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信息

咨詢工程師:宏觀經濟政策信息

壹、主要問題提示:

1.宏觀經濟政策目標現在,大多數經濟學家認為,宏觀經濟政策的目標應該是實現經濟穩定。

為此,我們應該同時實現四個目標:充分就業、物價穩定、減少經濟波動和實現經濟增長。如果考慮開放經濟,還應該包括國際收支和匯率穩定。

充分就業並不意味著每個人都有工作。只要消除了周期性失業,就能實現充分就業。

物價穩定就是保持壹個低而穩定的通貨膨脹率,這個通貨膨脹率是社會可以接受的,不會對經濟產生不利影響。

減少經濟波動不是消除經濟周期,只要把波動的程度控制在壹定範圍內,盡可能縮短經濟衰退的時間,把衰退的程度降到最低,目標就達到了。

經濟增長就是要達到壹個適度的增長速度,既能滿足社會發展的需要,又能通過人口增長和技術進步來實現。

2.宏觀經濟政策工具宏觀經濟政策工具是實現政策目標的手段。

總的來說,政策工具是多種多樣的,不同的政策工具有各自的功能,但往往能達到相同的政策目標。在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中,需求管理、供應管理政策和國際經濟政策是常用的。

需求管理是通過調節總需求來實現壹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也是凱恩斯主義所重視的政策工具。需求管理包括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

供給管理是通過調節總供給來實現壹定政策目標的宏觀經濟政策工具。供應管理包括控制工資和價格的收入政策、指數化政策、改善勞動力市場狀況的人力政策和促進經濟增長的增長政策。

現實中,各國經濟之間的聯系日益密切,相互影響。壹國的宏觀經濟政策目標包括國際經濟關系(即國際收支),其他目標的實現不僅取決於國內經濟政策,還取決於國際經濟政策。因此,宏觀經濟政策也應該包括國際經濟政策,或者說政府的宏觀經濟調控也包括國際經濟關系的調整。

3.財政政策的應用

(1)財政政策是通過政府支出和稅收來調節經濟的政策,其主要內容包括政府支出和稅收。政府支出包括政府在公共項目上的支出、政府采購和轉移支付。政府稅收主要是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其他稅收。

(2)財政政策是利用政府支出和稅收來調節經濟。具體來說,在經濟蕭條時期,總需求小於總供給,經濟中存在失業。政府應該通過擴張性財政政策刺激總需求,實現充分就業。擴張性財政政策包括增加政府支出和減稅。在經濟繁榮時期,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經濟中存在通貨膨脹。政府應該通過緊縮的財政政策抑制總需求,實現物價穩定。緊縮的財政政策包括減少政府開支和增加稅收。

4.內部穩定器

(1)由於自身的特點,壹些財政政策具有自動調節和穩定經濟的機制,稱為內在穩定器或自動穩定器。具有內部穩定器功能的財政政策主要包括個人所得稅、企業所得稅和各種轉移支付。

(2)內在穩定器自動發揮調節經濟的作用,無需政府做出任何決定,但其調節經濟的作用非常有限。只能降低蕭條或通貨膨脹的程度,改變不了蕭條或通貨膨脹的大趨勢;它只能自動發揮與財政政策的協調作用,而不能取代財政政策。因此,雖然壹些財政政策具有內在穩定器的功能,但政府仍需有意識地運用財政政策調節經濟。

5.赤字財政政策

(1)現實中,很多國家都是用赤字財政政策來刺激經濟的。財政赤字意味著政府收入少於支出。

(2)凱恩斯主義經濟學家認為,財政政策不僅是必要的,而且是可能的。

這是因為:第壹,債務人是國家,債權人是公眾。國家和公眾的根本利益是壹致的。政府財政赤字是國家欠公眾的債務,也就是自己欠自己的債務。二是政府政權穩定,保證了償還債務有保障,不會造成信用危機。第三,債務用於發展經濟,使政府能夠償還債務,彌補赤字。這就是俗稱的“公債哲學”。

(3)政府的赤字財政政策是通過發行債券來實現的。當債券賣給不同的人,就有不同的籌資方式。如果債券賣給央行,就叫貨幣融資。這種方式的好處是政府不用還本付息,從而減輕政府的債務負擔。但缺點是會增加貨幣供應量,造成通貨膨脹。如果妳向央行以外的人購買債券,這叫做債務融資。這種融資方式相當於向公眾借錢,不會增加貨幣量,也不會直接造成通貨膨脹,但政府必須償還本息,將承擔沈重的債務負擔。

6.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

(1)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的機制。

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是通過調節貨幣供應量來調節利率,然後通過利率的變化來影響總需求的貨幣政策。凱恩斯主義貨幣政策的機制是:貨幣數量→利率→總需求。在這種貨幣政策中,政策的直接目標是利率,利率的變化是通過貨幣數量的調整來實現的,所以調整貨幣數量是手段。調整利率的目的是調整總需求,所以總需求的變化是政策的最終目標。

(2)貨幣政策的運用。

在不同的經濟形勢下,中央銀行應該運用不同的貨幣政策來調控經濟。

在蕭條時期,總需求小於總供給。為了刺激總需求,我們應該使用擴張性的貨幣政策,包括在公開市場上購買證券,降低貼現率和放寬貼現條件,降低準備金率,等等。這些政策可以增加貨幣供應,降低利率,刺激總需求。

在繁榮時期,總需求大於總供給。為了抑制總需求,我們應該使用緊縮的貨幣政策,包括在公開市場上出售證券,提高貼現率和嚴格貼現條件,以及提高準備金率。這些政策可以減少貨幣供應量,提高利率,抑制總需求。

(3)註:再次回顧貨幣供給理論。

7.貨幣主義的貨幣政策

(1)不屬於需求管理。

(2)其理論基礎是現代貨幣數量理論,即影響GDP和物價水平的不是利率而是貨幣數量。

(3)貨幣主義認為,貨幣政策不應該是刺激總需求的政策,而應該是防止貨幣本身成為經濟失衡的根源,為經濟提供穩定的環境,抵消其他因素引起的波動的政策。因此,貨幣政策不應該是多變的,而應該側重於控制貨幣供應量,即根據經濟增長的需要,以固定的速度增加貨幣供應量,這也就是俗稱的“規則簡單的貨幣政策”。這項政策可以制止通貨膨脹,為經濟發展創造良好的環境。

8.反饋規則和固定規則

(1)反饋法則是指政策行動要對經濟狀況的變化做出反應,即根據經濟狀況的變化制定相應的政策來穩定經濟。當采用反饋法則時,制定經濟政策的方法就叫做相機抉擇。相機抉擇是指政府在運用宏觀經濟政策調節經濟時,可以根據市場情況和各種調節措施的特點,靈活地決定和選擇目前應該采取哪種政策或措施。

(2)固定不變的規律是,采取的經濟政策不取決於經濟形勢,無論經濟進入衰退還是繁榮,經濟政策都不會改變。

(3)反饋規則與固定規則之爭的實質是國家是否應該幹預經濟。

未來宏觀經濟政策走向:穩健的財政擴張政策2005年底,中國經濟有三個變化值得關註:順差大幅增加,凈出口大幅上升;CPI(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下降;工業企業利潤率下降。

根據經濟發展的客觀規律和歷史經驗,當順差大幅增加、凈出口大幅上升、CPI大幅下降、工業企業利潤率同時下降時,經濟增長的拐點壹定已經出現。

雖然經濟增長充滿不確定性,但經濟收縮可能不會在近期出現,但在中長期很可能會發展成趨勢。面對這壹新問題,如何保持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防止經濟萎縮,降低失業率,必將被納入宏觀經濟政策調整的新視野。

宏觀經濟政策主要包括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就目前情況來看,調整貨幣政策的可能性不大。

這主要是因為雖然我國房地產投資受到壹定抑制,但固定資產投資增速仍然很快,粗放浪費的資源使用方式沒有得到改善。由於貨幣政策壹般比財政政策能產生更直接的心理影響,盲目采取擴張性貨幣政策可能引發新壹輪廣泛的投資競爭。在這種情況下,輕易改變貨幣政策只會讓市場混亂,甚至影響前期宏觀調控的效果。同時,由於經濟收縮的壹系列現象,CPI接近零增長。進壹步收緊貨幣會提高銀行利率,進壹步加速經濟收縮。因此,不應該輕易使用貨幣政策來解決經濟收縮的問題,這壹點已經得到了許多專家的肯定。

與貨幣政策相比,穩健的財政擴張政策應該在未來的宏觀調控中發揮更大的作用。

近年來,中國經濟的快速增長在相當大程度上依賴於凈出口。凈出口對國內經濟增長的影響是不可或缺的。然而,隨著下遊加工制造業利潤的減少,以及來自印度和其他發展中國家的競爭,中國出口行業(主要是加工制造業)能否在2006年保持較高的出口速度仍是壹個未知數。因此,采取適度穩健的財政擴張政策,既能擴大壹定的內需,又能降低經濟增長對凈出口的依賴。

當然,財政擴張政策的投資方向也要有所選擇。首先應消除以房地產投資為代表的固定資產投資,穩健的財政擴張政策應側重於醫療衛生、教育科研、環境保護、社會福利保障體系、鐵路網等領域。這些行業不僅具有公共產品的性質,而且是中國社會發展中沒有得到重視的非常重要的瓶頸領域。這將有助於改善目前的經濟結構失衡,促進經濟持續增長和整個社會的和諧發展。另壹方面,保持適度而非盲目的財政擴張政策,尤其是適度的固定資產投資規模,對於降低銀行壞賬率、提高銀行資產質量、確保金融安全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

根據當前國內經濟的具體情況和上面提到的原因,使用穩健的財政擴張政策將很可能成為中國未來宏觀經濟政策的壹個趨勢,讓我們拭目以待。對宏觀經濟政策的評價,其實是壹個世界性的難題。許多新的經濟現象的出現將給宏觀調控帶來新的挑戰。所以社會各界也要寬容監管中的政策失誤。

目前中國外貿順差大幅增加,是因為中國在全球化進程中競爭力進壹步顯現,投資領域過熱產生的部分產能釋放到國際市場。2005年,我國宏觀經濟運行繼續出現投資過度等問題,這與我國利率水平較低密切相關。當前,在能源和資金價格低迷的背景下,適度提高國內資源能源價格,適度提高利率,有利於適度控制投資增長和產能擴張,調節出口增長,促進對外貿易平衡。對於壹個大國經濟來說,利率在宏觀調控中應該比匯率發揮更為主導和重要的作用。2006年,利率工具將在宏觀調控中發揮主導作用,財政政策將在宏觀調控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最新壹期《香港經濟導報》稱,今年中國財政政策將充分發揮財政再分配功能,促進社會公平協調發展。同時,今年中國面臨稅制改革的良好機遇,深化稅制改革的新舉措有望陸續出臺。涉及的改革包括:統壹內外資企業所得稅,開征燃油稅,調整進出口環節稅收政策。

2005年,中國在加強財政宏觀調控、深化財稅管理體制改革、推進依法理財、促進城鄉、區域、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等方面邁出實質性步伐,實施了以“控赤字、調結構、促改革、增收節支”為主要內容的穩健財政政策,促進了經濟平穩較快發展,財政經濟形勢進壹步好轉。2005年1至11期間,全國財政收入28941.9億元,同比增長18.5%,預計全年財政收入將突破3萬億元大關。

2006年,中國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將在政府宏觀調控經濟中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005年,中國經濟發展的基本脈絡已經清晰。在保持強勁增長勢頭的情況下,有幾個趨勢值得關註:壹是國內居民消費價格指數(CPI)連續下降,目前已進入理想區間;二是人民幣匯率形成機制改革成功實施,人民幣匯率在初步升值2%後穩步上升;三是人民幣升值後,凈出口持續上升,貿易順差大幅增加,外匯儲備創歷史新高;四是工業企業利潤率下降;五是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矛盾突出。

在此背景下,政府實施宏觀調控政策增加了操作難度。為了維持高增長、低通脹的理想發展格局,短期內調整經濟增長、改善進出口平衡、提高工業企業經濟效益、減少長期投資的空間並不大。與貨幣政策相比,財政政策可以促進經濟穩定增長,抑制和消除當前經濟發展中的不健康因素,實現社會的協調發展,從而通過降低企業稅負的總體水平,調整進出口關稅政策,實施差別化的產業稅制和稅收優惠政策,調整公共支出的方向和比例,增加轉移支付,實現政府的宏觀調控目標。從這個意義上說,2006年我們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財政政策和貨幣政策,財政政策將發揮更加重要的作用。

2006年金融調控:“重”貨幣,“輕”信貸。65438+2月1,剛剛結束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敲定了2006年經濟工作的主旋律——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事實上,壹些宏觀經濟部門的政策信息已經透露出這種意圖。央行近日表示,“下壹階段將繼續實施穩健的貨幣政策,保持政策的連續性和穩定性”,同時也將增強“政策的主動性和有效性,註意加強預調微調”。盡管2004年6月5438+10月和2005年3月兩次加息,但我國央行基準利率仍處於歷史低位。壹旦出現經濟衰退,貨幣政策通過降息來啟動經濟的空間非常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