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地球的形狀和大小地球是壹個兩極略扁的不規則球體,其平均直徑為6371米。
2.緯度和緯度在地球儀上,沿東西方向環繞地球儀壹周的區域稱為緯度。所有的緯度都是圓,可以稱之為緯度圓;緯度圈的長度有長有短,赤道最長,向兩極逐漸縮短,最後到達壹點。緯線表示東西兩個方向。
赤道是緯度最長的地方,大約有4萬公裏長。它等於兩極之間的距離,將地球分為南北兩個半球。赤道是地球上的零緯度。赤道以北的緯度稱為北緯,習慣上以“n”為代號;赤道以南的緯度,稱為南緯,習慣上用“S”表示。
3.子午線和經度在地球儀上,連接南北極並垂直於緯度的線稱為子午線,也叫子午線。所有的經線都是半圓形;都是等長的,標明南北方向。
本初子午線地球上的零子午線稱為本初子午線。從本初子午線向東向西分為1800。東邊的1800屬於東經,習慣用“E”作為代碼,西邊的1800屬於西經,習慣用“W”作為代碼。
世界上習慣用200W和1600E的經圈作為東西半球的分界線。
4.地球的自轉和晝夜交替地球不停地繞軸自轉,這就叫地球自轉。地球自轉的方向是從西向東。轉壹圈大概需要24小時,也就是壹天。這樣就產生了晝夜交替的現象。
5.地球的公轉和季節變化地球在自轉的同時圍繞太陽公轉。地球公轉的方向也是自西向東,公轉壹周的時間是壹年。公轉軌道平面始終與地軸保持66.5°角。因為地球的公轉,所以有季節變化。
6.五個地帶的劃分熱帶在北回歸線之間,壹年有陽光直射,地面獲得的太陽光和熱最多,全年氣候炎熱。北回歸線是熱帶和溫帶的分界線。
寒帶位於北極圈以北、南極圈以南的地區,晝夜極端。極圈是寒帶和溫帶的分界線。在北回歸線與北極圈之間、北回歸線與南極圈之間的溫帶地區,壹年中沒有極端的晝夜,地面獲得的太陽光熱比熱帶地區少,比寒帶地區多,四季氣候變化明顯。
7.地圖三要素的比例尺、圖例和註記。地圖上繪制的區域越小,要表現的內容越詳細,選擇的比例尺越大;反之,規模越小。在地圖上,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東”
8.地面高度的計算方法地面上某個地方海拔以上的垂直距離稱為海拔高度。從壹個地方到另壹個地方的垂直距離叫做相對高度。
9.等高線把海拔相同的點連成線,就是等高線。每條等高線都有相應的高度值。坡度較陡的地方,等高線密集;坡度平緩的地方,等高線稀疏。
10,世界海陸分布。海洋面積占地球上71%,陸地面積只占29%。大陸和它附近的島嶼壹起被稱為大陸。北半球都是歐洲和北美。最
11.陸地地形人們把地形分為五種基本類型:山地、平原、高原、盆地和丘陵。
山區海拔較高,壹般在500米以上,峰巒起伏,坡度較陡,部分山區呈帶狀分布。其中最突出的是由幾座高大的山脈組成的兩個巨大的山系:壹個是橫跨亞歐大陸中南部的阿爾卑斯山-喜馬拉雅山山系;另壹個是貫穿南北美洲的科迪勒拉山系,由落基山、安第斯山等山脈組成。
平原海拔較低,壹般在200米以下,地面平坦或起伏,常用“壹望無際”
14,白天氣溫變化,氣溫時高時低。陸地最高氣溫壹般出現在午後(約14);最低溫度出現在日出前後。壹年中,世界大部分地區的月平均最高氣溫出現在北半球的7月,南半球的65438+10月。17、降水的季節變化:全年多雨地區:赤道附近降水較多,如新加坡;全年無雨地區:內陸地區和極地地區月降水量很少,如埃及開羅;夏季多雨地區:北緯300° ~ 400°附近的大陸東海岸,夏季多雨,冬季多雨,如中國北京;冬季多雨地區:北緯300° ~ 400°附近的大陸西海岸,冬季多雨,夏季多雨,如意大利羅馬;常年濕潤地區:在北緯400° ~ 600°的大陸西海岸,常年受海洋吹來的西風影響的地區,每個月都是濕潤的,雨量適中,如英國倫敦。
18,世界主要氣候類型及分布1。主要熱帶氣候類型1,熱帶雨林氣候主要分布在赤道附近,常年高溫多雨。2.熱帶草原氣候主要分布在非洲和南美洲赤道雨林氣候的南北兩側。全年炎熱,壹年中有明顯的旱季和雨季。3.熱帶季風氣候在亞洲南部和東南部的印度半島和中南半島最為明顯。這種氣候壹年四季炎熱,壹年也可分為旱季和雨季,風向隨季節變化。旱季,風從陸地吹向海洋,雨水很少;雨季,風從海洋吹向陸地,降水集中。4.熱帶沙漠氣候主要分布在北回歸線附近的大陸西海岸和內陸地區。這種氣候的特點是降水稀少,全年炎熱幹燥,地面有大片沙漠。2.溫帶氣候類型主要有1,溫帶和亞熱帶季風氣候分布於亞洲東部。夏天炎熱多雨,冬天寒冷幹燥。大致以65438+10月6月平均氣溫0℃等溫線為界,北部為溫帶季風氣候,南部為亞熱帶季風氣候。2.地中海氣候主要位於大陸西海岸的中低緯度地區,沿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多,夏季炎熱幹燥,冬季溫和多雨。3.溫帶大陸性氣候主要分布在中緯度內陸地區,冬季酷暑,氣溫變化大,降水少,夏季集中。4.溫帶海洋性氣候位於中緯度大陸的西海岸,在西歐分布最廣,溫和多雨,氣溫和降水的年變化相對較小。
24.鐵、煤和石油的分布世界鐵、煤和石油的分布如下:
1.世界鐵礦石主要分布在俄羅斯、馬來西亞、中國、澳大利亞、印度、加拿大和美國。這七個國家約占世界鐵儲量的90%。
2.煤主要分布在北半球的歐亞大陸和北美中部。在世界各國中,中國、美國、俄羅斯等國家的煤炭儲量居世界首位。
3.世界石油資源分布非常集中,中東占世界石油儲量的壹半以上。主要出口日本、歐洲和北美。27.世界人口分布人口最稠密的地區在亞洲東部和南部、歐洲和北美洲東部,人口稠密的地區主要位於中低緯度附近的平原。在寒冷的苔原帶、冰蓋帶、廣闊的寒區針葉林帶、未開發的熱帶雨林帶、幹旱的沙漠地區,以及地勢高的高原、山區和人煙稀少的地區。28.人口向城市遷移及其問題。城市人口占壹個國家總人口的比例,往往是衡量壹個國家發展水平的標準之壹。世界發達國家70%以上的人口是城市人口,而發展中國家的城市人口僅占人口的30%多壹點。現在農村人口大規模向城市遷移的現象主要發生在發展中國家。35.日本的自然和地理特征日本是東亞的壹個島國。它的領土由北海道、本州、四國和九州四個大島和壹些小島組成。它相對較小,人口稠密。日本多山,四分之三以上的領土是山地和丘陵,東京灣附近的關東平原是日本最大的平原。本州島太平洋沿岸的神戶和橫濱是中國著名的海港。日本列島位於環太平洋火山地震帶,火山眾多。富士山是著名的活火山之壹,也是日本最高的山。日本的季風氣候具有海洋性特征。與亞洲大陸同緯度的地方相比,這裏冬天更溫暖,夏天更涼爽,降水更豐富。全國大部分地區為森林覆蓋,山區河流短而急,水力資源豐富。但是礦產資源稀缺。圖片見第壹卷P90。
37.東南亞地圖見第壹卷第94頁。東南亞位於亞洲的東南部,包括中南半島和馬來群島。中南半島南部狹長,壹直延伸到赤道,稱為馬來半島。東南亞的國家除了老撾是內陸國以外,都是沿海國家或島國。面積最大的是印度尼西亞。該領土由65,438+03,000多個島嶼組成,是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它是世界上火山活動最多的國家。因此被稱為“火山之國”。馬來半島南部和馬來群島大部分地區位於赤道附近,屬於熱帶雨林氣候。中南半島和菲律賓群島北部屬於熱帶季風氣候。43.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西起大西洋海岸,東至紅海海岸,北起地中海海岸,南至蘇丹的熱帶草原,約占非洲面積的1/4。常年高溫少雨,植物稀少,沙漠下蘊藏著豐富的石油。
初中生物復習大綱
在七年級的生物課上
生物學特征:1。生物需要營養。2.生物能會呼吸。3.生物能可以排泄體內產生的廢物。4.生物能量可以對外界刺激做出反應。5.生物能可以生長繁殖。
生物分類:(1)動物、植物和其他生物(2)陸生生物、水生生物(3)農作物、家禽、家畜和寵物。
生物圈範圍:厚度約20公裏的層,包括大氣圈底部、大部分水圈和巖石圈表面。
生物圈為生物生存提供的基本條件:所有生物,如動物和植物,都需要同樣的基本條件。它們都需要營養、陽光、空氣和水,以及適宜的溫度和壹定的生存空間。
非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生物的壽命會受到非生物因素的影響。當環境中的壹個或幾個因素發生劇烈變化時,就會影響生物的生命,甚至導致其死亡。
生物因素對生物的影響:捕食、競爭與合作。
生態系統:在某個地獄裏,生物和環境形成的統壹整體稱為生態系統。有生產者(植物),消費者(動物),分解者(微生物)。
食物鏈和食物網:生產者和消費者的關系主要是吃和被吃的關系,從而形成食物鏈。在壹個生態系統中,往往有許多食物鏈,這些食物鏈相互交錯,形成壹個食物網。生態系統中的物質和能量沿著食物鏈和食物網流動。
生物系統有壹定的自動調節能力。
各種生態系統:森林生態系統、草原生態系統、海洋生態系統、淡水生態系統、濕地生態系統、農田生態系統、城市生態系統。
生物圈是壹個統壹的整體:每個生態系統都與其周圍的其他生態系統相關:來自非生物因素,來自地獄關系,來自生態系統中的生物。7以上P31
練習使用顯微鏡:先調粗準焦螺旋,再調細準焦螺旋。7商P37
植物細胞的觀察:常用的玻片標本有:切片——從生物體上切下的薄片制成;塗片——用液體生物材料塗片制成;負載-由少量從有機體上撕下或取出的材料制成。
細胞壁:是最外面的透明薄壁,保護和支持細胞。
細胞膜:靠近細胞壁內部的壹層非常薄的膜。
細胞核:植物細胞近似球形。
細胞質:細胞膜內但細胞核外的結構。
細胞質中有液泡,許多物質溶解在液泡中的細胞液中,植物綠色部分細胞的細胞質中也有葉綠體。動物細胞沒有葉綠體、細胞壁和液泡。
圖7上的植物細胞圖案P45圖7上的動物細胞圖案P48
細胞中的物質是什麽?許多物質是由分子組成的。
葉綠體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並儲存在其產生的有機物中。
線粒體利用細胞中的壹些有機物作為燃料,與氧氣結合,通過復雜的過程轉化為二氧化碳和水,同時釋放有機物中的化學能供細胞利用。
細胞核中有壹種儲存遺傳信息的物質——DNA。遺傳信息的載體是壹種介質,它的結構就像壹個螺旋梯。DNA分子很長,可以分成很多片段,每個片段都有特定的遺傳信息。這些片段被稱為基因。
DNA和蛋白質形成染色體。
細胞分裂產生新的細胞:生物體從小到大的成長離不開細胞的生長和分裂。但是細胞不能無限生長,有些細胞長到壹定大小就會分裂。
細胞分裂過程和染色體變化7 P59
細胞分化形成組織:上皮組織:保護分泌等功能的肌肉組織:收縮和舒張的神經組織:產生和傳導興奮的結締組織:支持、連接、保護、滋養等功能。
組織進壹步形成器官、器官組成系統和人體。
人體八大系統:運動系統、消化系統、呼吸系統、循環系統、泌尿系統、神經系統、內分泌系統、生殖系統。這八大系統相互協調,使人體內各種復雜的生命活動得以正常進行。
植物的結構層次:受精卵經過細胞分裂和分化形成組織和器官,進而形成植物。
綠色開花植物有六個器官:根、莖、葉(營養花)、果實和種子(發育)。
植物的幾種主要組織:分生組織、保護組織、營養組織、運輸組織等。
幾種單細胞生物:酵母、草履蟲、衣藻、土元、變形蟲、草履蟲。
草履蟲結構示意圖,單細胞生物與人類的關系:P70上的7。
病毒的類型:病毒沒有細胞結構,比細胞小很多,大小只能用納米表示。病毒不能獨立生存,必須生活在其他生物的細胞中。根據它們寄生的細胞不同,病毒可分為三類:動物病毒、植物病毒和細菌病毒。
病毒的結構和生命:病毒的結構非常簡單,由蛋白質的外殼和內部遺傳物質組成,沒有細胞結構。
病毒與人類的關系:P73上的7。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藻類(最低),苔蘚植物,蕨類植物(最高),種子植物(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
種子結構(蕓豆、玉米):P85上的7。
被子植物比裸子植物更適應陸地生活,在生物圈中分布更廣,種類更多。
種子發芽的自身條件:適宜的溫度,壹定的水分,充足的空氣。
種子發芽的過程:種子發芽,首先要吸水。子葉或胚乳中的營養物質被運輸到胚根、胚和下胚軸。隨後,胚根發育,突破種皮,形成根。下胚軸被拉長,胚胎發育成莖和葉。
植物生長:P97上的7
植物生長需要養分:水、有機物和無機鹽(氮、磷、鉀)。
桃花的基本結構:7商P102
授粉:花藥成熟後,會自然分裂,散發花粉。花粉從花藥落到雌蕊柱頭上的過程稱為授粉。
受精:花粉落到柱頭上後,在柱頭上粘液的刺激下開始萌發,長出花粉管,花粉管穿過花柱,進入子房,到達胚珠。花粉管中的精子隨著花粉管的伸長向下移動,最終進入胚珠,胚珠中含有卵細胞,卵細胞與來自花粉管的精子結合形成受精卵。
種子和果實的形成:受精後,花瓣、雄蕊、柱頭、花柱都完成了自己的“歷史使命”,所以枯萎了。只有子房繼續發育,最終變成果實。其中,子房壁發育為果皮,子房中的胚珠發育為種子,胚珠中的受精卵發育為胚胎。
適合吸水的根系特點:根系吸水的部分主要是根尖成熟區。成熟區有大量根毛。
濕氣的運輸路線:7+011。
綠色植物7對有機質的利用P123
生物圈中的綠色植物和碳氧平衡(1773,英國科學家Priestley的實驗)7 P127。
愛護植被,綠化祖國。7商P132
生物七年級以下
人類的起源和發展:現在猿和人類的* * *祖先是森林猿。12萬多年前,森林猿類廣泛分布於非洲、亞洲和歐洲,尤其是非洲的熱帶叢林。
人類起源與發展示意圖:P5下7
300萬年前人類化石:露西1.75萬年前古人類:東非人。
1929:裴文中發現第壹塊北京人頭骨化石。
生殖系統:生命經歷雌雄生殖細胞結合,通過胚胎發育形成新個體的過程。這個過程是由生殖系統完成的。男人和女人有不同的生殖系統,成人和兒童也是如此。
男女生殖系統解剖圖:P9下7
生殖過程:7次P10
分娩:懷孕第40周,胎兒將發育成熟。成熟的胎兒和胎盤從母親的陰道排出。這個過程叫做交付。
青春期的特點:身高突然增高,神經系統和心肺功能明顯增強。男生遺精,女生會來月經。
青春期性意識:最初對異性的疏遠,到逐漸願意接近異性,或對異性的朦朧依戀。
中國計劃生育的基本要求是:晚婚、晚育、少生、優生(P19)
食物中的營養素:食物中含有糖、脂肪、蛋白質、水、無機鹽、維生素等六種營養素。
食物中的糖、脂肪和蛋白質:為P22提供能量。
水和無機鹽:水可以輸送能量,無機鹽有鈣、磷、鐵、碘、鋅。7 Xiap24
維生素:7 P26
消化系統食物的變化:口腔是消化系統的開始,包含牙齒、舌頭和唾液腺。唾液腺有導管,它分泌的唾液通過導管進入口腔。
消化系統的組成與功能:7 P32。
消化系統:消化道:壹根長管子。消化腺分為兩類:有的是位於消化道的大消化腺,如肝臟;有些是分布在消化道內壁的小腺體,如腸腺。
營養物質的吸收:食物在消化道中被消化,最終分解成能被人體吸收的營養物質,如葡萄糖、氨基酸等。
合理營養與食品安全:7 P37
呼吸系統:人體的呼吸系統由呼吸道和肺組成。呼吸系統具有適合與外界進行氣體交換的結構和功能。
呼吸道:鼻、咽、喉、氣管、支氣管,是氣體進出肺部的通道。
呼吸道的作用:氣體的通道,對吸入的氣體進行處理,使肺內的氣體溫暖、濕潤、清潔。
肺與外界的氣體交換:肺是呼吸系統的主要器官,位於胸腔內,壹個在左側,壹個在右側。左肺有兩頁,右肺有三片葉子。不知不覺中,妳的肺已經在有節奏地呼氣和吸氣了。
肺的運動方式:7。P49。
肺泡與血液的氣體交換:7 P50。
壹個人每天呼吸2萬次以上,每天與環境交換至少1萬升氣體。
血液的成分:血液由血漿和血細胞組成。兩層交界處有壹層薄薄的白色物質,是白細胞和血小板。
血漿:輸送血細胞、維持人體生命活動所需的物質和體內產生的廢物。
血細胞:血細胞包括紅細胞、白細胞和血小板。血液分層後,紅細胞在下層呈紅色,白細胞和血小板在兩層交界處呈細白色。
紅細胞:血細胞數量最多的是側面凹陷的圓餅。它們沒有細胞核和可以攜帶氧氣的血紅蛋白。
白細胞:它有壹個細胞核,比紅細胞大。它可以穿過毛細血管壁,包圍並吞噬細菌。
血小板:最小的血細胞,無細胞核,形狀不規則,能釋放與凝血有關的物質。
動脈、毛細血管和靜脈:P67下的7個
心臟解剖圖:7P68。
心臟工作示意圖:P69的7倍
血液循環模式圖:7 P70
體循環:血液從左心室進入主動脈,然後流經全身各級動脈、毛細血管網和靜脈,最後匯集於上下腔靜脈,回流至右心房。這種循環途徑被稱為體循環。
肺循環:流回右心房的血液通過右心室壓入肺動脈,流經肺的毛細血管網,再從肺靜脈流回左心房。這種循環路徑稱為肺循環。
體循環是指血液從心臟左側開始,回到右側,肺循環是指血液從心臟右側開始,回到左側,這樣就形成了壹個完整的血液循環路徑。
1900年,奧地利科學家蘭德斯坦發現了血型。
輸血關系表:P76的7倍
腎臟:形成尿液的器官。每個腎臟包括大約654.38+0百萬個結構和功能單位,稱為腎單位。每個單元由腎小球、腎被膜和腎小管組成。
腎臟內部結構示意圖:P81下7。
尿液形成圖:7 P82。
膀胱:臨時儲存原尿。
眼球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倍P89
視覺形成的過程:外界物體反射的光線依次經過角膜、瞳孔、晶狀體、玻璃體,經晶狀體折射,最後落在視網膜上,形成物體像。視網膜裏有感光細胞。這些細胞通過視神經將圖像信息傳遞到大腦的某個區域,人就有了視覺。
耳朵的基本結構和功能:7 P93。
聽力形成的過程:P94下7
神經系統的組成:神經系統由大腦、骨髓及其神經組成。
神經系統的組成和功能:7 P98。
神經元:神經元又稱神經細胞,是構成神經系統結構和功能的基本單位。人體內有上億個神經元。
神經的基本調節是反射。
反射:人體通過神經系統對各種外部或內部刺激的有規律的反應。
饅頭放飛示意圖:7次P102。
人體通過各種簡單或復雜的反射來調節自身的生命活動,從而對內外刺激迅速做出恰當的反應。
構成內分泌系統的主要內分泌腺:7下P106。
人體的生命活動主要受神經系統的調節,但也受激素調節的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