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位於太原市東南部,距太原市13.2km,飛行區為4E,可滿足A380飛機的備降要求,是國內幹線機場和首都國際機場的備降場。2007年,經中國民用航空局批準,“太原武宿機場”更名為“太原武宿國際機場”。截至2016年底,機場已開通航線126條,通航城市75個,保障機型近20種。2017,10 10月25日,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萬人次,正式進入中國大型繁忙機場行列。
2.運城關公機場
運城關公機場,又稱運城張曉機場,位於運城市東北11公裏處的陶村鎮張曉村。機場周邊交通便利,毗鄰大西客運專線運城北站、運城東站,機場大道與市區相連。運城至Xi安、三門峽、太原的交通網絡由雲峰、雲帆三河大運高速公路形成,是晉陜豫黃河金三角地區對外開放的窗口。2065438+2006年,運城機場完成航班7900架次,旅客吞吐量84.32萬人次,貨郵吞吐量3200噸。自2005年通航以來,運城機場安全起降航班8萬余架次,運送旅客660多萬人次,是山西省第二大民航機場。
3.臨汾李嶠機場
臨汾李嶠機場,簡稱“臨汾機場”,有8個登機口和9個座位,包括6個廊橋座位。成立於1959年3月,位於臨汾市堯都區李嶠村北,距中心城區15公裏,總占地面積2086畝。臨汾李嶠機場新航站樓占地26000平方米。按照2025年滿足旅客吞吐量654.38+0.87萬人次、貨郵吞吐量6200噸的目標設計,總投資654.38+0.29億元。臨汾機場是山西繼太原、長治、大同、運城、呂梁、五臺山之後的第七個民航機場。2065438+2006 65438+10月25日,臨汾民航機場正式復航。
4.長治王村機場
長治民航機場始建於1958,位於山西省長治市以北7.5公裏,占地面積約15000平方米。2600米長的水泥跑道和2600米長的水泥滑行道配有南北導航臺、指揮、照明等先進設備,可供各類中、小型飛機晝夜起降。目前是國家二類民航機場。改造後的長治民航機場可以起降大型飛機。長治王村機場2011年完成旅客吞吐量39萬人次。由於停機位嚴重不足,航空運輸生產的發展受到了限制。春節黃金周期間(正月三十日至六日),長治王村機場起降航班80架次,進出港旅客5463人次,貨郵處理能力32噸。
5.大同雲岡機場
大同雲岡機場原名大同雙機場,2012年7月27日經中國民用航空局批準,更名為“大同雲岡機場”。機場位於大同縣北集竈鎮北部,距大同市中心15.2km。由山西民航機場集團運營管理,為大同提供民航服務。它是山西省北部最大的支線民航機場,也是山西省第四大民航機場。2011,起降航班3354架次,同比增長47.36%;旅客吞吐量21.82萬人次,同比增長30.5%,貨郵1.761.38噸,同比增長47.6%。
6.呂梁大悟機場
呂梁大武機場位於方山縣大武鎮北部,距呂梁市區約20.5公裏。為國內支線機場,飛行區指數為4C,適航機型為CRJ—200、B737—800、A319、A320等。該機場是“十壹五”規劃建設的重要支線機場,也是省市重點工程。呂梁大武機場於2009年2月正式開工建設,總投資7.64億元。2014 65438+10月26日上午9點25分,機場正式通航。呂梁大武機場是山西省繼太原、長治、運城、大同之後的第五個民航機場。到2016年,年旅客吞吐量達到20萬人次,年郵政吞吐量將達到900噸。
7.忻州五臺山機場
忻州五臺山機場是軍民合用機場,距離五臺山核心景區71公裏。位於山西省忻州市定襄縣紅島鎮五圩村,是由軍用機場擴建而成的軍民合用支線機場。2001選址,2013年6月正式開工建設。2015年9月23日通過竣工驗收,10年10月22日,南航壹架空客A320完成試飛。機場飛行區按4C標準設計。跑道長2600米,寬45米。航站樓1.3萬平方米,5座。忻州五臺山機場於2015年2月25日正式通航,年吞吐量5萬人次,貨郵1570噸。
擴展數據:
太原武宿國際機場(IATA:TYN,ICAO:ZBYN)位於太原市東南部,距太原中南部9公裏,距太原南站僅4.6公裏。機場始建於1939年,1968年、1992年、2007年三次擴建。
2007年擴建後,航站樓占地8.08萬平方米,跑道和滑行道延長至3600米,跑道和滑行道路肩加寬。飛行區等級升級為4E,可滿足A380等飛機的備降要求,是國內幹線機場和首都國際機場的備降場。
2007年,經中國民用航空局批準,“太原武宿機場”更名為“太原武宿國際機場”。
2017,10 10月25日,太原武宿國際機場年旅客吞吐量首次突破10萬人次,正式進入中國大型繁忙機場行列。
參考資料:
百度百科-山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