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建築企業工程風險防範與信息化建設?

建築企業工程風險防範與信息化建設?

加強建築企業信息化建設和項目風險防範,既是當前經濟全球化的要求,也是我國實施“十二五”規劃、深化項目管理體制改革、轉變建築業發展方式、加快企業轉型升級的迫切需要。本文就建築企業樹立風險防範意識,加快信息化建設做壹些探討。

壹,新時期建築企業面臨的挑戰

當今世界,高新技術日新月異,經濟危機此起彼伏,全球化、信息化、知識化發展迅速。站在歷史和現實的交匯點,冷靜客觀地分析這壹形勢,我認為建築企業在新時期將面臨三大挑戰:

1.經濟全球化的挑戰。

國內外建築市場的挑戰。經濟全球化是當代世界經濟的重要特征之壹,也是知識經濟發展的必然趨勢。經濟全球化使國內建築企業之間的市場競爭更加激烈,因為國外工程承包、設計、咨詢企業將憑借其在管理、資金、技術、服務等方面的優勢進入中國建築市場,搶占市場份額,中國建築企業原有的市場空間將受到壓制;在國際工程承包領域,市場競爭日益激烈,高附加值、高技術含量、綜合性的項目越來越多,國際工程項目越來越大,投資高,業主強。由此,傳統的工程承包逐漸被工程總承包、項目融資、國際信貸、設備貿易和技術轉讓等綜合合作方式所取代,新材料、新工藝和信息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相比之下,中國建築企業的全球市場戰略遠遠不能滿足國際市場競爭的需要。

建築業發展方式的轉變與企業轉型升級的挑戰。改革開放以來,我國建築業發展迅速,為改善城鄉面貌和人民生活環境,增加就業機會,構建和諧社會發揮了積極作用。建築業總產值平均增速為22.5%,2010年達到9.5萬億元。但總體來看,建築業仍存在產能過剩、管理粗放、經營模式單壹、業務範圍狹窄、風險防範能力低、融資能力差等問題。特別是近幾年出現了嚴重的“三低壹高”(即產值利潤率低、資金回收率低、項目交易成本高)的情況,不僅影響了其產業地位,也制約了自身的發展。

2.知識經濟時代的挑戰。

建築企業信息化面臨的挑戰。面對知識經濟發展的特點和新趨勢,企業首先面臨信息化的挑戰。在發達國家的工程建設中,各階段的管理工作都是通過互聯網或電子媒介進行的,必須符合相關的格式標準,即必須按照信息化的程序辦事,其信息化發展程度已經相當完善。雖然近年來,計算機在我國建築領域的應用也較為普遍且發展迅速,但與發達國家相比,企業的信息化管理水平仍處於“初級階段”。

建築工業化的挑戰。建築工業化是社會生產力發展的產物。建築行業作為傳統行業,市場準入門檻低,從業人員素質低,特別是建築標準體系長期滯後,人工操作多,嚴重阻礙了建築行業的可持續發展。迫切需要在轉變發展方式的過程中,逐步實現建築工業化,促進企業結構調整和產業升級。

企業管理現代化的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企業管理強調對知識和人才的管理,以最大限度地獲取、積累、享受和使用知識。在解決新問題的過程中,可以根據工程項目的特點創新壹些管理,以充分發揮知識的最大效益,高效率、高質量、低消耗地完成各項任務,有效地運用管理制度和現代方法豐富管理知識資源,盤活企業知識資產存量,實現知識資產的保值增值。

3.建築企業“十二五”發展規劃的新使命。

城市化的穩步推進。根據“十二五”規劃,城鎮化的主要目標是城鎮化率提高4個百分點,進壹步增強城鄉區域發展的協調性。這意味著,到2015年,我國城鎮化率將從目前的47.5%提高到51.5%,城鎮人口將首次超過農村人口。城市化建設的穩步推進意味著農村格局和城市建設的全面升級。這就要求施工企業結合城鎮化建設的特點和難點,優化工程項目的組織管理,完善各項制度建設,轉變市場運作模式,保質保量完成建設任務。

大規模建設保障性住房。“十二五”期間將建設3600萬套城鎮保障性安居工程,全國城鎮保障性住房覆蓋率由2010年末的7%至8%提高到20%以上。保障性住房是政府為改善民生、促進社會和諧,在對中低收入家庭實施分類保障過程中,提供的限定供應對象、建設標準、銷售價格或租金標準。具有社保性質,利潤率受到嚴格控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對施工企業在項目管理方面的要求更加密集,包括人力、物力、財力。

深化實施“走出去”戰略。實施“走出去”戰略,建築企業必須具備獨特的核心競爭力,加強與境外企業的深度合作,借鑒國外先進理論和成熟的項目管理模式,特別是要樹立風險意識,完善風險防範機制,提高信息化應用水平,提升企業在國際工程承包中的綜合管理能力和競爭力。

二、著力強化過程管理,提升和增強工程風險防範能力。

綜上所述,“十二五”期間,對於我國建築行業而言,困難與機遇並存,挑戰與發展並存。建築企業要在挑戰中生存和發展,關鍵是要化挑戰為機遇,這就要求建築企業站在新的起點上,認真思考和審視未來,采取有效措施,以奮發圖強、追求卓越的精神,面對挑戰,解決難題,創新發展。

1.重視早期決策,制定風險防範措施。

充分識別風險。風險識別是風險評估的前提。施工企業應做好工程項目的前期調查工作,註重信息的廣泛收集和整理,在準確信息的基礎上全面分析和識別擬投標項目的風險。收集項目信息,了解項目的政治、經濟和自然環境、項目規模、合同條件和技術要求;收集業主和競爭對手的信息,了解信用狀況;招標規範剛性與工程款支付。根據信息分析項目的不確定性,列出風險,全面識別項目風險。

系統地評估風險。風險識別的結果是找出項目中存在的風險因素。對於所有已識別的風險因素,應采用科學的風險分析技術和方法,以定性、定量或兩者相結合的方式處理其不確定性,並衡量風險發生的可能性和相應的風險損失。風險分析和評估是進行科學決策的基礎,應根據分析和評估的結果確定主要風險因素和各種風險因素的對策。

做出科學決策。科學決策是成功之母,決策失誤造成的損失往往是不可挽回的。決策不是瞬間的決策,而是在長期經驗積累、大量信息收集和分析的基礎上,結合施工企業自身情況做出正確決策的過程。決策不是壹成不變的,它的制定會引發壹系列的執行行動,後續行動的執行結果又會反過來重新評估和調整決策的科學性。

制定預防措施。工程風險規避重在制定預防措施。壹是密切關註外部因素變化,關註國內外政策變化趨勢,防範政治、經濟和不可抗力風險因素,及時調整策略,控制風險;二是加強內部控制,註重“自身綜合素質”的提高,從根本上增強防範和抵禦風險的能力;第三,建立完善的風險應急預警系統,防範不可預測、不可控的風險因素,以便在風險發生時做出快速反應,最大限度地減少風險損失。

2.加強合同管理,提高履約能力。

完善合同履行過程管理體系。合同履行過程管理壹般由合同調查、策劃、談判、起草合同文本、審查、簽訂、履行、變更或轉讓、終止、歸檔等環節組成。明確流程管理各環節的責任主體。對合同進行全過程監管,要在合同的準備階段、簽訂階段、履行階段和履行後管理階段指定專人負責,進行綜合評估,確保簽訂主體合法、全面、真實、可靠,條款清晰、表述準確,簽訂程序和表格齊全,有效防範合同風險,實現合同過程管理制度化、規範化、標準化。

完善合同文本體系。合同文本風險是合同管理中比較容易出現的風險,主要表現在合同條款的不合理、不完整、不嚴謹以及合同內容中的違法違規行為。控制這種風險的主要方法是嚴格執行評估制度。因此,應根據國家標準化合同示範文本,綜合考慮合同類型、管理方式等不同要素,建立本單位的合同標準文本體系。並密切關註相關國際合同文本的發展變化,拓寬思路,與時俱進,及時補充完善合同文本,力求與生產實際緊密結合,使合同管理與投標報價、成本核定、結算管理有機結合。

3.優化資源配置,提升綜合管理能力。

人力資源管理與人才培養成長機制的構建。人力資源管理的重點應該是從高端管理人才入手,提高全體員工的整體素質。要為精英人才搭建施展才華的舞臺,給他們足夠的動力和空間,滿足他們的自豪感和成就感,實現他們在企業管理中的自我價值。還要設計符合企業特點的人才庫體系,建立健全管理專業人才的培訓、考核和評價機制,提高其專業知識、責任心和風險防範能力,同時創新激勵機制,讓員工從根本上感受到與企業利益壹致,增強企業凝聚力。

加強材料采購和使用過程的管理。加強采購全過程的管理,包括簽訂采購合同、現場領料、機具管理等。首先,嚴格落實責任制,通過建立信息化管理平臺,全面監控物資使用情況,降低物資管理風險;其次,成本控制應貫穿於材料和機械管理的全過程,在采購和簽訂合同階段應嚴格預計成本,在現場管理中堅持定額材料和工藝創新,降低材料和工具的消耗,從而提高盈利能力。

合理使用資金,堅持可控成本核算。樹立合理使用資金的意識,完善財務管理制度,保持合理的現金儲備,保證企業正常的和意外的支出不會影響企業的經營。通過制定科學的目標利潤管理指標,實施嚴格的成本核算和監控制度,從企業自身實力和項目投資盈虧預測來確定企業的風險承受能力,從而增強風險預測能力。在進行國際項目時,還要準確把握國際經濟、金融、政治形勢及其變化趨勢,規避貨幣風險或匯率風險。

以上是仲達咨詢整理的《建築企業工程風險防範與信息化建設》的內容。更多建築企業工程風險防範及信息化建設信息,可實時關註仲達咨詢、建設通或仲達咨詢微信微信官方賬號進行查詢。

更多工程/服務/采購招標信息,提高中標率,可點擊官網客服底部免費咨詢:/#/?source=bdz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