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朝陽區地理位置
朝陽區位於北京主城區的東部和東北部,北緯39°之間。48英尺到40英尺。09,東經116。21 '到116。42'.東鄰通州區,西接海澱區、西城區、東城區、崇文區,南接豐臺區、大興區,北接順義區、昌平區。朝陽區是北京最大的郊區,南北長28km,東西寬17km,總用地面積470。8km2,其中建成區面積為177。2km2。
行政區規劃
朝陽區現轄22個街道辦事處和20個地區辦事處。
街道:朝外大街、勁松街、建外大街、呼家樓街、八裏莊街、三裏屯街、團結湖街、雙井街、垡頭街、左家莊街、小關街、和平街、酒仙橋街、首都機場街、潘家園街、六裏屯街、麥店街、香河園街、亞運村街。
區域辦事處:南磨房、高碑店、江泰、太陽宮、奧運村、小紅門、十八裏店、三間房、東風、常穎、管莊、孫河、王四營、東壩、黑莊戶、崔各莊、豆各莊、金盞、方平、來廣營。
人口結構
朝陽區人口數量多、增長快、結構復雜。2003年,全區常住人口258.5萬人,其中戶籍人口1.65萬人,外來人口92.8萬人,分別占全市近1/5和1/4。雖然朝陽區常住人口自然增長率長期控制在1‰以下,近兩年出現負增長,但13年以來戶籍人口平均增長率達到16‰,2003年外來人口增長率達到62‰。朝陽區有大量的外地人、商務人、文化人,五大產業基地形成的大量制造業人口,約654.38+0.7萬農民。高收入人群和低收入人群並存,富裕人群和貧困人群生活在壹起。
經濟發展
朝陽區經濟持續高速發展。2001、2002、2003年的GDP增長率分別為10.2%、15.9%、15.6%。第壹、二、三產業占國內生產總值的比重1998年為1.2: 44.2: 54.6,2003年為0.4: 28.1: 71.5。第三產業在經濟發展中的主導地位不斷加強,金融、信息咨詢、中介服務、連鎖商業、倉儲物流等現代服務業和房地產、文化體育、旅遊休閑等新興第三產業快速發展。第二產業在全市產業調整中不斷優化,電子信息、生物醫藥、汽車等高新技術產業和現代制造業保持良好勢頭,成為拉動第二產業增長的主要力量。第壹產業全面退出商品糧生產,實現了從傳統農業向現代都市農業和綠色產業的大跨越。
科教娛樂和體育
朝陽區是北京教育、科技、文化的密集區。目前有中央和市級科研院所159家,民營科技企業1037家,促進了該地區的經濟發展和科技進步。有28所,占北京所有高校的22.8%。有260多所成人學校和7所特殊學校。有人民日報社、北京廣播電臺等17新聞出版單位,中央電視臺、北京電視臺也將遷至朝陽區。此外,還有15個專業文化組織和藝術院校,2個廣播電視網站,1個圖書館,3個博物館,16個劇院,47個文化站或社區文化中心,603個社會文化娛樂場所。亞運會和奧運會的主要場館都位於朝陽區。除奧林匹克公園內的14場館外,朝陽區還有兩個改擴建場館,占北京奧運會場館的近壹半(見北京2008年奧運會場館分布圖)。朝陽是名副其實的北京體育中心。
國外設施
朝陽區是北京60%以上的外國貿易公司、3000多家外國公司和167家國際新聞機構的所在地。在已落戶北京的158家世界500強企業中,有2/3落戶朝陽。除俄羅斯和盧森堡外,所有外國駐華使館都設在朝陽區。已形成建國門外、三裏屯、亮馬河三個使館區,並將在望京新區建設第四個使館區。該地區有60多家涉外高檔酒店,數量為全市之最。全市32家五星級酒店中,1 2家在朝陽。此外,國際會議中心、國際貿易中心、國際會展中心、中日青年交流中心、燕莎購物中心、國際大廈、國際俱樂部、國際商店、胡阿祥別墅、華僑村等涉外設施均在潮陽。
汽車運輸
交通方面,朝陽區五年建成道路240條,全區路網密度達到2。77公裏/平方公裏,主幹道密度是北京的兩倍多。轄區內有30余座立交橋和二、三、四、五環路,京津塘、京沈、京承、首都機場、京長等高速公路,京通高速公路,京包、京承、王河、雙鳳、京秦等五條鐵路,共同形成四通八達的便捷交通路網。
朝陽區制定了2003-2008年城市基礎設施發展綱要,提出了“暢通朝陽”工程,對朝陽區路網建設做了詳細規劃。朝陽區將下大力氣投入道路建設,用3到5年的時間建設壹個暢通的朝陽。
這是舊信息。北京的朝陽區相當於上海的浦東新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