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14年後,央視播出日本動畫。「衛視追粉絲」不是夢嗎?

14年後,央視播出日本動畫。「衛視追粉絲」不是夢嗎?

“我居然在CCTV 6上看到了《工作細胞》?在我有生之年。”對於中國的ACGN圈來說,春節期間發生了壹件喜事。

有網友發現,從2月13開始,國內CCTV 6頻道於2065年7月18(13+1全集)開始播出日本熱門電視動畫《工作細胞》第壹季。雖然這部日本動畫已經播出兩年了,但是之前是同步引進的。今年年初還引進了動畫第二季(獨家引進)和同系列作品《工作細胞上的黑》(畢麗和愛奇藝引進)。央視頻道《工作細胞》的出現,迅速吸引了動畫觀眾的目光。

壹方面,這是繼14之後,央視頻道再次播放日本電視動畫。2006年,國家廣電總局發布了境外動畫播出限制令。禁止在17:00-20:00在全國各級電視臺所有頻道播出境外動畫。自此,日本動畫在主流電視臺銷聲匿跡。《工作細胞》登陸央視,這壹幕讓很多“二代”想起了小時候在電視上看過的哆啦a夢、灌籃高手、名偵探柯南、數碼寶貝等日本動畫。

另壹方面,央視版《工作細胞》發生了很多本土化的變化,引起了觀眾的討論。比如為了弱化動畫中的壹些暴力血腥元素,央視版的《工作細胞》刪除了壹些激烈的戰鬥場景,將血的顏色改為黑色,並根據劇情需要進行本地化搭配。類似#東北話的工作單元#這樣的話題在微博裏都搜過。國內ACGN界對這壹變化褒貶不壹,但整體輿論勢頭良好。

值得註意的是,除了《工作細胞》的動畫之外,近日還透露了《工作細胞》的劇場版已經在國內敲定。雖然具體申報時間還沒確定,但工作單位介紹還沒結束。

從《工作細胞》在央視的落地,到院線電影的推出,國內觀眾都在關註這是否是韓國限購令解除後“中日關系”有所緩和的信號。會不會有更多的日本動漫影視作品登陸國內主流電視臺,更多的日本電影出現在中國的票房市場?

現實總是比幻想冷很多,但幻想總是有的。

日本動畫回歸央視,“封殺令”已經遠離14年。

“如果沒看過《工作細胞》,我不記得以前在電視上看過日本動畫。”有網友在微博中感嘆。的確,對於很多80後、90後的ACGN觀眾來說,在電視上看各種海外動畫的記憶已經有些模糊了。對於大部分00後群體來說,他們甚至沒有在電視上看海外動畫的意識。“我們在電視上追的?”

國家政治關系,上層的宏觀調控,2006年的壹個“限播令”,改變了壹代人觀看動漫內容的行為,也改變了國內動漫產業的運營規則。

2006年是國內動畫產業的壹個節點。在此之前,海外動畫內容是國內動畫市場的主流,其中日本動畫作為全球ACG文化的霸主,占據了主導地位。日本動畫是80年代國內青年文化的主要組成部分之壹。

1980年,央視發布了第壹部日本動畫片《鐵臂阿童木》,開啟了日本動畫引入中國的大門。從此,從森林小皇帝、天鵝湖、聰明絕頂、哆啦a夢、花仙子、櫻桃小丸子,到青春洋溢的北鬥神泉、聖鬥士聖鬥士、龍珠、棒球英雄。

此時市場上“種族滲透”的概念尚未形成,年輕的科普動畫才是國產動畫的主流。根據CCTV-索福瑞媒體研究對中國動畫節目播出情況的監測數據,2004年15強中,日本動畫有11部,占比73%,總播放時長超過809小時,占比68%,占比最大;國產動畫只有三部,占比20%,總播放時長309小時,占比26%,遠不及日本動畫。相比《名偵探柯南》、《哆啦a夢》等日本動畫作品,當時市場份額最大的國產動畫是《藍貓淘氣3000問》。

2006年後,官方對廣播的限制開始產生影響。海外動畫退出了電視黃金時段,而日本動畫並沒有馬上從電視頻道消失,只是進口動畫的數量和播放時間逐漸減少,市場轉移到了國產動畫。數據顯示,2007年至2010年,海外動畫進口數量保持在1000部左右,年播放時長超過2萬小時,但國產動畫作品數量超過10000部,播放時長達到數十萬。

到2010左右,國內電視頻道幾乎看不到日本動畫了。這個時期也是國內互聯網渠道崛起的壹個端口。視頻網站接過日本動畫的大棒,開始在線播放。優衣堂等主流網站尚未成型,AB站等垂直內容社區仍處於半封閉狀態。網絡上沒有版權意識,盜版資源無處不在。

未來五年,日本動漫將成為國內內容市場的“公共資源”,各大平臺都能找到壹些無版權的內容。雖然日本電視臺和內容方對中國平臺進行了警告,但在當時的亂世裏,盜版還是很盛行。雖然對日本制作人造成了傷害,但當時的國內ACGN觀眾只要能接觸到互聯網渠道,就能享受到無盡的內容盛宴。

在2015盜版猖獗的時代,文化部對優酷、愛奇藝等29家視頻平臺進行了警告和處罰。但攻擊巨人、東京食屍鬼等宣揚暴力、反對暴力的日本漫畫被禁,視頻網站上的部分日本漫畫被下架。日本動畫在中國的放映,從猖獗的網絡盜版,變成了地下的“網上見/雷霆/壹英裏壹英裏”。

然而,日本的動畫禁令卻萌發了國內的民族產業。這種萌芽,國產動畫不再局限於青少年動畫的內容,而是開始制作面向青少年和成年人的動畫內容。從2014開始,以優易通為主的視頻網站平臺開始支持郭曼的內容,培養郭曼的創意人才。這期間,除了“老大哥”上海美影廠,科技、美顏動畫、奇幻動畫、土地、工作室等國內動畫公司/團隊也在逐漸領先。

日本動畫再壹次以合理合法的內容回歸內容市場,這是遊藝堂、畢麗畢麗等主流視頻網站開創的版權引進時代。從2016開始,各視頻網站紛紛購買並推出日本動畫,企圖收割國內動畫群體。李麗麗試圖實現新的動畫。與此同時,電影市場推出的日本動畫院線電影數量增加,日本動畫以付費形式回歸。

時間到了,大眾發現近十年來日本電視動畫並沒有出現在電視屏幕上。年輕壹代習慣在視頻網站上尋找動漫資源,而年幼的孩子則沈浸在《喜羊羊與灰太狼》、《熊出沒》等國產劇集中。

世界以新的方式運轉。時間越長,越多人會忘記舊世界。

壹部電影《工作細胞》和《衛星電視追克裏斯汀》能回到80年代嗎?

工作單元的出現喚起了壹個人對舊世界的記憶。所以,輿論市場是有問題的。《工作細胞》登陸央視是否預示著“洋限制”將被解開,80年代的日語引進潮將再次到來?中國會出現“電視免費追粉絲”的場景嗎?

想象是唯心的,答案是現實的。從《工作細胞》的播出時間來看,這部動畫在央視的出現具有壹定的特殊性。這部動畫在2018第壹輪播出的時候是壹部人氣動畫。同時,作為壹部科普教育的動畫作品,將人體內的細胞和器官的運作擬人化,倡導人們的健康生活。在內容、畫風、人物塑造上都有很高的口碑。孟的《血小板》曾經被血洗,這部作品的豆瓣評分壹度超過9.0(現在是8.9)。

央視之所以選擇《工作細胞》,是基於作品的價值取向和內容主題,重視戲曲的教育功能。“希望大家在追求之後,懂得珍惜和保護自己的身體。”疫情下,動漫正式播出是符合社會背景的。

從國內動漫產業的發展來看,“追上電視”並不容易。壹方面,視頻網站引入新的海外粉絲並為內容播放付費已經成為行業意識的壹部分。對於以國產ACGN內容為主要基因的滴滴來說,從2016開始,滴滴新粉絲購買金額連續五年排名第壹,新粉絲購買個人版權數量也明顯高於其他平臺。截至2020年2月65438+日,Billie Billie月付費用戶數已達1790萬,日本新粉絲是吸引會員付費的主要內容之壹。

同時,中國的年輕人已經養成了用PC和手機看電影的習慣。從優衣堂等主流視頻平臺,到畢麗畢麗、芒果TV等後起之秀,年輕人在電視上觀看的內容大幅減少,這個過程幾乎不可逆轉。

另壹方面,在日本動畫讓位後的14年,中國的民族滿族產業迅速崛起。從電視動畫到動畫電影,從《全職高手》、《狐妖小紅娘》、《鬥羅大陸》等動畫片,到《十萬個笑話》、《西遊記》、《大聖歸來》、《哪咤》等動畫電影,年輕人的滿語內容在市場上收獲了自己的粉絲。

在這部分市場,日本動畫回歸熒屏無濟於事。即使放寬了日本動漫內容的進口端口,此時的國產動漫市場也不再是毫無防備的淘金熱。

公眾很高興“工作單元”出現在電視上。這種快樂有壹絲對舊時光的留戀,但現實中,誰都知道舊時光回不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