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我望向故鄉,暮色漸黑,江浪上壹片悲霧”,每當我想起這首詩,詩人黃昏站在黃鶴樓上,望著煙波浩渺,滿懷思鄉之情的形象,就會突然浮現在我的腦海裏。是的,對故鄉的熱愛和思鄉之情,千百年來鐫刻在遊子的生命中,成為他們人生旅途中永遠散發芬芳的玫瑰;思鄉詩詞匯已經成為中國文化中壹種蔚為壯觀的思鄉文化,成就了多少詩人和名人。"在這夜曲中聽到楊柳的斷裂,誰也不能不思念自己的家鄉."詩人在異鄉聽到笛子吹來的《斷柳》曲調,他想家了。也正是這位李白,他的詩《擡起頭來看,發現是月光,再往下沈,我忽然想起了家》可以說,中國幾乎每壹個讀過這本書的人都會背。還有王安石的“江南岸春風綠,明月幾時照我?”也寫了那些奢華繁華之人對家鄉的殷切向往。我想在國外旅行的人,讀到這首詩,壹定會想念自己的家鄉。臺灣著名詩人余光中先生的《鄉愁》因其生動、形象、通俗易懂而深受大眾青睞,更為現代人所接受。最後,詩人寫道:“現在,鄉愁是壹條淺淺的海峽,我在這裏,大陸在那裏。”詩人把平凡的鄉愁升華為中華兒女的壹顆民族之心,寫出了海外華人在親人故鄉的心聲,讓許多海外華人讀來熱淚盈眶。
故鄉,故鄉,多少人為妳魂牽夢繞,妳是他們心中的聖地!妳往往是人類生命的發源地(在農耕社會),妳往往是人們落葉的歸宿。而每當我被這些驚心動魄的詩句感動的時候,我都會忍不住問自己:“我的家鄉在哪裏?我應該是哪裏人?”
我聽說這個世界已經20多年了。80多歲的奶奶說,我們老家是江蘇昆山。1948年,我爺爺因為工作原因,搬到這裏租房住。後來解放了,他不能也不可能換地方。他還說我出生在杭州。從我記事起,我就住在祖母家。五六歲的時候,我去了父親工作的江西某市讀書。我三年級的時候,媽媽生病住院,幾個兄弟姐妹沒人照顧,我就把戶口遷到了外婆家。三年天災國難,我把戶口遷到了當地農村,壹直住到現在。所以後來我填表的時候,總是在籍貫壹欄填“江蘇昆山”。因為我是我的長孫,我奶奶曾經說過以後要和我壹起去昆山,但我不想這成為她壹生的遺憾。我曾經問過奶奶她喜歡什麽樣的劇,答案是《評彈》,可見奶奶是多麽的向往家鄉,多麽的渴望能再見到家鄉。我想奶奶心目中的家鄉應該是小時候父母仰望的藍天,少年時經常去打水洗衣服的小河,姑娘們經常聽的飄逸的評彈,讓她著迷...我說不出來,當然說不出來是什麽。我很抱歉。下班後不能和奶奶壹起回老家,我很內疚。圓她不是奢侈的人生夢想。當然,我現在只有這種痛,是歲月的風霜凝結的。人生有很多無奈,有些無奈註定會成為妳生命中永遠的痛。看到我哥填表的時候,出生地是我們現在的居住地。我當時就驚呆了。怎麽會這樣?後來想了想,覺得釋然了。我弟弟壹直在這裏生活和長大。可能大人們還沒有告訴他過去的事,也可能他不這麽認為,認為“籍貫”就是現在的居住地。我記得先生說過這樣壹句話:所謂故鄉,就是我們的祖先在漂泊的旅途中最後停留的地方。從這個角度來說,這是爺爺奶奶最後的安息之地,他們也睡在這裏。我們這壹代人也在這裏定居,繁衍,蓋房子,在這裏工作,在這裏退休,也必將在這裏終老。看來我們的籍貫應該在這裏。很奇怪,我的家明明在這裏,卻對爺爺奶奶小時候的住處有壹種莫名的距離。有時候我覺得自己像是孤舟中的遊子,因為這裏幾乎沒有和我同姓的人。我不知道爺爺的老家是什麽樣的,但我依稀記得奶奶說過,爺爺家以前是個菜農,他的兄弟們早就分道揚鑣了,也就是說那裏沒有真正的親人。現在頭發白了,但不知道為什麽總想去看壹看,去祠堂祭祖。也許這是因為我們民族文化中的故鄉文化已經深入我的內心。她有壹種神秘而強大的召喚力,召喚她在外地紮根的後代,回去看看他們的根,向他們的祖先致敬。我想這也是我們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的壹個縮影,是我們民族堅不可摧的壹個原因。我想我可能也明白了為什麽我那位八十多歲,銀裝素裹的二叔,只要身體允許,總是從臺灣省來到這裏祭拜他的爺爺奶奶,跪在他們的墳前痛哭。是異鄉的風景讓他想起了人生的起點,是漂泊的欲望與回歸意識的互補,是幾十年海峽隔絕後讓他無法盡孝的愧疚與根深蒂固的思念,是靈魂深處民族孝文化的感召。
江西還有壹個城市,我曾經在那裏度過了壹段童年。有我童年的腳步,童年的夢想,童年的歡樂。閑暇時經常想起。我的青梅竹馬,在人們的記憶中刻骨銘心,有著不可替代的分量。也許可以算是第二故鄉吧。我必須回去尋找我童年的夢想。
“夢裏不知是客”“故鄉造故鄉”。在李後主我沒有感到悲傷或喝醉。我清楚地知道,是時代的浪潮把我送到了這裏。我們已經融入了這片土地,與這裏的壹切息息相關。我知道我壹輩子都被釘在這裏,我不是說過順其自然嗎?其實人住在哪裏並不重要,只要工作順心,生活安寧,心情舒暢,世界的盡頭在哪裏?!但是人需要精神來充實自己的生活,向往的生活真的很美好。生活的美好,不僅在於她開出的鮮艷色彩,更在於她向往的幽香。回首人生之路,我哭過,也笑過;我吃過苦,也享受過。既然月滿陰晴,鳥飛東南西北,那就讓壹切隨緣吧。壹花壹世界,壹人壹世界,行走在生命的長河中,播種和收獲身邊的每壹個真相,讓生活變得豐富美好而富有詩意,這不就是做人的幸福嗎?何必糾纏家鄉在哪裏!不過,昆山我壹定要去壹次。在我離開之前,我會去我的祖父母,父母的墳墓,並作出犧牲,帶走他們的靈魂,看看我們的家鄉。
窗外西風再起,黃葉飄落,秋意濃濃,又到了遊子想家的時候。(責任編輯:副總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