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海信的“實力”

海信的“實力”

池宇舟表示,這兩本海信歷史書代表了中國制造業的變革和未來。海信走過的50年,可謂是中國制造業的50年,也是中國從封閉走向開放,從開放走向領先,成為世界潮流引領者的50年。海信在此過程中面臨的機遇和挑戰是中國制造業的壹個縮影。

17年後,第二部海信歷史的背景是中國參與全球化,成為全球領導者,與各種力量猛烈碰撞的歷史。中國需要真正有實力的企業:技術實力,制定遊戲規則的實力,影響全球產業鏈的實力。海信就是這樣的企業。

經過51年的發展,海信已經從壹家傳統的家電企業發展成為壹家高科技公司。“科技立企,穩健經營”的理念幾十年如壹日。2019年,海信全年銷售收入126863億元,旗下擁有海信、科龍、榮盛、東芝電視等多個品牌,涵蓋多媒體、家電、IT智能信息系統、現代服務業等領域。在全球擁有14產業園和18 R&D中心,海外收入占比40%左右。

在《持續增長》的作者、世界著名的管理咨詢大師拉姆·查蘭的描述中,真正的良性增長意味著可持續發展。堅持長期原則,海信壹直運行在“可持續經營”的軌道上,努力實現“打造百年海信,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品牌”的夢想,成為中國制造高質量穩步發展的典範。

創新之道:以技術為背景,打造行業領先的產品力

“科技興企,穩健經營”壹直是海信最鮮明的底色。技術代表未來,創新是最大的產品力。在過去的51年裏,技術是海信最堅實的護城河。

海信集團董事長周厚健曾說,“自主創新當前是壹碗飯,長遠是壹條命。”長期以來,海信不斷創新,不斷實現自我更新叠代。“硬核產品”層出不窮。始終保持技術領先,持續領先。

芯片是國家的“工業糧”。海信是國內第壹家涉足芯片研發的彩電廠商。對於壹個公認的投資規模大、風險高、回報周期長的“燒錢”行業,海信堅持了20年的“造芯”。

當中國制造業掌握了核心技術,才真正把挑戰變成了機遇。周厚健曾在公司內部郵件中強調,壹個沒有自己的芯片永遠是二流廠商,更別說定義自己的原生產品了,必須從生死的角度來看待芯片的開發和使用。

2000年,海信進入芯片研發領域,從無到有,忍受了四年多只有投入沒有成果的孤獨。2005年6月,海信成功研發出中國第壹款具有自主知識產權並實現產業化的數字視頻處理芯片——新新,結束了中國年產7000萬臺彩電沒有“中國芯”的歷史。

海信有兩個與集成電路相關的產業。第壹,在光通信芯片領域,擁有完整的芯片垂直集成制造能力。其產品應用於海信寬帶公司的光模塊產品,是全球領先的光通信模塊供應商。二是電視機使用的顯示處理相關芯片。

海信持續投入芯片研發,不斷推出新產品,例如,從高清到全高清,再到超高清顯示,形成了完整的全系列芯片產品。2015,Hi-View Pro超高清畫質引擎芯片發布,2018,“新新”H3畫質處理芯片叠代上線。近日,海信第四代品質芯片回歸貼膜,成功點亮堆疊電視。在充分驗證芯片的功能和性能後,下壹步將是量產。

距離海信電器去年65438年2月2日宣布擬更名為海信視頻,已經過去了8個月。海信視頻不僅做好以電視為代表的家庭顯示,還試圖跳出“電視”的圈子,布局遊戲顯示、教育顯示、辦公顯示、醫療顯示、智能交通顯示等多個領域。,以視覺圖像處理、傳輸和播控技術為核心,打造“屏幕無處不在、連接無處不在、服務無處不在”的顯示世界。

海信推動“壹核兩硬”制造板塊向高端躍升。“壹核”指的是芯片板。海信既有光學芯片和光模塊產業,也有電子芯片產業,都是行業龍頭。按照規劃,海信芯片產業板塊三年內產值將突破100億,2025年實現6543.8+063億元的目標;“兩個硬件”,即To C和To B兩種智能硬件。利用已建立的產業基礎,2025年海信將實現收入2127億元。目前,海信在“兩硬”領域鎖定了13個高科技項目。

早在五年前,周厚健就在業內首次提出打造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的全場景智慧新生活。布局已經陸續展開。

近年來,海信將人工智能作為引領家庭、社區、城市發展的新動能。開發建設了面向應用的智慧城市系統,打造了智慧城市三大平臺“慧享家”、“信我家”、“智通城”,首創了從家庭到社區到城市的智慧生活全場景,形成了芯片、智能硬件、雲腦技術、運營平臺、軌道智能、醫學影像等六大硬核技術。

場景從“部分改造商業”逐漸演變為“完全接管生活”。為了加速青島智慧城市產業生態的形成,加速智慧城市產品和解決方案的成熟,海信提出了極其大膽的設想,將青島打造成為全球首個從家庭到社區再到城市的智慧新生活城市。

智慧生活、智慧城市離不開硬件支撐。場景是整合所有技術、解決方案、軟件和硬件的終極載體。最新的消息是,海信專註於創新生態系統的建設。計劃在青島北站附近的海信萬惠建設新的基礎設施產業創新基地,為智慧城市的產業發展提供有力支撐。基地占地面積1.200畝,建築規模1.5萬平方米,總建設投資1.5億元。預計5-7年建成,建成後將引進500家企業。

據研究機構預測,到2023年,僅中國智能新生活的市場規模就將超過2萬億元,全球市場將更加廣闊。海信擁有18個R&D中心,7000多個R&D團隊,20000多項相關專利,主持近200項國際和國家標準,積極布局新基礎設施,成為“智慧”藍海的先行者。

誠信之道:回歸客戶價值,成就有溫度的品牌力

德魯克說過,企業只有壹個定義,那就是創造顧客。

物聯網時代,從“人口紅利”變成了“大眾紅利”。壹些公司已經感受到了寒意。“當時代拋棄妳的時候,妳可能連再見都不會說。”淘汰壹個企業,就是看它能不能真正為客戶創造價值。

海信學院院長、中國營銷總部副總裁馬寶龍表示,海信堅持的最基本的原則是給用戶帶來價值,這是第壹位的。誠信的原則在海信是非常紮實的,實現的手段是用技術和創新。只有創新才能進壹步提升為用戶和合作夥伴創造價值的能力。

2019年,海信成立50周年之際,企業文化體系全面升級。本著“傳承、創新、有溫度”的原則,將發展願景由“打造國際知名品牌”改為“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品牌”,“打造百年海信”不變。

海信集團總裁賈紹謙說,海信要“成為全球最值得信賴的品牌”,“信任”是壹個有溫度的詞。海信未來的發展是成為全球用戶和上下遊生態圈值得信賴的合作夥伴,共創命運。而“打造百年海信”是海信的追求,要紮紮實實繼續堅持下去。

家電的本質是家,家的本質是愛。技術不應該是冷冰冰的。“科技型企業”海信,走過了51年,不斷用科技傳遞溫暖和信任,追根溯源這兩種情感的源頭就是愛。今年4月,海信決定重啟“愛情,技術也是感性的”。這是經過時間篩選和遺忘後的回歸。

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管理實踐教授蔡健表示,作為最大的經濟體,中國正面臨著經濟思維的巨大範式轉變——從商品經濟到價值經濟。價值經濟是以人為本,以互聯網資源,信息資源,或者信任資源為基本要素。

數字經濟時代,壹個根本的變化是創造客戶價值和客戶需求,而不僅僅是滿足客戶需求。海信壹直致力於改變科技的冷面,用態度做屏幕,用故事做數據,用內容做場景,用溫度做智能。

比如,面對無處不在的顯示世界,海信成功研發激光電視技術,保護人的眼睛;應用AI語音識別技術時自動屏蔽不適合兒童的影視內容;視頻社交電視讓家人在千裏之外也能瞬間見面;為空調配備新風和殺菌殺毒功能;冰箱內設置專屬母嬰空間,力求極致保鮮技術;大力推廣非接觸式智慧社區服務,關註和普及城市智能交通系統,讓壹切在潛移默化中高效安全;不斷向精準和智慧醫療等高度攀升。

周厚健在《企業》中多次強調,企業是壹個持續經營的組織,企業所做的事情必須考慮到今天和明天。工業品要想有溫度,就要以用戶價值為核心,用戶是最好的評判者。把用戶利益放在第壹位,持續經營,是“穩健經營”策略的延伸,這正是長期積極分子的思路。

問起前路,底層文化是誠信的海信,壹直在用“硬核產品”和“有趣的靈魂”征服更多的消費者和用戶。為了適應全球消費者的使用習慣,海信在亞洲、歐洲、美洲、澳洲設立了四大互聯網電視運營中心,不斷提升消費體驗。每天,全球超過5000萬活躍用戶在線體驗電視智能帶來的便利。51年來,海信生產的家用電器和消費電子產品暢銷全球,連續五年成為海外民眾最熟悉的十大中國品牌。

8月10日,巴黎聖日耳曼足球俱樂部正式宣布,海信成為其全球贊助商,雙方將合作多年。這家足球俱樂部成立於1970,已經成為世界頂級足球俱樂部和全球體育品牌之壹,吸引了許多偉大的球員,包括羅納爾迪尼奧、貝克漢姆、伊布,以及現在的內馬爾和姆巴佩。

海信將憑借其在電視和家電領域的突破性技術,為巴黎聖日耳曼球迷提供最佳的家庭觀看體驗。通過電視、網絡和社交媒體渠道,向王子公園球場的觀眾和全球球迷展示其品牌和優質產品;同時為俱樂部提供多種創新產品,在俱樂部的訓練中心等多個地方使用。

海信在體育營銷領域深耕多年,贊助了眾多大型體育賽事,包括歐洲杯2016、世界杯2018、歐洲杯2020、紅牛車隊F1、澳網等。與巴黎聖日耳曼俱樂部的合作是海信的壹項重大戰略,海信的產品出口到160多個國家和地區。

平衡之道:多元布局強化護城河的遠見

黑格爾說,歷史不是偶然事件的雜亂無章,而是有其內在的發展邏輯。

51年的海信在務實與冒險、專註與多元、股東利益與社會責任中找到了自己的平衡點。從中國的壹家彩電生產企業,逐步走上世界舞臺中央,成為國際化的高科技企業。其中,平衡的專註和多元成為海信近年來發展的重要標簽。

有人說,今天看海信,就像看壹個熟悉的陌生人。的確,如今的高科技海信已經不是曾經的彩電企業,實現了不斷的進化、叠代和成長。多年來,我們在堅持聚焦和做強主業的同時,在專業化的基礎上拓展相關多元化產業。

經過提前的技術布局,海信業務涉及新基礎設施七大領域五大項目,甚至在智能交通、光通信等領域名列前茅,體現了家電企業向高科技企業的轉型成果。

智能交通是“新基礎設施”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智能交通領域國家標準的制定過程中,海信全部參與,其中29項由海信主導。海信網絡科技自1998成立以來,已深度參與100多個城市的智能交通建設,多年來行業領先。今年以來,海信在山東省率先建設企業級車路協同測試基地,同時科技加持國內智能公交線路落地。

在光通信領域,海信也表現出了非凡的堅持。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讓全球光通信行業驟然繁榮衰落,但海信堅信光電轉換將是未來通信的核心力量,光通信技術不會在行業周期中迷失,並在2002年毅然進入這個行業。

如今,多元化布局已取得重要成果。數據顯示,在智慧城市領域,海信的實力已經悄然確立,並且越來越紮實:連續多年領跑中國智能交通市場,已進入147個城市,其中直轄市、省會城市、計劃單列市39個;海信光模塊產業市場份額全球領先,其中接入網光模塊產品連續八年位居全球前列,國內市場份額超過50%;海信5G無線光模塊產品已廣泛應用於5G信號基站建設。

此外,海信近年來在商用空調、商用顯示器、醫療影像、商用冷鏈設備等商用產品上也形成了自己的“護城河”。同時,考慮到社會責任,在青島市市南區江西路11號原海信R&D中心所在地建設了海信科學探索中心和海信學校,作為海信對青島的饋贈。

破冰之道:穿越輪回的使命與責任驅動的生命力

今年以來,全球經濟面臨諸多不確定性。在疫情的“極限沖擊”和“壓力測試”下,海信表現出了強大的韌性。“潮漲潮落的時候,沒有人是壹座孤島。海信作為壹艘穩健的航船,將通過有序的運營,成為中國經濟巨輪面對疫情風暴的壓艙石。在危險中尋找機會,信心是最好的疫苗。”周厚健鼓舞了海信海內外的全體員工。

真正的英雄人格是“偉大心靈的回聲”,是壹種使命和責任,是推動社會進步的艱苦努力。

面對變幻莫測的經濟環境,有壹點是肯定的,那就是中國制造業越來越需要自主創新。海信作為壹家技術積累深厚的企業,在疫情期間與“新技術”的互動更多。

超高清視頻技術和智能雲大腦是海信的兩大看家本領,也是海信的未來。海信現有的技術優勢將是兩大創新中心實現“從1到N”的關鍵。

海信要打造兩大制造業創新中心:超高清視頻和智能雲大腦。其中,超高清視頻制造創新中心旨在實現超高清視頻在家庭娛樂、教育、雲遊戲、醫療健康、商業展示、安防監控、智能交通、工業制造等領域的示範和規模化應用;智能雲大腦制造創新中心將應用於城市、交通、公安、教育、醫療等行業,發展產業生態。

如果說硬件是智慧生活和智慧城市的四肢,那麽軟件和信息系統就是支配四肢的神經系統。依托“壹雲三平臺”的智慧新生活解決方案,海信全力投入,預計2025年產值將達到1.01.5億元。雲腦是海信自主研發的新壹代信息技術產品體系架構,可以大幅降低各行各業用戶的開發和使用成本。

據悉,“雲大腦”戰略的實施將為智能交通、智慧城市、公共安全等行業的發展和推廣賦能。三大平臺是指智慧家庭、智慧社區、智慧城市三大平臺。

蔡健認為,中國的制造業不僅應該有韌性,還應該有精神。韌性的概念是生存和被動防禦。而真正的靈性是主動出擊。中國的制造業不僅要有韌性,還要有精神,否則只能被動防守而不能進攻。

海信是壹個既有韌性又有靈性的企業。今年以來,在全球疫情沖擊全球經濟的背景下,海信面臨流量制造、直播、短視頻需求增加,流量成為產品認知的新入口。海信已經主動推開了“流量”的窗口。

7月23日,海信流量工場正式開業。作為直鏈用戶的中心,海信全球流量制造基地,營銷活動和短視頻拍攝中心,將承擔海信流量制造和價值營銷新引擎的重任。這是海信的夢工廠,也是直面營銷短板,擁抱價值營銷的實踐。

流量工場改變的是海信的“傳播模式”。通過線上線下嘗試新零售玩法,賦能線下門店,縮短海信與用戶的距離,推動海信新零售模式的落地和發展,成為海信營銷終端與消費者直接互動的平臺。

自2月以來,海信還吸引了陳數、安吉爾、嶽雲鵬、Vengo等眾多藝人加入海信,成為海信的超級體驗官,努力將公共領域流量沈澱為私人領域流量,以獲得海信的真正粉絲。

“做事踏實,但不善於表達,無所作為,這是海信的特點。作為中國制造業韌性的代表,海信的跨越周期沒有秘密。其實在於其對‘誠實正直、務實創新、客戶至上、永續經營’核心價值觀的堅守。”馬寶龍這樣評價海信。

沒有舞蹈的每壹天都是對生活的失望。在全球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海信逆風起舞。可喜的是,今年以來,海信的國際營銷實現了大幅增長,其中美國、加拿大、澳大利亞和日本的財富大幅增長,在美國、墨西哥和加拿大的市場份額創歷史新高。或許這個窗口期就是下壹輪增長的“生命線”。

龐麗菁/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