭創A級食堂。
(三)健康數據進入家庭,養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行為習慣。
1,建立學校學生健康信息資源庫。
逐步形成學生健康數據規範,建立特殊兒童健康評估檔案和信息庫,實現家庭、學校、醫院互動,增強學生健康管理合力。
2、開展體質測試和體檢。
開展“隨時、多次、擇優”的體質測試和體檢,逐步建立學生電子健康檔案,掌握在校學生健康狀況。如有* * *性問題,專家將指導團隊研究制定健康處方,為學校和家庭開展針對性工作提供建議,促進學生健康。
第四,安全系統
(壹)制度保障:建立學校、班級兩級學生體質健康監測網絡。
建立校長(分管校長)負責制,成立學生健康發展工作小組,成立健康教育教研組。學生發展部、課程教學部、人力資源部、體育室、衛生室、後勤保障部等部門要加強合作,確保學校健康促進工作的有效開展。
學生健康發展領導小組網絡圖
(2)基本保障
1.學校體育場地、教學衛生、生活設施和保健室的設備符合《學校體育衛生條件試行辦法》國家基本標準,為學生提供安全健康的學習和生活環境。
2.加強學校衛生室標準化建設,建設現代化保健室,配備1名專職保健教師,按照600:1的生師比充實兼職保健人員隊伍。
3、全面開展學校心理健康室達標工程,設立心理健康咨詢室,努力成為市級心理健康教育示範學校。
(3)管理保障
1,聯席會議制度。建立學生健康促進聯席會議制度,協調、研究和推進學生健康促進工作。
2.培訓系統。采取“送出去”、“請進來”等形式,對教師進行分層次、分類培訓,人人成為健康教育宣傳員。
(4)評估和保證
1,建立公共預警系統。充分利用信息網絡,定期宣傳學校健康促進工作,及時預警學生健康問題。
2.在成為“區健康促進學校”的基礎上,繼續努力,爭做“市衛生單位”。
促進小學生體質健康實施方案2
壹、指導思想
以人為本的科學發展觀,認真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牢固樹立學校教育“健康第壹”的指導思想,把提高學生健康素質作為學校教育的基本目標之壹。通過保障學生體質健康工程的實施,進壹步推進學校體育衛生工作,使健康成為學生的終身財富,為社會培養身心健康、體魄強健、意誌堅強、富有活力的合格人才。
二、總體目標
建立和完善我校教育發展規劃,努力提高我校體育衛生基礎設施的現代化水平;進壹步完善我校各方參與的青少年健康促進網絡和聯動機制。我校學生基本養成了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科學文明的生活方式,健康素質明顯提高。超重、肥胖和視力不良的上升趨勢得到遏制,耐力、力量等身體素質明顯提高。
第三,工作方針
1,以育人為價值取向。尊重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和健康成長需求,開展學生喜聞樂見的體育藝術活動,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有益健康的活動,為學生主動適應社會、終身發展打下堅實基礎,培養合格公民、造就人才。
2.以個性發展為核心任務。在實現學生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基礎上,重視學生在興趣愛好和潛能方面的個性化需求。提供適合學生個性發展的條件和環境,督促每個學生在某壹方面形成穩定的愛好,實現“全面+特長”的發展目標。
3.以學校管理為主動。根據自身特點和發展要求,制定衛生工程的具體實施辦法。
4.把循序漸進作為重要策略。逐步穩步推進學生體質健康工程,培養學生終身學習和發展的意識,為學生未來的發展打下良好的基礎。
四。保障措施
(壹)完善體育課的學習,為我創造壹個健康整潔的校園場地和設施。
根據上級指示,全面檢查學校體育衛生設施,正確支持上級,加大投入,有計劃地進行改造,建設健康整潔的校園。
1.改善學校體育工作條件,建設健康活力的校園。
根據浙江省對體育器材設施的要求,增加設備齊全的體育設施,保證學生體育鍛煉的質量。
2.改善學校教學衛生條件,建設健康無塵校園。
更換教室和功能室LED燈,更新維護黑板,更換教室照明、桌椅等設備設施,實現教室明亮無塵,教學設備適合學生健康需求。
(二)學校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體系建設行動計劃
1,認真落實“中小學生每天壹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要求。當我們全身心投入體育課時,每天上午會安排壹次廣播體操和專項練習,每天上下午安排25-30分鐘的大課間體育活動。學校根據學校實際情況,制定實施了“學生每天壹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實施方案,配備了體育教師,完善了體育場地和設施,購置了必要的體育器材,為學生每天在校壹小時體育鍛煉提供了切實保障。
2.構建體育與健康教育課程體系。根據學生成長規律和健康發展新要求,結合學校體育特點研究,制定適合學生身心健康和個性發展的校本課程和體育活動,構建具有學校特色的體育課程體系,確保體育課堂教學合理的運動負荷,增強課程內容的選擇性和趣味性,培養學生的體育興趣,確保每個學生在義務教育階段至少學會兩項日常體育鍛煉技能;堅持健康知識和技能傳授並重、健康意識培養與健康行為培養相結合的原則,結合教育部《中小學健康教育指導綱要》的實施,開設心理咨詢活動課。中小學健康教育啟動率應達到1.000%,並在課表上予以標註,做到有教材、有教案、有總課表、有分課表、有教師準備、有學生作業本、有試卷、有健康行為檢查表及分析、有健康教育宣傳欄稿等相關健康工作資料齊全。
3.建立體育與健康教育教學質量監控體系。區文體旅遊局體育運動科每學期對學校體育課教學進行不定期的檢查和指導。在綜合評價體育與健康課程教學質量的基礎上,註重關註學生的實際練習時間和身體發育狀況。
4.舉辦多層次、多形式的學生運動會。每年定期組織舉辦各種比賽,包括:田徑、籃球、足球、乒乓球、軟式壘球、圍棋、踢球、跳躍、長跑。根據要求,每學年舉辦壹次綜合性田徑運動會,組織兩次以上全校性體育比賽。因地制宜定期開展學生體育活動和比賽,做到人人有體育,班級有體育,學校有體育特色。
5.實施“2+1”工程。根據學生的身心特點和興趣愛好,加強各類體育社團的建設。結合體育課教學,讓每個學生掌握至少兩項運動技能,為其終身鍛煉打下基礎。
學校健康促進行動計劃
1.建立博士進校園機制。建立學校與轄區內社區醫療衛生機構的對口聯系機制,實現醫務人員定期進校園、定期聯系、緊急情況即時處理的工作目標。
2、加強對學校衛生工作的監督和指導。疾病預防控制機構、衛生監督機構和食品監督機構以及相關醫療衛生機構應當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為全區學校提供預防保健等基本公共衛生服務,定期對學校食堂衛生、飲用水、傳染病防治等進行監督、檢查和指導。
3.建立“壹檔終身”制度。建立學生年度體檢制度,根據學生體檢結果和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數據,為每個學生建立健康檔案。
4.進壹步加強學生近視防控。加強宣傳教育和有效管理,鞏固教室光環境改善成果,確保課桌椅配置符合國家要求,開展配套服務研究,落實中小學生近視防控工作方案和責任。
5.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加強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專業培訓,促進班主任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發揮積極作用。加強中小學心理咨詢室規範化建設。加強中小學生心理素質發展調查,加強學生心理疾病危機幹預,有效預防學生心理障礙和心理疾病。規範和指導中小學心理危機幹預和轉介,完善心理咨詢熱線運行機制。
(四)學生體質健康監測與幹預行動計劃
1.學校建立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定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和公告制度。學校主要負責人或分管領導為監測站負責人,配備專業人員,分工明確,按要求配備場地、設備和器材,對全校體質健康數據進行監測、幹預、指導、匯總、統計、分析和管理,建立學生體質健康檔案,撰寫學生體質健康分析報告。
2.建立常態化的學生體質監測體系。認真做好每年《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的測試和申報工作,把實施《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作為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抓手。
3、實行學生體質健康狀況公告制度。在全面推行《學生體質健康國家標準》的基礎上,加強學生體質健康抽樣測試,成績與評價先掛鉤,實行壹票否決。各學校將在每學期的家長會上向全體學生和家長公布《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和相關的學生體質健康數據。
(5)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師隊伍建設行動計劃。
1,學校體育與健康教師配備齊全。按照“中小學生每天壹小時校園體育活動”的要求,重新核定體育教師數量,配齊配備;科學核定體育教師工作量,將體育活動課、早操、體育競賽、課外體育活動、運動隊訓練和管理等折算為課時,計入體育教師工作量;在學校公用經費中,按每人每年1000元的標準用於購買體育教師戶外作業服裝和防護用品。根據國家有關規定和健康教育課程的要求,學校保健人員應配齊。
2.促進體育與健康教師的專業發展。制定體育教師的資格和專業標準,保證體育教師的整體水平。促進體育教師專業化發展,培養骨幹教師,優化中小學體育教師專業技術職務比例,加快中青年體育教師向高級教師培養;在衛生保健教師培訓、職務評聘、崗後培訓等方面做出新的制度安排。
3.加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參與國家、省、市心理咨詢師培訓,推進學校心理咨詢師培訓示範。
4.搭建平臺開展學校體育健康研究。設立體育健康研究專項經費,鼓勵教師開展教育教學實踐研究,促進壹線體育健康教師通過科研提高教育教學的科學性和有效性。
動詞 (verb的縮寫)保護
(1)加大資金投入。
為推進促進學生健康項目,每年設立專項資金,用於課程建設、師資培訓、資源優化、成果宣傳推廣,支持學校特色發展。根據學校實際需要,確保學校設施設備到位。
(2)深入調查研究。組織專家學者深入學校,深入基層進行調研分析,全面掌握我校學生健康發展情況,提出建設性對策建議。同時,引導教師運用科學的教育方法,研究學生的成長規律,不斷改進自身的教育行為。
(三)開展宣傳活動。圍繞總體目標,加大宣傳力度,樹立典範,突出重點。通過宣傳和實施,增強師生在促進學生健康成長中的使命感和責任感。營造學校、家庭、社區共同參與的良好氛圍。將促進學生健康成長工作與學校各項工作及相關活動緊密結合,做到同步發展、整體推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