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滄是雲南發展的壹個亮點,喜事多。早在2020年6月5438+10月,雲南臨滄市政府就與商務部緬甸貿易促進局簽署了《舉辦中緬邊境經貿洽談會意向書》。隨著中緬清水河邊境經濟合作區的不斷推進,臨滄將很快成為緬甸與中國的主要貿易區。
臨滄市委書記楊浩東曾說:“我們有民族文化的優勢,但我們不能把它發揚光大,發展它,發展它;我們有好山好水,有好水果,有好甘蔗,有好堅果,有好茶葉,但是加工跟不上,技術跟不上,產業跟不上,產業鏈短,附加值低;我們有區位優勢,有邊境優勢,但是基礎設施不行,城鄉建設不行,鐵路不通,公路不通,有邊不活不富。"
焦慮有兩種,壹種是恨鐵不成鋼,壹種是心急如焚。
臨滄的擔心顯然是後者。
文紮紮
編輯崔何看了看智囊團。
1黃金路口
19年底,西方列強的勢力已經逼近雲南,英國占領緬甸,企圖從西部進入雲南。英國人戴維斯徒步四次遊覽雲南後寫了壹本書——《雲南:印度與長江的紐帶》。他對冕寧(今臨滄臨翔區)的民族分布、氣候物產、人文地理等做了詳細的記錄。戴維斯考察的目的是:修建壹條從緬甸到雲南的鐵路,然後經過中國的雲南、四川,借助已建成的漢成線進入中國大陸市場,這壹直是英國商界的夢想。
為什麽受到青睞?很多人可能不了解,因為雲南是中國的邊疆,臨滄是邊疆中的邊疆。相對於中東部省份,雲南的地理位置相當不盡如人意。不僅遠離中國主要的政治經濟中心,而且多山。甚至省內各地的交通都很費周折:大理往西,玉溪往西南,鐵路還沒建成。
但如果從世界地圖上看雲南,地處東亞、東南亞、南亞的“樞紐三亞”,擁有16個國家壹類口岸和7個二類口岸。獨龍江(伊洛瓦底江)、怒江(薩爾溫江)、瀾滄江(湄公河)、金沙江(長江)、元江(紅河)、南盤江(珠江),這些都能形成雲南天然的“國際門戶”。雲南作為三亞的中心樞紐,有著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在經濟準入方面。從雲南向東,可與珠三角、長三角經濟圈相連;向南延伸,可通過在建的泛亞鐵路東、中、西線直達河內、曼谷、新加坡、仰光;向北可通往四川和中國腹地;向西可經緬甸直達吉大港溝通印度洋,穿過南亞次大陸,與中東相連,到達土耳其馬拉地亞分叉,西北轉向歐洲,西南轉向非洲。
臨滄,位於雲南西南部,在世界參考系中處於亞洲的中心,在整個中南半島的制高點,俯瞰著總人口上億的超大地理板塊——中南半島的紅河三角洲、湄公河平原和伊洛瓦底江平原。
對外,臨滄是中國進入印度洋最近的陸上通道。昆明經臨滄清水河經陸路到達緬甸皎漂的距離為1633 km,比從德宏瑞麗港和西雙版納羅達港分別縮短140 km和223 km。
對內,從臨滄到大理到四川攀枝花,可以連接長江經濟帶,進入“渝新歐”國際大通道;從臨滄到文山到廣西防城港,可以連接珠江經濟圈,進入太平洋連接海上絲綢之路。
除了地理優勢,國家地理對臨滄有個評價:多彩雲南,多彩臨滄。彩雲之南的秘境在臨滄。
地處太平洋和印度洋地理分界線的十字路口,年平均氣溫18.5,森林覆蓋率68.78%。它有“亞洲恒溫城市”的美譽。
被詩人譽為“眾神之河”的瀾滄江,流經臨滄東部306.6公裏。這壹段流域先後建成了三座百萬千瓦級電站——漫灣電站、大朝山電站、小灣電站,形成了雄偉壯麗的瀾滄江高峽百裏長湖景觀。
它不僅是中國重要的水電能源基地,還擁有多個“最”的稱號:雲南是重要的糖酒生產基地,地處世界茶和茶文化的起源中心,普洱茶和雲南紅茶、大葉種蒸綠茶的發源地,中國最大的紅茶生產基地和普洱茶原料基地,中國最大的澳洲堅果基地。
2鎖定在壯年
這是黃金十字路口的壹個秘密地方。2019年,臨滄市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排名:
地區生產總值759.26億元,全省排名11;
工業增加值總額121.85億元,在全省排名11;
金融機構人民幣存款余額696543.8+0.66億元,居全省第12位;
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9524元,在全省排名15;
註:排名***16市州。
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並沒有讓臨滄人享受到“坐擁核心”帶來的便利。臨滄車牌“雲S”是雲南省最生動的車牌:臨滄路像壹個蜿蜒的“S”,鎖住了內外的希望。
雄偉的山脈壹方面賦予了臨滄豐富的生物、礦產、旅遊等資源,另壹方面這樣的天然屏障又扼殺了對外的便利。不少投資者也感嘆:“臨滄資源豐富,交通不便,遠離市場,成本太高。”
交通不便自古有之。
“穿過壹個很深的山谷,兩邊的懸崖非常陡峭,幾乎無法攀爬。除了河床,幾乎沒有壹寸平地。”這是戴維斯對臨滄的第壹印象。1894年2月,戴維斯沿著茶馬古道來到冕寧青龍橋。青龍橋由16鐵索組成,是茶馬古道下遊的咽喉要塞。《鳳慶縣誌》記載:“青龍橋,位於縣城以北43公裏的瀾滄江上,是歷史上唯壹壹座通往巍山和下關的重要橋梁。”
註:下遊是順寧(今鳳慶縣)至下關的茶馬古道。
艱難行走的經歷讓戴維斯放棄了在這裏修建鐵路的想法。
解放前,臨滄只有壹條破便道連接孟定者哈至鄧氏美蓉,保山連接鳳慶,沒有真正的公路交通。解放後,國道214是臨滄走出去的主要通道。距省會昆明近十小時車程。出行難、交通難是長期以來當地發展的最大短板。
臨滄不是沒有機會。
壹百年前,在孫中山的建國方略中,就計劃在臨滄修建“歐亞第三大陸橋”,把臨滄作為通往印度洋的最佳出口,把孟定作為“滇緬鐵路的最佳入口”。
抗日戰爭全面爆發後,為打破日軍封鎖,保證來自印度洋方向的抗戰物資供應,國民政府開始修建昆明經臨滄孟定至緬甸臘戍的滇緬鐵路。
這條鐵路將挖掘43條隧道,穿越河流76次。數萬名工程技術人員和30萬農民工揮舞著鐵鍬和鋤頭,手繪施工圖,背上扛著建築材料。當時雲南大部分男青年都已經參軍打仗,所以三分之壹以上的工人都是婦孺。
而且西線經過的臨滄所轄8個縣中,有6個被定為“瘧疾高發區”。飲用水和環境受到了汙染。疾病、饑餓和繁重的勞動使許多人失去了生命。當年在滇緬鐵路上倒下的大概有10萬人,相當於每八米就有壹具骷髏。西線工程主要下南汀江,無數人的屍體被扔進南汀江。南亭河成了死亡之河。
四年時間,滇緬鐵路基本完成了50%的線路工程(路基土石方56%,隧道52%,橋梁45%)。)
1941日軍偷襲珍珠港後,轉而將東南亞作為戰場。當時守衛緬甸仰光的英軍輸給了日軍,緬甸仰光落入日軍手中。仰光的失守,讓曾經幫助中國獲得緬甸物資的滇緬鐵路成為日軍進軍中國的利器,國民政府不得不炸毀修復的基礎設施工程。
歷史機遇就這樣擦肩而過,臨滄成為雲南沒有通鐵路的市州之壹。
三個出省,五個出省,加油!
遊客要進來,產品要出去,生活要跟上,路要修,路要修,路又要修。
先說臨滄鐵路。
大林鐵路於2015年2月6日開工建設,2020年2月30日正式通車。
作為雲南“八省五出”鐵路網的重要通道,這條全長202公裏的鐵路將通過浩瀚線、成昆線連接北端的昆明、攀枝花地區,通過規劃中的臨滄至清水河鐵路連接西南清水河口岸,通過規劃中的臨滄至普洱鐵路連接東南正在建設中的玉墨鐵路,是將雲南建設成為國內市場與南亞東南亞國際市場強有力的戰略紐帶的重要支撐。
昆明到臨滄553公裏。以前開車9到10小時,大林鐵路把路程縮短到3個半小時。臨滄至清水河口岸的臨清高速公路通車後,兩地行程將由目前的4小時縮短至2小時,與昆明通道無縫對接,泛亞鐵路西、中線實現貫通。
我們可以想象壹下,如果我們坐滇桂高鐵到昆明,然後從昆明到臨滄,通過孟定清水河口岸進入緬甸,再經過臘戍到印度洋邊上的皎漂,再渡海到歐洲,行程會縮短2000多公裏。
此外,大林鐵路也可視為臨滄鐵路交通“黃金十字”的縱軸。
橫軸為雲南省“雙十”重大基礎設施項目新開工項目猴橋至防城港邊境鐵路雲南段。按照規劃,這條線路橫向連接雲南與連接南亞東南亞的“五出”鐵路國際通道,將成為中國陸地上連接太平洋和印度洋的最近通道,也是孫中山“連接廣西和雲南兩省,將來在國際上舉足輕重”夢想的實現,其意義堪比橫貫中國的隴海鐵路。
再來說說臨滄的高速公路。
2017年,雲南打響“壹體高速”工程攻堅戰,臨滄開工建設11(段)667公裏高速公路。當年2月,臨滄機場建成高速通車,實現了高速公路“零”的突破。
2018 12、孟定至清水河高速公路試運行通車,打通了通往南亞東南亞的“最後壹公裏”。
2020年6月5438+10月21日,雲峰高速公路雲縣至鳳慶縣段正式試運行,這是臨滄第壹條通車的縣際高速公路。也是在這壹年,林爽、真情、雲峰全部通車。
還有沿邊的雲南高速,經過臨滄鎮的康康、耿馬、滄源三縣。壹旦建成,將與大林鐵路、邊境鐵路形成“黃金十字”交匯。
最後是臨滄的航運。
臨滄航運裏程447.6公裏,已建成碼頭10座。也是雲南四個擁有雙機場(臨滄機場和滄源機場)的市州之壹。隨著臨滄機場2號航站樓的正式建成使用,鳳慶通用機場建設已經啟動,加上正在推進的永德通用機場、孟定支線機場、雲縣通用機場,在不久的將來,臨滄將擁有6個機場!
“臨滄將全力打造以航空為先導,鐵路、公路為主骨架,水運為補充的立體綜合交通網絡。”臨滄市委副書記、市長張之政表示,臨滄以“飛燕”綜合交通網絡推開向陽之窗,將進壹步釋放“面向南亞、肩負兩洋、通江達海”的區位優勢,打造“精彩臨滄”綜合交通網絡。
4產業結構調整的重大變化
道路不僅是道路,也是基礎產業和經濟。
在共同舉辦中緬邊境經貿洽談會的意向書中,中緬清水河邊境經濟合作區是壹個無法回避的字眼。清水河作為臨滄孟定縣中緬邊境國家壹類口岸,必然具有巨大的樞紐潛力。
早在2013年9月28日,國務院正式批準在臨滄設立邊境經濟合作區,命名為臨滄邊境經濟合作區,執行現行邊境經濟合作區政策。這是繼1992國務院批準設立瑞麗、萬鼎、河口後,雲南批準設立的第四個國家邊境經濟合作區。
隨著臨滄邊境地區的建設和發展,臨滄邊境貿易大幅增長,特別是孟定清水河口岸近年來增長更快。從2011到2016,進出口貨運總量從87800噸增長到1071000噸;邊境貿易從6543.8+0.5億元增加到30.5億元;外貿進出口總額從6.5億元增長到42.7億元,到2019年,進出口貨運量總額上升到148萬噸。
清水河口岸已成為中緬貿易第二大口岸和邊境貿易第壹大口岸。
在全球產業結構調整的大格局下,發達經濟體不斷向發展中經濟體轉移產業,國內也是如此。
隨著中部崛起和西部開發的深入,東部地區的產業發展如火如荼,雲南就是其中之壹。在“兩化三化”、聚焦八大重點產業的背景下,雲南的部分產業也將向東南亞、南亞周邊國家轉移,各國產能在邊境地區形成產業聚集地。
隨著大林鐵路、莫林高速、臨清高速的建成,清水河港的優勢將更加明顯。運輸成本也會降低。臨滄將因此迎來新的機遇。
無論是推動經濟快速發展、統籌城鄉發展還是推動經濟社會跨越式發展,都得益於產業的振興。臨滄是壹個典型的農業城市,由於數量少、質量弱,在綜合經濟實力、擴大就業、改善民生等方面受到很大制約。然而,擁有最優質綠色農產品、礦產和能源資源的臨滄,無疑在工業經濟方面有很大的增長空間。
臨滄要抓住產業轉移機遇,堅定不移走新型工業化道路,大力推進結構優化升級,建立結構合理、特色鮮明、節能環保、競爭力強的現代產業體系。
怎麽做?
壹是重點培育具有壹定規模、成長性好、帶動性強的龍頭企業。
二是提高產業集中度,著力推進集約化生產,提高產業深加工能力,努力做強做大蔗糖、茶葉等傳統支柱產業,加快發展以酒為主的飲料、林業、造紙、生物制藥等產業,優化產業結構,提高資源綜合回收利用率,提升產業效益,形成規模大、檔次高、品牌優的產業集群。
三是註重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嚴格限制高汙染、嚴重破壞生態環境的企業發展,推進節能技術進步,提高臨滄工業企業節能降耗、減汙增效水平,促進工業科學發展。
在古代,有茶馬古道的輝煌印記。在此之前,有滇緬鐵路的國家戰略。現在有了“壹帶壹路”發展的機遇。
臨滄,未來大有可為!
參考資料:
庫舒福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