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是信息的眼睛,是信息內容或主題的集中體現。常由主話題上方排列的引導話題(也叫肩話題、眉話題或側話題)、中間位置字號最大的話題(也叫主話題)、主話題下方排列的副標題(也叫子話題)組成,用於補充說明。但並不是每條消息都必須有這三個標題。寫標題要準確、新穎、生動、醒目、有吸引力。
示例1:單行標題:
如今的典當行,“典當”無虧(話題)
標題巧妙地運用成語和雙關語,生動地揭示了報告的主要內容——新時代的典當行真誠對待客戶,為人們排憂解難。
營養午餐:花好月圓(話題)
這個標題還用生動的筆墨總結了中小學生營養午餐質量有待提高和進壹步改善的問題。
示例2:多行標題:
冷靜對待,相對冷靜(引用)
北京不相信眼淚(話題)
這是中國申辦2000年奧運會失敗後,北京日報於9月23日1993發表的壹篇批評性新聞的標題。兩個話題壹起用,相輔相成,清楚而含蓄地表明了我們應該采取的正確態度。
8月7日,1945,《紐約時報》頭版報道了原子彈,標題是:
第壹顆原子彈落在日本(引用)
導彈當量為2萬噸TNT(題目)
杜魯門警告敵人將會下“毀滅之雨”(副標題)
(2)引言
它是信息的開始,通常是第壹句或第二句或第壹段。它以極其簡潔的文字概括了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的事實或揭示了主題,促使讀者或聽眾產生強烈的“看懂下文”的視聽欲望。好的導語是“磁鐵”,是吸引人往下看的誘餌。
導語常見的寫法有以下幾種:
1.匯總公式
也就是對新聞中最重要、最新鮮的內容進行簡要的介紹和說明,讓人們先對報道的基本事實有壹個整體的了解。比如“我30萬大軍成功渡江”這條消息的導語:
21日,英勇的人民解放軍30萬人渡江。
(新華社1949,4月22日淩晨2點)
這個介紹高度簡明扼要。
2.描述性風格
就是先對新聞中的相關人物和場景進行簡明扼要的描述,使之生動地展現在讀者面前,從而有壹種身臨其境的感覺。如帶頭傳遞的“活捉王”的消息:
9月28日上午8點,在吉焦路以北的壽光縣彌河張家橋橋頭,壽光市公安局檢查站扣留了壹名“商人”,此人身穿黑色舊棉袍,用毛巾蒙著臉,躺在大車上呻吟。這是從濟南逃出來的國民黨山東省主席王。
(新華社1948,65438+10月,10)
問問題
開頭以提問的形式明確提出新聞事實的主要矛盾或疑問,以引起人們的關註和思考,然後用事實進行簡要回答。比如:
妳見過黑皮黑肉的桃子嗎?近日,記者在浙江西部常山縣高山林區新橋鄉采訪,親眼目睹了這位奇特的“黑桃皇後”。
4.結論公式
在新聞的開頭,提出人們最關心的新聞事實的結果或結論。多用於報道重大事件或科研生產。比如:
實踐證明,空間與經濟相互促進,“空間經濟”已成為壹種全新的現代經濟形態。神舟五號首次載人航天飛行的成功引發了壹種全新的經濟現象——某種意義上的“神舟五號經濟”。
5.對比
對比引導指的是將壹個地方與另壹個地方、現在與過去等進行比較。,通過對比突出待報道新聞的成績和事實。比如:
與十年前相比,電影行業旺盛的生命力似乎沒有了,制片廠的經濟狀況陷入困境。人們在思考:中國電影的出路在哪裏?
6.批判風格
在新聞開始時,先對報道的事實進行簡要準確的評價,明確揭示其本質、影響或意義。比如:
彩禮作為封建時代的壹種流毒,至今仍然危害無窮,造成了很多婚姻悲劇。
7.行情
從壹開始就引用新聞人物的原話或相關資料,從而給讀者以生動的印象。比如:
“做壹個好公民,規則是不可或缺的;遵紀守法,不忘;鄰裏就是緣分,關系應該不錯……”幾個月來,這首朗朗上口的《文明市民山歌》在濟南市廣為流傳,帶來陣陣文明新風。
㈢主題
這是消息的核心,屬於消息的主幹。導語後對導語進行傳播和擴展,全面具體地描述消息內容,對導語中提出的問題進行解答或具體說明,以豐富和驗證導語中的內容。寫作時應註意:
1.豐富的內容
主語是導語的具體化,為了幫助人們全面完整地理解報道的事實,所以需要翔實的材料和有意義的文字。如果只是泛泛而寫,會給人內容空泛、印象模糊的感覺,會失去主體作用。
2.清除層次結構
因為文中用到的材料比較復雜,特別是壹些復雜的事件往往人山人海,混亂不堪,所以要註意說話的條理和連貫性。
這部分的結構層次可以按照事件發生的時間順序或倒敘來安排,也可以按照事物的內在聯系和問題的邏輯關系來安排,也可以將兩者結合起來安排。總之,要根據內容的需要,采用最容易表達內容的結構。
3.語言簡潔
消息正文雖然陳述了具體的事實材料,但要求敘述的筆墨要簡潔明了,概括要紮紮實實,不能拖泥帶水,事事細說,特別是要避免重復導語中的話。只有這樣,才能給讀者帶來閱讀的新鮮感和興趣。
㈣背景
這是新聞中幫助讀者或聽眾理解所報道事件的環境和原因的材料。用來說明新聞的具體情況,新聞的性質和意義,目的是更好地突出主題,從而增加新聞報道的深度和分量。
常用作背景的材料有說明材料、解釋材料和對比材料。
(5)結束
這部分通常是信息的最後壹句話或最後壹個自然段落。它的作用不僅在於使結構更加完整,而且在於闡明主旨,加深印象,增強回味。在表達形式上,或闡明結論,或指出趨勢,或照顧開頭,或支持意思等。,不要拘泥於壹種模式,盡量避免公式化。如果上面的意思已經在主體部分表達清楚了,就沒有必要在結尾畫蛇添足,主體部分寫完了自然就可以收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