壹是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這是實現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目標的根本標誌。2000年,中國人均GDP為854美元。按照GDP翻兩番的發展速度,到2020年,中國人均GDP將超過3000美元,達到當時中等收入國家的平均水平。
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8萬元(2000年不變價,下同)。在過去的20年裏,中國城市居民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增加了兩倍。據預測,未來20年中國經濟將繼續快速發展,城鎮居民收入水平可以保持過去20年的增長勢頭,到2020年達到18840元,可以略超過小康指標。
第三,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20年來,我國農村家庭人均收入增長了3.5倍,其中10年增長了1.6倍,2000年增長了2253元。可以預測,未來20年,隨著農村改革的深入和農業現代化水平的提高,農民收入可能增長3.2倍,農村居民家庭人均收入將達到7210元,基本實現小康目標,縮小城鄉居民收入差距。
第四,恩格爾系數低於40%。近10年,城鎮居民消費的恩格爾系數下降了15個百分點,農村居民消費處於新的升級過程中。2000年,全國恩格爾系數為46%。估計到2010會降到40%,2020年左右降到35%左右。
第五,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在過去的10年裏,平均每人每年增加0.5平方米,2000年達到19平方米。預計2020年超過30平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近10年來,中國城市化率年均增長1個百分點,2000年為36.2%。未來20年,中國將堅持城鎮化戰略,工業化也將進入加速發展階段。城鎮化率每年可提高1個百分點,到2020年達到56%。
第七,家用電腦普及率20%。到2000年,中國城鄉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約為4.2%,其中城市家庭計算機普及率為9.7%。近年來,計算機普及率不斷加快,到2020年基本可以實現20%的計算機普及率目標。
八是大學升學率20%。目前我國大學升學率為11%。隨著科教興國戰略的加強和社會力量參與辦學,到2005年我國大學入學率可以達到15%,到2020年可能超過20%,達到25%。
九是每千人2.8個醫生。到2000年,中國每千人將有2人,高於世界平均水平,預計到2020年將超過3人。
第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95%以上。2001年,城鎮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71.6%,預計到2010年達到小康水平的95%。
問題二: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麽?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是現在小康標準的奮鬥目標。我們上世紀末實現的小康是整體小康,也就是說從80年到2000年,我們的GDP翻兩番,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那個小康主要是用經濟指標來衡量的,所以上世紀末也叫小康。在GDP翻兩番的基礎上,我們的社會發展還很不平衡,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很大。因此,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全面實現小康社會。全面小康的經濟指標是3000美元,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社會和諧的要求,與全面小康有很大區別。附:小康標準是壹個發展完善的過程。1.我們國家提出了小康社會的標準和小康社會本身嗎?小康和小康的標準是我們國家自己提出來的。“小康”壹詞自古有之,最早見於《詩經》。優雅《人民勞動》篇:“人民不勞動,就小康”,意思是輕佻壹點,讓人民休息壹下,讓人民過上小日子,太平日子。後來小康社會發展成了壹個只是比“大同”社會低壹級的社會,以天下為家,以禮儀維系。近代從1979 * *會見外賓時提出“中國的建設也要適合中國的情況,走出壹條中國式的現代化道路。”並提出中國現代化道路是小康之家。到2000年,中國人均國內生產總值達到800多美元,基本實現了全面小康。黨的十六大報告提出了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思想。所以從古代的小康到現在的全面小康,充分體現了中國現代化的國情,所以小康這個概念是中國自己提出來的。2.妳如何定義「小康」的標準?經常有人問:妳“小康”嗎?其實“小康”的標準也有壹個發展完善的過程。今天的標準是全面小康的標準,是社會標準,而不僅僅是個人和家庭的財富標準。因此,在本次論壇上提出全面小康的指標,需要社會各界對全面小康的標準有更好的認識。個人小康和小康社會的標準既有聯系又有區別。我們實現了全面小康,個人小康當然可以實現,但個人小康的實現不等於小康社會的實現。全面小康的標準涵蓋政治、經濟、科學、教育、文化、衛生和社會和諧。目前,國家有關部門和科研機構都有自己的版本。國家統計局和有關部門正在全面研究小康社會的指標體系。中國社科院最早也有自己版本的小康,各地如浙江、江蘇也提出了自己的小康標準。這些標準壹般比原來的全面小康更加完善,內容更加豐富,對社會發展的要求也更高。但是這個標準體系還需要不斷的改進和完善。比如全面小康指標體系與時俱進的內容是什麽?如何在不同地區應用?如何衡量?都需要進壹步的討論和研究。3.中國廣大農村實現小康生活了嗎?有沒有城鄉兩個小康標準?我們廣大的農村離小康還很遠,有句話叫“小康不小康,要靠農村”。目前我國城鄉差距很大,收入比已經達到3.3: 1。應該說全面小康只能有壹個標準,但是城鄉還是有區別的。我們的目標是力爭城鄉壹個標準。上個世紀講實現小康,現在講全面小康。這是否意味著之前的目標沒有實現?不是這樣的。我們上世紀末實現的小康是整體小康,也就是說從80年到2000年,我們的GDP翻兩番,人均GDP達到800美元。那個小康主要是用經濟指標來衡量的,所以我們也稱之為上世紀末的全面小康。在GDP翻兩番的基礎上,我們的社會發展還很不平衡,地區差異和城鄉差異很大。因此,黨的十六大提出,到2020年實現全面小康。全面小康的經濟指標是3000美元,還包括政治、經濟、文化、環境、社會和諧的要求,與全面小康有很大區別。& gt
問題三:什麽是小康生活?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麽?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包括以下十個方面:壹是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8萬元。第三,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第四,恩格爾系數低於40%。第五,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第七,家用電腦普及率20%。八是大學升學率20%。九是每千人2.8個醫生。第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95%以上。
問題4: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包括以下十個方面:
壹是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
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8萬元。
第三,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第四,恩格爾系數不到40%
第五,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第七,家用電腦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升學率20%。
九是每千人2.8個醫生。
第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95%以上。
問題五:小康水平的標準是什麽?所謂小康水平,就是在溫飽的基礎上,生活質量進壹步提高,達到溫飽。這個要求既包括物質生活的改善,也包括精神生活的豐富;既包括居民個人消費水平的提高,也包括社會福利和工作環境的改善。“到本世紀末,人民生活從溫飽達到小康水平,生活資料更加豐富,消費結構趨於合理,居住條件明顯改善,文化生活進壹步豐富,健康水平持續提高,社會服務設施不斷完善。”
國內外小康生活水平有兩種不同的體系:壹種是基於消費結構,即食品支出占消費支出的比重在50%以下(恩格爾系數);另壹種是基於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
問題6: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麽?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基本標準包括以下十個方面:
壹是人均GDP超過3000美元。這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根本標誌。
二、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54.38+0.8萬元。
第三,農村家庭人均純收入8000元。
第四,恩格爾系數低於40%。
第五,城鎮人均住房建築面積30平方米。
六是城鎮化率達到50%。
第七,家用電腦普及率20%。
八是大學升學率20%。
九是每千人2.8個醫生。
第十,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率達到95%以上。
問題7:全面小康的標準是什麽?樓上樓下,燈和電話
問題8:小康生活的標準是什麽?首先是小康內涵的界定。小康的含義類似於生活質量的國際通用含義,壹般包括三層含義,即物質生活條件,主要包括衣食住行等物質條件;居住環境主要指空氣是否清新,交通是否擁擠,水質和綠化情況;社會環境,主要包括社會秩序和安全感、社會道德和風尚;二是確定小康標準臨界值和指標權重。三是計算小康進程,國家統計局用區間距離的方法來衡量實現程度。16基本監測指標和小康臨界值。(1)人均GDP 2500元(按1980的價格和匯率計算,2500元相當於900美元);(2)城鎮人均可支配收入2400元;(3)農民人均純收入1200元;(4)城鎮住房人均使用面積12平方米;(5)農村鋼木房屋人均使用面積1.5平方米;(6)人均每日蛋白質攝入量為75g(8)農村行政村通公路的比例為85%;(9)恩格爾系數50%;(10)成人識字率85%;(11)平均壽命70歲;(12)嬰兒死亡率為3.1%;(13)教育娛樂支出占比11%;(14)電視普及率為100%;(15)森林覆蓋率為15%;(16)農村初級衛生保健基本合格縣的比例為100%。在國際小康標準中,小康社會實際上是壹個現代化的概念。主要是以人均GDP(國民生產總值)作為參考標準。根據世界銀行《世界發展報告》1990的分類,人均GDP低於545美元為低收入國家,545-2200美元為中下收入國家,2200-5999美元為中上收入國家,6000。
問題9: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麽?只要不違反法律,想做什麽就做什麽,不會被金錢所拖累。這是小康社會!
問題10:小康社會的標準是什麽?小康社會的標準和我國目前的小康社會水平(總體小康)1991年。國家統計和計劃、財政、衛生、教育等12部門的研究人員組成課題組,根據中央和國務院提出的小康社會內涵,確定了16基本檢測和臨時測量值。
這十六項指標為小康社會設定了基本標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