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分為三個部分:達裏奧的生平,布裏奇沃特的歷史和原則回顧。
首先,我們先簡單看壹下達裏奧的故事。
達裏奧出生於1949,與新中國同年。
12歲,在1962兼職高爾夫球童,開始炒股。第壹筆投資是東北航空。從12歲開始看公司報告,看各種財經新聞,喜歡研究買賣股票,直到1966高中畢業。得益於20世紀60年代美國股市的持續繁榮,他在書中寫道,“那壹年,股市依然繁榮,我賺到了錢,過上了好日子。”
18歲,1967歲,應該是第壹年賠錢的味道。同年進入長島大學學習金融,開始涉足商品期貨。從1967到1969,股市暴跌。
22歲,1971歲,大學畢業,然後被哈佛商學院錄取,開始關註黃金和匯率。同年,布雷頓森林體系崩潰,美元進入無錨時代。
23歲,1972暑假,進入美林證券商品期貨部做暑期工。
24歲,1973,哈佛畢業,工商管理碩士,加入多米尼克證券公司,成為商品業務負責人。同年股市暴跌,期貨暴漲。
25歲,1974,加入希爾森公司負責期貨套期保值業務。這兩年,據他說,贏的多,輸的少,但總體來說,應該賺的不多。有壹次,他在豬排期貨上賠了很多錢。
26歲,1975,我覺得這兩家公司有資源和人脈積累,所以今年創辦了橋水。然後,在筆者所說的艱苦創業之初,最初的辦公室在壹套兩居室裏,壹開始全公司就三個人。
28歲,1977結婚,育有四子。
68歲,2017,從橋水管理層退休,隱身幕後。
69歲,2018,發表原理。
72歲,2021年,出版《原則:應對變化中的世界秩序》。
第二部分:布裏奇沃特的歷史。
因為我不是金融行業的專業人士,所以沒有Bridgewater年收益率的數據,在中文網站上也找不到相應的詳細信息。下面主要是根據《達利奧原理》中關於橋水的故事安排,我來說說,聽聽。
1975成立橋水公司“在不同的水域之間架起壹座橋梁,故稱橋水”。初期業務應主要由向客戶提供咨詢服務和自營業務組成。在這本書裏,Dalio沒有詳細說明他的客戶構成和每年的業務情況。在這個階段,橋水開始搭建交易模型,最初的模型非常粗糙。業務重點擴展到商品、股票、債券、外匯等各個市場。他觀察市場,發現不平衡,找到因果關系,並寫下處理這些因果關系的原則,形成模型,用模型指導交易。這應該是最初的量化模型。
70年代末,我開始寫《每日觀察》,寫了40多年。
1981年,達裏奧首次預言了大蕭條。然而,誤判導致了幾乎與後輪軸水清算。也就是說,從75年到82年,八年時間,橋水又回到了原點,這是大遼壹生中的壹次重大打擊。痛定思痛,轉型之後,橋水又開始起航了。他這樣描述當時的情況:“我吃了足夠多的碎玻璃,明白了最重要的不是預測未來,而是知道如何對每個時間點獲得的信息做出反應。”
在這個大低谷中,達利奧所做的總結可能是橋水復活最重要的幾點。雖然在橋水背後的榮耀裏很不起眼,但我覺得這幾頁才是這本書的精髓。第壹:過度自信,受情緒影響。第二:再次認識到學習歷史的價值。壹切只是過去的重復,我們開始嘗試總結過去100年的歷史。第三:難以把握市場中的機會。這個總結讓他把橋水打造成壹個創意機構,也就是集合所有人的智慧。第四:立誌尋找承擔低風險、享受高收益的“投資聖杯”。
事實上,這種深刻的打擊和隨後的反思,為橋水的壹系列行動,以及隨後總結的壹系列原則奠定了基礎,橋水的企業文化也可以在這裏找到。但是真的有“投資聖杯”嗎?橋水幾十年的連續成功讓人以為自己真的掌握了財富的鑰匙,但近幾年的平庸表現說明了什麽?其實我同意第壹點和第二點,第三點和第四點其實是壹回事。我覺得這個世界是壹個多博弈的世界。妳可以找出壹千個、壹萬個影響市場的因素,給它們權重做壹個模型,但是妳這麽清楚,那壹千零壹個意外就不會發生了?不會對模型造成致命打擊?
1990:達裏奧說他找到了投資的聖杯:擁有15-20好的、不相關的回報流,可以在不降低預期收益的情況下大大降低風險。在此基礎上,橋水成立了“純阿爾法”基金,該基金本應壹直運行,並壹度創造了對沖基金史上的最高收益率。但是現在很多對沖基金都采用這種策略,也就是說賽道其實非常擁擠。
從65438年到0995年,達裏奧開始思考如何讓財富多代相傳,也就是說,這種資產應該在很長壹段時間內,在所有環境下都表現良好。於是橋水構建了四個投資策略,足夠均衡,不會遭受不可接受的損失。這就是“全天候組合基金”。
隨著橋水的發展,公司逐漸壯大,員工開始增多。為了讓大家了解公司文化,執行公司政策,達利奧開始制定各種原則讓他的員工去理解和執行。這些原則逐漸增多,最後總結成壹本書,就是現在的《原則》。
達裏奧把人生分為三個階段,學習,工作,自由。但他認為,在退休之前,他想把自己的人生經驗傳授給年輕人。其實我感覺有點像中國的士大夫,從建功立業到立言立德。達裏奧已經到了發表聲明的階段。
開始進入第三部分《原理》書評。
首先要對這本書有個大概的概念:共550頁40萬字,中信出版社,98元。
我為什麽要列出這個數字?因為正常的40萬字7-8個小時就能看完,而我至少花了12個小時才看完這本書。壹般情況下,看完壹本書,總會有這樣的余音,持續幾天或者幾個小時。但是我看完了這本書,什麽都不記得了。如果不是寫了這篇書評又看了壹遍,真不知道這幾天在看什麽。
這本書壹開始給我的感覺是有點像《君主論》壹樣晦澀難懂,但是《君主論》讀起來很有趣,馬基雅維利的寫作水平還是很有意思的。然後我讀了,覺得像讀論語,就像讀論語壹樣。但最後我感覺他還是不喜歡《論語》,因為《論語》也有讓人能記住的東西。但是根本記不住原理。這時,我突然在辦公桌上看到了公司發的員工手冊。對,員工手冊就是這種感覺。現在找到了壹本可以和目標對比的書。
這本書不是達利奧的個人傳記,前129頁描述了達利奧的個人和橋水之旅,仍然可讀。但是之後都是橋水的公司手冊。
其實書裏很多道理和道理別人都反復講過,但這本書是N多道理的集大成者。可想而知,作為橋水的新員工,他應該如何做事,應該如何理解公司的企業文化?但他不會按照這本書去做錯,因為這本書對新員工、普通員工、公司高管都有規範和指導。
這本書實際上是對達裏奧70年人生和布裏奇沃特40年歷史的高度抽象的真理和哲學。它更像是壹個筆記本,總結某壹段工作中的壹些道理,記錄在筆記本上,逐漸積累。
所以在生活和工作中應用的原理壹定是正確的,但是把這些原理拼湊成壹本書,還是挺無聊的。
如前所述,真的是因為世界的不確定性,達利奧才想在這個世界上找出確定性,找出投資的永恒聖杯。雖然書中沒有列出數學公式,但我能感覺到他是壹個極其理性的人。他反復說自己的大腦要極度開放。他想把橋水打造成壹個永遠極度理性的公司。但這就是世界嗎?
這本書的適用人群其實更適合企事業單位的高管,至少管理過百人以上的團隊可以用書中的道理。這種人可以把這本書當成字典,遇到管理問題隨時查。
但是,我感覺普通人看這本書意義不大。雖然他們都能看懂這些原理,卻記不住98元的書。還不如買本小說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