癥狀:林小君,17歲,曾就讀於紐約州壹所高中,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他的舍友們發現,他壹直都是“心比天高”。最近,他經常在房間裏呆很長時間,壹遍又壹遍地數他的銀行存款單或美元,臉上帶著詭異的笑容。他還在宿舍床頭掛了“學年總消費控制圖”“個人收入規劃”之類莫名其妙的圖表。有時候我甚至會哭,也會笑。
診斷:林小君是典型的“留學經濟貪婪者”。從心理學上講,這是壹種強迫癥,屬於與社會因素有關的精神障礙。
2.留學節奏綜合癥
癥狀:朱義,16歲,是北京壹個高倩的兒子,所以總覺得自己和別人不壹樣,覺得自己應該進入劍橋大學,過著不壹般的學生生活。所以在英國留學後,我習慣性地強迫自己長期處於“快節奏”的環境中,整天忙於學習。就算節假日和同學逛街或者郊遊,我也會時不時看表督促別人。時間長了,他經常頭痛、嘔吐、夢遊。
診斷:朱義長期處於“快節奏”的環境中,容易造成過度的精神壓力和心理緊張,從而引起心理壓抑和心理障礙。“快節奏綜合癥”的人不能閑著,擔心壹旦閑著就會精神崩潰。根據心理學家的分析,“快節奏綜合征”使中樞神經系統和植物神經系統功能失調,從而引起類似於“神經癥”的癥狀,如神經性頭痛、神經性嘔吐、神經性厭食或其他生理障礙。
3、留學成就抑郁
癥狀:陳北京到紐約的高中生,才14歲。在美國的兩年裏,他獲得了美國高中生化學競賽特等獎和國際數學競賽壹等獎。這原本是壹件令人羨慕的好事,卻成了這個身在異國的小留學生的壓力。他每天最擔心的就是學習沒學好,怕老師家長不滿意,怕同學嘲笑。久而久之,他的學習效率急劇下降,睡眠質量壹天天惡化,註意力無法集中,整天頭暈乏力,精力大不如前,吃藥也無法緩解痛苦。
診斷:這是典型的“留學成就抑郁癥”,是目前留學生中最常見的心理疾病。因為升學的壓力,留學生對自己缺乏信心,競爭的加劇,節奏的加快,他們整天像機器人壹樣拼命工作。如果他們心理素質差,或者不善於自我和解,就容易出現心理疾病。專家建議,為了避免心理問題導致的抑郁,留學生可以更充分地安排自己的生活和學習,避免因過於偏執而產生失落感。
4、留學考試焦慮
癥狀:“我現在壹摸試卷,腦子壹片空白。”從廣州來澳洲留學的小李,從小學到初中壹直表現不錯,但到了悉尼後,成績連連下滑。因為壹心想要考上澳洲的重點大學,她壹直在自我壓力下緊張的學習。然而,我越努力,我學得越差。最後甚至拿起試卷,把數學物理公式都忘了。她說:“我覺得面對遠在他鄉的父母很丟人,還不如去死。”
診斷:每個學生都有考試焦慮,只是程度因人而異。李的情況很典型。這時,父母和身邊的人要耐心地鼓勵她,聽她傾訴自己的擔憂和焦慮,讓她慢慢放棄那些不利的想法,從而改善考試焦慮的狀況。
5.留學情感強迫癥
癥狀:江蘇省淮安市,琳琳初中畢業後,對學習的感覺比以前更緊張了,但她回家後做的第壹件事就是把家裏所有的東西整理歸類。做完這些事情,她就可以專心做作業了,有時候還會把放好的東西拿出來放回去。這種事情總是要重復好幾次,最後她不得不被她自己認出來才停止這種行為,這耗費了林很多寶貴的時間。帶著女兒來學習的媽媽急得手足無措。經醫生診斷,琳琳患有“留學情感強迫癥”。可是林林說:“我怎麽會生病呢?連我都控制不了自己。”
診斷:壹般來說,“留學情感強迫癥”背後有壹個潛在的原因,比如願望和目標強烈,父母追求完美,對孩子要求過高。如果家長發現孩子經常發呆,寫作業很慢,咬指甲,聳肩等。,他們不得不註意。這很可能是壹種強迫行為。這時候家長要註意觀察孩子,了解孩子為什麽會這樣做,盡快帶孩子去看醫生。
6、留學溝通恐懼癥
癥狀:“妳要我上臺講話,還不如殺了我。”來自中國杭州的小張是東京某高中的留學生。她性格內向,不愛說話。高壹剛來東京的時候,被同排的壹個日本女生嫌棄。換了座位之後,還是改不了這種行為。後來連男生都不願意坐他旁邊了。從此,他認為世界上最難對付的就是日本人,甚至認為他們都是“日本鬼子”的後代,非常害怕與他們交往。老師說每次有同學要輪流上臺發言,他寧願裝病逃學也不敢和朝夕相處的同學說話。由此看來,小張明顯是患上了留學溝通恐懼癥。
診斷:內向的中小學生,青春期不註意調整心理狀態,會害怕與人交往;尤其是出國留學的中小學生,更容易引起社交恐懼。所以作為家長,要及時審視自己對孩子的行為是否恰當,盡早糾正不恰當的教育行為,多給孩子表揚和鼓勵,讓孩子大膽自信地與人交流,培養自信心。
7、留學能力障礙
癥狀:小娜,15歲,從上海去柏林留學,去年剛進入柏林壹所中學,但她陪同的母親發現小娜做作業越來越粗心,經常抄錯答案。壹份試卷發下來後,媽媽發現很多題都漏了,但小娜說她根本沒發現。整整壹個學期,這種情況始終沒有改善。
診斷:小娜實際上患有書寫困難癥。壹般這類患者的眼睛看起來和別人不壹樣,會漏掉很多明顯的信息,表現在學習時視而不見。其實這是留學的特殊障礙,只有相關的視覺訓練才能有效。所以家長和老師首先要了解孩子留學時的學習心理出了什麽問題,嚴重到什麽程度,以便針對孩子學習能力的特殊不足,為孩子設計個性化的教育方案,進行訓練。
/■專家意見/
展望成功,我們應該反思
想成為龍沒有錯,但需要反思的是時機是否成熟。
心理學家認為,人的心理年齡和生理年齡是和諧同步發展的。十幾歲的孩子生理上還不成熟,心理承受能力、閱歷、思維方式、心智也不成熟,可能不適應環境的遷移,尤其是在國內環境、文化、歷史、風俗差異很大的異國他鄉,心理承受能力需要更強的考驗。很多中學生因為無法面對升學壓力而選擇出國留學,這是壹種逃避壓力和挑戰的心理行為。如果他們去了壹個文化環境陌生的異國他鄉,會有更多的不適應。
近年來,出國的趨勢越來越猛。很多家長高估了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和自理能力,卻低估了自己的財力。很多家長在花了很多錢卻沒能如期培養出壹個“國際型人才”時,流露出失望和心痛。
送孩子出國壹定要謹慎。
為了避免這種情況,心理學家提醒家長,在送孩子出國之前,需要仔細考慮幾個方面——
仔細考察孩子是否具備出國留學的心理條件。壹個人在壹個完全陌生的地方生活,不是壹件簡單的事情。它要求孩子有良好的心理素質,勇於挑戰,善於照顧自己。壹般來說,“文化遷徙”的最佳時間是在18歲以後,所以最好是在孩子心智成熟後出國留學。
另外,孩子出國前要熟悉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只有熟悉了自己國家的傳統文化,到了壹個新的環境,才能體會到文化的差異,從而接受和拒絕。
家長也要仔細評估自己的經濟實力。壹般來說,合理的投資應該是65438+支出收入和儲蓄的0/3,留2/3應急使用。壹個家庭花光所有積蓄供孩子出國是非常不可取的。
關註孩子的心理健康。今天大部分家長都能保證孩子的物質需求,卻忽視了對孩子心理的關註和引導。出國留學的孩子比普通孩子更需要溝通和引導,建議家長及時與孩子溝通,避免出現問題。如果出現問題,要及時帶孩子就醫,以免錯過最佳治療期,使病情惡化。
南京郵電大學2022年招生章程已經公布,主要包括招生計劃、錄取規則、收費標準等信息。以下是詳細內容,供大家參考。
南京郵電大學2022年本科招生章程為保證學校本科招生工作順利進行,切實維護學校和考生的合法權益,根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等有關法律,制定本章程, 《中華人民共和國教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高等教育法》、教育部有關規定和南京郵電大學章程
春節廣州作文1
廣州的春節可謂名副其實的“美食節”。
在廣州,基本和北方過年壹樣,只是沒有“二十三”假期。俗話說:“二十八歲,洗邋遢”。除夕的前幾天,家家戶戶都在打掃房子,為的是“辭舊迎新”。到了年二十九,壹家人想盡辦法回家。在熙熙攘攘的街上,大人們壹邊緊張著孩子們的手,壹邊用“廣州砍價法”來“掃蕩”年貨和食物,而孩子們則盯著街上各種各樣的玩具,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