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語:職業道德是指員工在職業活動中應當遵循的行為準則,涵蓋了員工與客戶、職業與員工、職業與職業之間的關系。以下關於金融職業道德建設的論文是我為大家整理的,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1金融職業道德的特征
道德和職業道德是在壹定的生產力和經濟關系中產生的,是用來調整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關系,維護人類社會的秩序和發展的。金融職業道德首先屬於道德。道德是人類社會生活中特有的現象。它最終是由社會經濟生活條件決定的,是以善惡為基礎的,是由社會輿論、傳統習慣和人們內心的信仰所維系的。它是調整人與自然關系的原則、規範、心理意識和行為活動的總和。金融職業道德,同時也是由職業關系決定的。職業道德是指從事某種職業的人在工作和工作中應遵循的行為準則,是為各類從業人員規定的、起自我約束作用的行為規範。金融職業道德是金融從業人員應當遵循的思想和行為準則。因此,金融職業道德不僅具有道德的基本特征,還具有行業的獨特性。
1)金融職業道德理想。
理想是指指導和約束人的行為的規範,既有來自現實的壹面,也有超越現實的壹面。道德所提倡的行為,並不是人都做了什麽,而是人應該有的;不僅是人能做到的,更是人通過努力能做到的。正因為如此,財務職業道德才會成為指引員工的精神力量,成為財務員工的精神追求。
2)財務職業道德意識。
道德,歸根結底,訴諸內心的信仰,自願而非強迫。法律對社會關系的調節依賴於國家權力和司法機關的外在強制,而道德則依賴於社會輿論和內心信仰,訴諸於個人良知和自覺選擇行為。可見,財務職業道德要求員工通過教育、學習和實踐,規範外在的財務工作規則,並不斷內化為自己自覺自願的思想和行為。
3)金融職業道德的普遍性。
法律總是在立法的範圍內調整各種社會關系,相對於社會生活總是有限的。道德不僅幹預法律範圍內的事務,而且幹預人與人之間以及人與自然之間的壹切關系。道德也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個領域,現實社會中的各種政治、經濟、文化行為都涉及到“理性與非理性”和“該不該”的問題。基於道德普遍性特征的財務職業道德也是廣泛的,它涉及財務工作的方方面面。4)金融職業道德的穩定性。穩定是基於道德行為的持續時間。道德可以深入人心,成為信仰和情感,成為民族傳統習慣和社會心理的組成部分。金融職業道德應該是金融行業長期穩定的思想和行為規範。只有持久穩定的職業道德,才有利於社會主義道德建設和金融業發展。
2財務職業道德的基本內涵
1)客戶利益大於天,人民利益大於天,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
“客戶”是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業的客戶。在我們社會主義中國,廣大消費者實際上是人民。客戶的利益大於天,就是人民的利益大於天。要牢固樹立為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這是金融行業從業人員首先也是最重要的道德規範,是立黨為公、執政為民、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具體體現。商業銀行、證券期貨、保險、投資等。只有堅持把顧客放在至高無上的位置,為顧客提供優質服務,才能實現利潤最大化的經營目標。金融業只有為客戶提供卓越的存貸款、結算、信息咨詢等服務,才能在滿足客戶利益的前提下實現自身的盈利。只有堅持金融職業道德中真正為人民服務的核心理念,才能實現,否則就是壹句空話。為人民服務也是符合社會主義道德核心價值觀的,即也是金融職業原則虛構性特征在現實中的具體體現。為人民服務不是壹句口號,而是壹種金融職業道德的精神追求,是壹種內心的理念,是所有金融工作者認同並願意踐行的理念。
2)堅持“誠信為本”的金融業生命線。
人無信不立,國無信不強。的確,誠信是每個人安身立命的前提,也是每個行業興旺發達的標桿。財務誠信是建立在金錢和財富的基礎上的,但比那些有形的財富更珍貴。以誠信為基礎,金融生活大廈才會更穩固,社會經濟體系才會更穩定。作為金融家,我們為金融行業能給無數人帶來利益而驕傲,但驕傲同時也考驗著我們在人們心中對信用的定義。當面對巨大的利益誘惑時,妳是否會堅定自己的原則,是否會讓信用不變質而留存,值得擁有強大的靈魂去占領罪惡的根源。誠實守信是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金融業發展的基礎,也是金融事業發展的基礎。金融業專營貨幣這壹特殊商品,其經營活動的特殊性決定了它必須依靠與客戶建立穩固的信用關系。因此,“誠信”的金融職業道德是金融行業的生命線。縱觀整個經濟體系,誠信無疑是社會博弈的基本規則,輕視誠信會讓妳自己的信用破產。因此,金融行業的從業人員不僅要嚴格執行黨和國家的金融政策、法規和法令,而且要兢兢業業,壹絲不茍。比如,銀行員工要用自己的模範行為來維護“鐵賬戶、鐵資金、鐵算盤”的形象;保險從業人員在面對客戶時要把條款解釋清楚;證券期貨從業人員應當真實呈現所有數據和條款,努力做到誠信為本、品德高尚、公私分明、嚴守機密、確保信譽。
3)堅持禮儀,提高服務質量。
禮儀作為壹種行為準則和規範,是人類社會為維護社會正常生活而遵守的最起碼的道德行為準則,是道德的重要內容之壹。壹個有道德的人,往往是壹個知行合壹的人,處處都要時刻遵循壹定的禮儀。金融禮儀素養是指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為了實現組織目標,按照壹定的禮儀標準,結合金融行業的特點,在禮儀、道德、意識等方面進行的自我鍛煉和自我改造。也是對個人外貌、儀容、言談、舉止、待人接物的具體規定,是個人道德品質、文化素養、教育良知等精神內涵的外在表現。其核心是尊重他人,善待他人,外表壹致。“衣著得體,註意言行,講究禮儀,註重修養”。金融行業的服務人員在工作中合理運用禮儀規範,不僅可以塑造服務人員和金融企業的良好形象,還可以建立受客戶歡迎的服務規範和服務技巧,使服務人員在與客戶的交往中贏得理解、好感和信任。同時,作為服務人員,學習和運用服務禮儀不僅是自身形象的需要,也是提高雙重效益和競爭力的需要。對於服務人員來說,如何做好服務工作,不僅需要專業技能,還需要服務禮儀規範知識:熱情周到的態度、敏銳的觀察能力、良好的語言表達能力、靈活規範的事件處理能力。禮儀素養對於提高個人專業水平意義重大,同時也進壹步提升了所服務的企業或行業的形象。
3 .正確理解金融行業對員工業務和職業道德的要求
在以往的學術討論中,很多觀點都是將金融行業從業人員的業務要求與金融職業道德相比較,對金融職業道德的科學內涵理解不深。行業內的崗位職責規定,既要求從業人員具備專業能力,也要求從業人員具備職業道德。“快速高效、開拓創新”是對員工業務能力的要求:“熱情大方、服務周到”主要是基於員工職業道德的考慮。作為壹項理論研究,我們應該清楚地看到金融職業道德的獨特內涵,科學地、完整地理解和把握金融職業道德的本質,只有用科學的理論武裝頭腦,才能更好地運用理論實踐。因此,在具體的工作實踐中,不可能將財務職業道德與業務完全割裂開來。相反,金融行業應該把職業道德有機地融入到各項具體的業務工作中。作為金融行業,不僅要堅守自己的職責和崗位,更要堅守自己對金融的熱情和希望。我們用心做自己力所能及的事,堅守內心對金融的執著,堅持作風過硬的習慣,嚴格規範自己的道德水準,堅持金融職業道德的培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