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幾點體會(1)時間過得真快,學習現代教育技術轉眼間就要結束了。現代教育技術學了半個學期,感覺已經基本掌握了多媒體在教學中的應用。這對我以後當人民教師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在理論、實驗、合作能力上,我都收獲頗豐。現在我來說說我的經歷。
第壹:我學會了如何使用多媒體教學。
我們做的第壹個實驗是如何使用多媒體。助教李漫老師真的給我們講解了它的使用方法,包括液晶投影儀、中控面板、展示平臺等等,並給我們講了教學中可能出現的問題和解決方法。
其次,我學會了如何從互聯網上獲取與教學相關的有用信息。
李漫老師給我們講了如何在PPT控件和百度文庫下載文章和課件。李漫教怎麽下載課件的時候,不用在百度文庫註冊就可以下載課件,非常實用。網上的資源無窮無盡,非常豐富。通過互聯網,我們可以查閱很多資料,這使得我們的教學更有吸引力。雖然我們可以利用網絡進行教學,讓學生看到圖文並茂、視聽融合的互動整合信息,但重要的板書必須寫在黑板上。
第三,我學會了如何制作PPT。
之前做過壹些幻燈片,但那時候只是簡單的把模板上的字打出來。我做的幻燈片很單調,有時顏色搭配很糟糕。老師給我們講了調色的技巧,以及如何制作PPT的原則,讓我在以後的教學中受益匪淺。其次,我們學會了如何進行教學設計。
老師很認真,生動地給我們講了如何設計教案,這是我們今後教學中必須具備的技能。好的教學設計使我們的教學對學生更有吸引力。
第四,學會了視頻制作。
這是我最開心的壹件事,就是我們組壹起拍攝制作了壹個以青春為主題的視頻。我們在壹個非常有趣的環境中學到了很多。
我認為現代教育技術是我們未來走向教師崗位的壹門非常重要的課程。學了教育技術,學到了很多實用的東西。這對我以後的職業發展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論推進中國教育現代化的經驗(二)我是壹名小學教師。從教以來接觸教育技術也有壹段時間了,但在教學中總會有壹些困惑。這次培訓對我來說只是壹次學習的機會,讓我受益匪淺。下面說說我在教育技術培訓方面的經驗。
1.通過學習,我真正理解了“教育技術”與信息技術的區別,什麽是“信息技術與課程的整合”,如何科學地設計課堂教學,教育技術在小學課堂教學中應用的真正意義。了解基於課程的信息技術整合的目標取向,即“三個促進”,明確整合的技術選擇原則,應該是“量課程之體,裁技術之衣”。讓我體會到了網絡教學的優勢。
2.通過學習,我意識到信息時代已經到來,信息技術在社會發展中發揮著越來越重要的作用。運用信息技術改進課堂教學是當前學校教育改革的壹個重要理念。學習和理解新的教學模式和教學環境。目前,科學技術的快速發展讓我意識到,無論是老師還是學生都必須不斷學習。在強調素質教育的今天,信息技術與學科教學的整合是必要和迫切的。
3.在這裏,作為壹名學生,我在課堂上感受學習,探索學習。相對於過去傳統的教學模式,我更多的是思考如何合理利用身邊的教育媒體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今後的教學中,我會積極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整合教育資源。將教育教學與信息技術相結合,可以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總之,在以後的工作中,壹定會改變滿堂灌的教學模式,在給學生提供自學條件的基礎上,讓學生自主學習。調動學生學習的參與性和主動性,利用各種媒體和現代教學手段的優勢條件,優化教學過程,突破教學的重點和難點,豐富教學內容,提高教學質量和效率。努力造就新壹代新型人才。
關於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幾點體會(三)當今社會、學校、家長對教師的要求極高,對學生的期望也很高。另壹方面,學生不在乎,教師這個職業深受社會各界尊重。當父母送他們的孩子去學校時,他們帶著他們的期望。對方給予信任,學校方便給予責任。作為壹名教師,我們應該如何面對這個特殊而又普通的職業?這是我們經常談論的話題。有時候我們都覺得無所適從,束手無策,不知道該怎麽教學生。看了《現代教育理論》這本書,我覺得教師應該轉變教育觀念。
現代教育理念倡導以學生為本的發展觀,尊重學生發展的身心特點。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積極與學生互動,共同發展,註重培養學生的獨立性和自主性,引導學生質疑、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促進學生在教師的指導下積極地、有個性地學習,讓學生在快樂的氛圍中學習,使他們在學習中有所成就。同時,教師也要尊重學生的個性,關註個體差異,把“差異”作為教育資源進行開發利用,滿足不同學生的學習需求,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每壹個學生都得到充分發展;另外,要關註學生的心理健康,充分認識到學生的很多問題其實都是成長中容易出現的小問題,而不是道德問題,對學生要有壹顆寬容和理解的心,及時給予心理疏導。
反思自己的課堂教學,我有過很多不足和無奈:當我把精心設計的教案有條不紊地付諸實踐時,學生們就是喜歡搗亂;當我把我精心準備的課件給孩子們看的時候,我想贏得他們的驚喜和掌聲,但是我看到孩子們壹臉冷漠,毫無興趣。於是我迷茫了,不解了;我的工作怎麽了?我發現原因是我自我感覺太好了。
作為教育工作者,要不斷更新觀念,以現代教育理論為指導思想,改變原有教育教學條件下學生偏重記憶和理解、以接受教師知識傳授為基礎的學習方式,幫助他們形成積極探索知識、重視解決實際問題的主動學習方式。這是壹種有利於終身學習和發展學習的方式。
當今社會賦予未來教育和教師更多的責任和權利,提出更高的要求和期望。我們應該認真閱讀現代教育理論,領會其精髓,用現代教育理論指導我們的教育教學實踐。使我們在緊張忙碌的工作中清晰地認識到改革的方向,與時俱進。
論推進我國教育現代化的經驗(四)我從閱讀《現代課堂教育藝術》中學到了很多,進壹步提高了對課堂教學藝術的認識。
在課堂教學中,人們普遍認為課堂教學是壹門藝術,教師用優美的語言、和諧的動作、高尚的情操給學生以美的享受。為了使課堂顯示出強大的魅力,讓學生和教師沈浸在藝術的境界中,必須要求教師在所有的教學環節中追求藝術,尤其是其具有說服力和獨特性的評價語言。“這是書中描述的課堂教學方法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看了課堂評價語言的魅力,反思自己平時的教學,深有感觸。
課堂是展示充滿活力和魅力的教學藝術的神聖殿堂。在我看來,對於教師來說,不僅僅是完成壹項工作和任務,更是壹種永久的科研課題和執著的藝術追求。教學中有方法,但沒有固定的方法。重要的是找到正確的方法。改進實踐的重點是改進教學方法。科學精妙的方法是課堂教學藝術的有機組成部分,回顧課堂教學的過往歷史,預測課堂教學的未來走向,筆者在強調可操作性和可接受性的前提下,力求做到以下幾點:
1,註重教室的整體設計。課堂教學,從每壹門學科到這門學科的每壹節課,都是壹個多元復合的整體。只有進行整體設計,才能達到整體優化,整體優化的效果。可以幫助學生在整體把握中抓住重點,突破難點,解疑釋惑。整體設計的過程就是意境的過程。在總體設計上,堅持以《大綱》為綱,以教材為基礎,以教具為輔助,針對教學內容和大多數學生的實際,充分發揮教師的個人優勢和特長,力求新穎、巧妙、精準。如果妳是新來的,就不能“炒剩菜”,總要“喝湯”。我很久沒聽說過蘭芝了。
2.營造氛圍。創造壹個環境。精力充沛的學生渴望活躍的課堂氣氛。上課最怕“沈默”。人不是鳥怎麽會沈默?連古人都知道“蟬使林更靜,音宮山更靜”的辯證法。現代的孩子怎麽會變成泥塑木雕,總是沒有表情或者只有壹種表情?沈悶、沈悶、死氣沈沈的課堂氣氛只會讓學生感到壓抑、麻木、窒息。現場教學,現場學習;講得生動,聽著就有精神,但不會走神。如何營造課堂氣氛,創造良好的課堂效果,讓課堂氣氛活躍起來?
(1)設疑引起興趣,興趣作愛。興趣是壹種愉快的情緒。我用遷移法、懸念法、遊戲法來引起學生的認知沖突和興趣。他們突然產生了濃厚的學習興趣,充分調動了他們的學習熱情,使他們充滿好奇心,使學生由懷疑轉為興趣,進入最佳的學習狀態。
(2)用興趣激發思維,用思維探索。這種需求在孩子的精神世界裏尤為強烈。因此,當學生進入探索新知識的最佳狀態時,教師應抓住時機,有意識地展示有利於學生學習模仿和總結的教學內容,並根據教學目標挖掘教材的興趣因素。
(3)以知識促興趣,融知識與興趣於壹體。通過學生的努力和老師的配合指導,從內心的成功體驗中產生情感滿足,進而成為繼續學習的動力,促進短期興趣發展為持續的好奇心。
3.註重課堂語言技巧。教師的課堂教學語言強調無聲語言和有聲語言的協調和互補。
4.利用遊戲教學鼓勵學生參與。課堂不是老師的“壹人廳”或“壹人廳”。課堂教學不是老師的“獨唱”、“獨白”和獨白。教師和學生是課堂教學的主人和參與者。調動和鼓勵學生參與是課堂教學的基本要求。而且,課堂教學的藝術在很大程度上是師生合作的藝術。
由此想到自己平時的教學。我自己對學生答題的評價語言過於單調,經常出現“好”“不錯”等簡單隨意的詞語。現在想來,這種方式確實大大阻礙了學生學習積極性的調動。所以不能用這些豐富的評測語言?我認為是堅持鼓勵學生,隨時關註學生學習狀態的意識淡薄,造成了平時課堂上語言的單調。在課堂上,每個學生都有有限的機會回答問題。他們很珍惜,但更在乎老師給他們的題打分。而教師面對壹節課無數個這樣的“分數”,容易造成意識上的疲勞,於是產生了這種簡單隨意的評價語言。因此,在教學中關註學生的學習狀態是非常重要的。我們要時刻保持清醒的頭腦,有效地評價學生難得的表現機會,從而激發他們的學習熱情,使課堂更加活躍,氣氛更加輕松。書中還說,評價的語言要生動、巧妙、幽默。有時候學生會重復以前學生的答案,聰明的老師也不會責怪學生,而是幽默地笑著說:“哦!妳覺得這個很重要,再強調壹遍是吧?”這些充滿愛和智慧的話語,會化解學生在課堂上的尷尬,細心呵護學生的心靈。有這樣的老師,有溫柔的微風幫助學生改正學習上的錯誤,他們自然會全身心投入學習,沒有任何心理負擔,自然會搶著發言。在這樣的課堂氛圍中,學生可以學會欣賞同學,容忍同學的錯誤,消除部分學生內心的自卑和對失敗的恐懼,在課堂上嘗到被尊重的喜悅,感受到人生的價值。
總之,課堂教學藝術在教學中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作為壹線教師,我們需要進壹步探索。尋求更加豐富靈活的教學方法,推進新課程改革,創造新的課堂教學模式,是我們教師義不容辭的責任。
我所在的學校組織了現代教育技術培訓,受益匪淺,對現代教育技術條件下的學科整合理念有了深刻的理解和認識,也促使我在以後的教育教學過程中積極運用。以下是這次培訓的體會。
我們教師要理解教育技術的本質,即運用技術手段優化教育教學過程,以提高教育教學的效果、效率和效益的理論和實踐。通過這次培訓,教育技術和信息技術的概念也得到清晰的區分。教育技術必須以信息技術為基礎,但又不同於信息技術。教育技術中的技術包括有形技術和無形技術。有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支撐,無形技術是教育技術的靈魂。教育技術的有效應用,就是在先進的教育思想和理論指導下,合理選擇有形的技術,將它們有機地結合起來,應用於實際教學中。信息技術是指壹切能夠擴展人體器官功能的技術。在我們的日常教育教學中,我們應該合理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為我們的課堂增添趣味,為我們的教育教學取得好的效果打下基礎。
經過學校前段時間舉辦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我們的老師在信息技術的應用上有了質的飛躍,改變了過去“多媒體可有可無”的落後思想。現在大多數教師積極采用信息技術與各學科的整合,並取得了初步成效。可以說,他們終於嘗到了信息化教學的甜頭。相信這些都為提高課堂教學質量提供了很好的保障。但是信息化教學到現在已經發展了好幾年,信息技術輔助教學的技巧和方法仍然需要我們在以後的教學工作中不斷學習、積累和發展。只有這樣,才能說教育信息化的優勢真正發揮出來了。讓信息技術更好地輔助我們的教學,提高我們的教學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