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洛依(1932.9—2012.6),浙江嘉善唐璽鎮人。江學成的第四個兒子,江,江在熙和的弟弟。擅長繪畫、寫作、品評,當代畫家、鑒賞家、作家。著有《水鄉晨曦》、《瑞光薛稷》、《蘇州國畫技法簡論》、《蘇州現代畫家簡介》等。
中文名:姜洛依
別名:原名陸野,本名汀齋,號樂路鏞。
國籍:中國。
民族:漢族
出生地:浙江嘉善唐璽鎮
出生日期:1932年9月
死亡日期:2065年6月438+02。
職業:畫家、鑒賞家、作家
畢業學校:蘇州美術學院
主要成就:連任平江書畫院(蘇州)院長
代表作品:《吳中舊集——續》、《蘇州書法史》、《清代狀元書法的同性戀與個性》、《亭齋書畫三種》。
輪廓
江珞藝(1932.9—2012.6),本名陸野,號亭齋,號樂,浙江嘉善西塘人。1951畢業於蘇州美術學院西洋畫系。退休後連任平江書畫院院長。生前作品有《秋晴湖》、《上升的鋼鐵廠》、《洞庭山色》、《吳派》、《吳中彜舊集續》、《平江書畫院文集》等。他長期住在蘇州,在蘇州工作。02年6月12日病逝於蘇州。
角色的生活
受到書香門第的深刻影響
蔣洛壹出生於浙江唐璽古鎮的壹個書香世家,父親蔣學誠是柳亞子創立的南社成員,擅長詩詞書法。受家庭濃厚文化氛圍的影響,羅江兄妹都愛好詩詞書畫,各有所長。長兄蔣,畢業於上海正風文學院,以詩詞書法著稱,被鄭百王譽為“詩人、書法家”。畢業於蘇州美術學院的二哥江在熙,是我國著名的山水花鳥畫家,尤其畫蝴蝶,在上海有“江蝶”之譽。
姜洛依是四兄弟中最小的,也是姜學成最疼愛的。羅江15歲時,在父親的指導下刻苦練習書法。每天24個字不動搖,他自己也樂在其中。這要歸功於姜學成良好的教育方法。小時候,姜洛依本來就喜歡睡懶覺。為了培養兒子早起練字的好習慣,父親每天早上五點就起床,準備好姜洛依最愛的豆漿、面包和硯臺,還有練字用的紙和筆。別跟我說什麽父親身份。真的很有效。每當聽到父親帶著豆漿的香味呼喚,羅江壹下子就從床上爬起來。吃完豆漿面包,他坐在書桌前,開始自學書法。從顏真卿到劉公權,從王羲之、王獻之到魏晉以來的名家,羅江天天讀帖,書法水平大有提高。姜洛依壹直保持著這個好習慣,壹天不玩手腕就感覺少了點什麽。江學成很重視給孩子營造輕松的學習氛圍。他喜歡結交文人學者,經常向同齡人學習,吟詩作賦,潑墨作畫。每次有文學朋友來訪,蔣學誠總會讓蔣洛壹坐在旁邊聽,讓他不知不覺地受到藝術的熏陶,每次出去看書畫展,蔣學誠總會記得讓蔣洛壹把紅紙條最多(訂單數量最多)的畫與其他作品壹壹對比,以此來領略書畫大師的奧秘。
鼓舞人心的博學
抗日戰爭爆發後,江學成舉家遷往上海。在這個多元文化的交匯點上,姜洛依在上海康定路達人學校完成了從高中到中學的學習階段,接受了“海派”文化的熏陶。他身上的英雄氣概可能與此有關。高中畢業後,江珞藝隨父母於1948遷居蘇州,考入嚴任校長的蘇州美術學院學習西洋畫。在這座名家雲集的藝術殿堂裏,蔣洛壹得到了顏、胡翠中、朱世傑、畢宜生等大師的指導,為他日後的藝術創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1951姜洛依以優異的成績從藝術學院畢業,到蘇州市文聯從事編導和編劇工作。為了提高自己的文學素養,姜洛依還去蘇州教育學院文學系讀了兩年書。在此期間,蔣洛壹深入工廠農村體驗生活,以飽滿的熱情創作了《艷秋湖》、《崛起的鋼鐵廠》、《水鄉晨曦》、《漁春歸》、《田萍馮丹》、《洞庭山色》、《瑞光雪霽》等壹批反映我們偉大祖國精神風貌的優秀西洋畫。他的作品註重構圖的創造和環境的渲染,對西方繪畫中的透視、色彩和明暗處理得當。水粉畫用的是厚重的色彩,水彩畫用的是輕盈,充滿了輕盈的質感。他在此期間創作的多幅西洋畫被劍橋大學、莫斯科大學等世界知名學府和國內多家博物館、美術館收藏,可見其深厚的藝術功底。此外,值得壹提的是,姜洛依曾在光滑透明的賽璐珞上創作了壹幅偉人畫像,引來同行的驚嘆,其才華由此可見壹斑。
65438年至0959年,蔣洛壹被調到蘇州市文化局戲曲研究室,專門從事戲曲研究和創作。姜洛依是那種熱愛並專攻壹行的人。他創作的兒童文學劇本《團隊的團結》和反映工業科學大慶流派的電影劇本《紅爐》深受觀眾喜愛。在此期間,他還在《戲曲報》、《江蘇戲曲》、《新蘇州報》等刊物上發表了大量戲曲評論。
藝術的春天
文革結束後,為了搶救在十年浩劫中遭到嚴重破壞的文物,1979年底,蔣洛壹被請到地區文化局工作。1983年各市合並,劃歸蘇州市文化局(文物管理委員會)做文物工作。這讓他有機會接觸到全國各大博物館收藏的大量珍貴文物。其中,他最感興趣的是古今名家的字畫。經過反復觀察和比較研究,蔣洛儀對古代書畫產生了敏銳的眼光,成為優秀的書畫鑒賞家,並被廣州、上海、吳江等地邀請鑒定。1992期間,蘇州美術館籌建期間,他收藏的60余件近代蘇州出生或蘇州籍書畫家的真跡,也成為蘇州美術館的“鎮館之寶”。同時,羅江被上海南浦拍賣行和蘇州東方藝術拍賣有限公司聘為書畫藝術顧問。然而,對羅江來說,最大的收獲是書法。每次看到名著,我都要仔細研究。我對明代朱允明和文徵明的楷書和行書更感興趣,所以我的書法水平大大提高。他的筆沈穩健康,字體清麗飄逸中的清麗。碑帖並用,氣息醇厚,色澤潤澤,集各家之長,各具風格。回憶起四十年來文化工作的歷程,特別是專註文化工作的那些年,姜洛依坦言,這壹時期是他藝術創作最快的時期。值得壹提的是,蔣洛儀在詩歌創作上也有很高的造詣,如《陸詩稿》。他將自己的詩詞融入書法創作,每次在國家、省、市展覽或與新加坡、韓國、香港書法社團交流時,他還寫詩著書,令人嘆為觀止。作品入選全國文博系統書畫展、日本國際書店聯盟展、國際書展,獲獎並被收藏。東南亞的收藏家也很喜歡他的作品。此外,他幾十年來研究撰寫的《蘇州國畫藝術概論》、《蘇州近代畫家簡介》等論文和專著也深受讀者好評。
清灑書畫
1993年底,姜洛依從文博的崗位上退休了。忙了大半輩子該好好休息了,但姜洛依也不能閑著。1994年3月,蔣洛壹被蘇州市計委批準升任平江書畫院院長,他的壹生從此成為書畫院的壹件大事。
為了使畫院成為壹流的業余文化團體,蔣洛儀聘請了壹大批德高望重的藝術前輩,如謝孝思、吳、瓦翁、、尤、張、石任、崔虎等為顧問,並招募了壹批有實力的中青年書畫家作為畫院的藝術骨幹。每周舉辦壹次活動,交流技藝和創作作品,陸續組織書畫展和公益活動,出版了平江書畫院作品精美裝幀畫冊和平江書畫院扇面集,為蘇州的文化事業做出了貢獻,平江書畫院通過大家的努力最終被評為蘇州市業余文藝先進集體。
小書房裏經常有爽朗的笑聲。他的開放、率真、淡泊名利,總讓人在與他的交談中覺得自己像個春風。有心情的時候,他偶爾會在宣紙上畫壹兩根竹子或竹竿,笑著說:“我喜歡畫竹子,尤其是竹子和竹子。竹香夕陽紅,竹意常青,合我心情。”說完照例又是壹陣笑聲。然而,沒有什麽比他的“七十情”更能反映羅江的感情了:“每午為七秩,似水惜陰。讀書胸襟寬廣,心平氣和;妳開心的大步走,妳開心的唱歌。先忘了自己,別指望大海會波濤洶湧。”
姜洛依雖然年紀很大了,但依然有著年輕人壹樣的胸懷和激情。生前為中國詩詞協會會員、江蘇省書法協會會員,連任平江書畫院(蘇州)院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