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實力大幅上升。2009年,全鎮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654.38+0.277億元,同比增長654.38+0.8%;財政收入2965.8萬元,同比增長36.5%;其中,壹般預算收入1727.4萬元,同比增長38.8%;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7592元,同比增長16%。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紅花套被譽為“萬畝柑桔之鄉”,柑桔面積4.2萬畝,產量65438+萬噸。近年來,該鎮大力建設現代農業柑橘產業示範區,農業標準化和產業化取得了很大成績。精品果園示範面積達到1.5萬畝(1.0萬公頃)。天下鱘業生態循環水工業化養魚模式獲得成功,進入推廣階段。2009年生豬4.82萬頭,山羊2.05萬只,家禽27.2萬只,清江魚等水產品3320噸。農產品加工企業48家,其中省級以上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4家,湧現出天下鱘魚業、土老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鐘毅路德食品有限公司、豐島集團等壹批優秀知名企業,其中土老漢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
投資促進工作進展迅速。近年來投資2000多萬元的清江綠色工業園,規劃面積5000畝(333公頃),總投資654.38+0.65億元,其中規模企業654.38+05家。投產企業可實現年利稅4.2億元。2009年,投資5000萬元的湖北天下鱘業二期項目——生態循環鱘魚養殖項目成為第六屆世界鱘魚保護大會的參觀地,接待了來自29個國家的近150名外國專家學者。2009年引進的湖北宏發60萬噸紙板項目,計劃總投資9億元,投產後每年將產生8000萬元稅收。2009年,清江綠色產業園被農業部命名為“第三批國家農產品加工業示範基地”。
經濟發展具有地域性。該鎮的經濟、政治和文化中心以商業、物流、港口和無汙染的綠色產品加工業為主;周家河村、伍家崗村為疏果種植加工基地、農副產品銷售集散地、大中型工業項目生產基地;漁洋溪村是高新技術產業園區,以無公害制造業為主要產業,旅遊發展潛力巨大。窯坡腦村是全鎮工業基地,以精密鑄造業為主;南橋村以礦產開采為主,是土老漢生態農業發展有限公司的生產基地,旅遊業的發展主要為東陽光山水城(清江國際高爾夫俱樂部等)提供配套服務。);嚴家坨村以庫區水產養殖和旅遊為主;大溪村以林果業為主,也是戶外運動和其他旅遊活動的基地。
社會事業全面發展。該鎮的電力、交通、通訊等基礎設施日臻完善。有線電視覆蓋率達90%以上,開通了10村程控電話。全年程控電話交換機總容量達到5000門。全鎮在校學生4212人,建立了兩所宜昌示範校和兩所宜都示範校。全鎮健康普及率達到100%。
城鄉日新月異。近年來,該鎮深入推進清潔鄉村工程,完成“壹池三改”3460戶,完成庭院凈化2922戶。大力實施“村村通”工程,村級道路硬化裏程達到170公裏;完成了7個村的人口安全飲水工程,85%的人口用上了安全自來水。2009年,該鎮被確定為湖北省新農村建設試點鄉鎮,各項建設加快推進。
城鎮規模繼續擴大,集鎮綠化率達到26.2%,城鎮化率達到28%。計劃啟動“1525”的聚落建設,即1個中心鎮、5個中心村、25個中心聚落。
2012宜都市紅花套鎮被農業部認定為第二批全國壹村壹品示範村鎮。根據國務院關於支持壹村壹品專業示範村鎮建設的精神,農業部在有關省市部門初步推薦的基礎上,組織專家考核評估,確定了第二批326個全國壹村壹品示範村鎮。我市紅花套鎮(宜都蜜柑)上榜了,這次湖北省有* * *。
紅花套鎮現有柑橘面積4.2萬畝,2011年柑橘產量10.2萬噸;全鎮從事柑橘產業的農戶有7766人,占農戶總數的100%;柑橘產業產值17411萬元,占農業總產值的53.18%,占農戶家庭經營收入的46.16%。農民人均純收入11010元,高於全市20%。
自2009年入選湖北省88個新農村建設試點鎮以來,三年來,三朵“紅花”顯露出新意:2011被表彰為“2009-2010年度湖北省文明鎮”、湖北省實施農民體育健身工程先進鎮、宜昌市環境優美鎮。2012被表彰為首批全國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鎮。2012年,全鎮財政總收入65438+58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3212元。
2011是“十二五”的開局之年,也是我們抓住機遇、攻堅克難、勵精圖治的壹年。壹年來,在市委、市政府和鎮黨委的正確領導下,在鎮人大的監督支持下,我們堅持以科學發展觀為指導,團結帶領全鎮幹部群眾,圍繞“綠色產業強鎮, 成為商貿物流重鎮,成為特色鮮明、環境優美的旅遊名鎮”,齊心協力、開拓進取、紮實工作。 2011各項目標任務圓滿完成,為“十二五”良好開局奠定了堅實基礎,全鎮呈現出政治穩定、經濟發展、社會和諧的良好局面。
壹是以經濟發展為中心,城鎮綜合實力顯著提升。
2011年新簽約項目12個,新開工項目11個,新投產項目10個;新增規模以上工業企業9家,達到22家。全年項目征地1100畝,拆遷房屋169間。宏發紙業壹期工程固定資產投資12億元,20110建成投產,列為20165438。光伏產業園第壹條生產線於2011年7月正式投產,成為我省第壹條垂直壹體化光伏生產線,產值6億元,新增就業1000余人。目前,清江綠色產業園入駐企業170家,基本形成了以湖北九州方圓新能源公司為代表的光伏太陽能產業、以李迪環保、萬鑫機械為代表的機械加工制造業、以土老漢、天下鱘業為代表的農產品加工業三大主導產業。
科技創新取得新成效。牢固樹立“科學技術是第壹生產力”的思想,積極引導企業大力推進技術創新,進壹步改造傳統產業,使企業走上高科技發展的道路。天下鱘業、土老漢、科力生、九洲方圓等企業采取了贈送股份、設置重獎等措施,* * *吸納科技人才1500余人,成功開發科研項目20余個。
經濟發展上了壹個新臺階。工業總產值43億元,同比增長1.46%。工業總產值達到40億元,同比增長158%,產品銷售額達到36.93億元。農村經濟總收入達到21億元,同比增長32.95438+0%;農民人均純收入達到11010元,同比增長29.42%;財政收入首次突破1億元,達到6543.8+003億元,同比增長365.438+0.6%,其中壹般預算收入8300.8萬元,同比增長38.8%。該鎮經濟實力居全市前列,闊步進入全省鄉鎮80強,被表彰為“2010-2011湖北省文明鄉鎮”、“全省村級集體經濟先進鄉鎮”、“湖北省人口和計劃生育依法行政示範鄉鎮”、“宜昌市綜治維穩先進單位”。漁洋溪村被表彰為“湖北省生育文明建設先進村”,周家河村被表彰為“2010—2011宜昌市文明村”,鎮政府機關、財政所檔案目標管理提升為省級。
二是以增加農民收入為核心,新農村建設穩步推進。
現代農業加快發展。以現代農業柑橘產業示範區建設為載體,積極推廣生物防蟲、控水增糖、地膜覆蓋、沼液微灌等標準化管理技術,實施密植柑橘654.38+0.5萬畝,完成精品果園、生態橘園建設和老果園改造2.4萬畝。目前,全鎮柑橘面積已達4.2萬畝,其中精品果園8000畝,省級無公害生產基地21個。加大農業科技推廣力度,完成測土樣品100份,擬出70份農民施肥建議卡,發給全體農民。同時,在南橋村建立1,000畝的測土配方施肥核心示範區,並在田間掛牌。全鎮推廣測土配方施肥面積將達到1.6903畝。大力開展科技下鄉活動,全年在* * *舉辦農業技術培訓86場,培訓人員8211人,編印《紅花農業》4期3.2萬冊,大大提高了農民科技致富的能力和水平。
農村經濟穩步增長。農業生產獲得豐收,柑橘產量超過65,438+0,654,38+0,000噸,平均銷售價格創歷史新高。全年引進良種豬150頭,出欄育肥豬4.76萬頭,山羊2.28萬只,肉牛329頭,出欄家禽35.32萬只,水產品產量2560噸。新成立畜牧、清江魚、柑橘專業合作社11個,合作社總數39個。全鎮農民6900人,畜牧養殖戶176人,覆蓋率92%,戶均收入突破萬元。嚴格管理農村集體“三資”,積極盤活集體資產,使村集體收入穩步增長,總資產達6820萬元,村級公益金達5392萬元。大多數村莊都有固定的集體收入來源。積極培育壯大農業龍頭企業,全鎮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達到14家,其中國家級2家,省級5家。發展帶動了運輸、包裝、勞務、服務等相關產業,解決了5200多名農村就業人員,增加農民勞務收入3000多萬元。
特色產業不斷壯大。積極探索特色產業延伸,調整農業產業結構,開辟農民增收新途徑。天下鱘魚產業公司成功推廣“公司+合作社+農戶”的工業化鱘魚養殖模式,將工廠化育苗與新農村建設緊密結合,在漁陽河等村部分農戶中推廣“樓上生活,樓下養鱘魚”的家庭養殖模式,平均每戶收入近6萬元。同時,依托天下鱘產業養殖基地,大力推行科學養殖模式,推動水庫養殖逐步向室內生態養殖過渡,周邊1萬多戶養殖戶納入其中。土老漢基地繼續推行“我的橘園,我的樹”網絡營銷模式,每棵柑橘收益達到2800多元,相比傳統模式收益大幅提升。土老漢公司生產的宜都蜜桔、風味醬、休閑魚等產品暢銷大型超市,天下鱘魚子醬打入國際市場,形成近20個特色農產品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