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惠陽文化

惠陽文化

惠陽的流行音樂以鼓、鈸、木魚等打擊樂器和短笛、二弦、三弦、胡琴等管弦樂為主。最具代表性的是“鑼鼓閣”。“鑼鼓櫃”以笛子為主,分為“分喉”和“平喉”,相互呼應;以木魚為指揮。八個人組成壹個樂隊。曲目多為“粵曲”和粵劇唱腔。群眾喜歡這種用於婚喪喜慶、迎神遊戲的表演。

清代龜山有樂師李(自詡為浮琴手)和丘吉尚(自詡為鶴峰笛手)。民國時期,惠陽有音樂家薛秀亭(自號西湖),音樂大師廖,音樂教授廖福樹。

新中國成立後,惠陽最著名的音樂家有著名女高音歌唱家、中央音樂學院聲樂歌劇系教授葉佩英,著名女高音歌唱家、惠州歌舞團副團長黃紅英。詹懷德墓遺址

它在鵝嶺山上,在梨林鎮李林村的西邊。“文革”時,村民毀墓取磚興修水利,只留下今天的廢墟。該墓長6米,寬4米,高2.8米。詹懷德是明朝弘治十八年(1505)進士詹若水的祖先。沒有考驗人生的故事。

葉夢龍墓遺址

它位於梁靜鎮樓閣鄉牛草湖村北部的壹個半山腰上。墓室分為兩間,每間長4米,寬2米,高1.2米。墓前100米處有壹石龜,長1.2米。傳說幾千年前,從石龜到墓室有兩排石人石馬相對排列。34年(1946)村民盜掘此墓。今天只剩下廢墟。

夏勇寶塔遺址

在夏勇西南1000米的島上。底平面直徑5.5米,高40米,共分五層。相傳該塔能“殺邪”。塔建於明初,毀於1958。如今只剩下廢墟。

文同寶塔遺址

在通胡鎮中心的寶塔山上。建於清初,在“文革”中被毀。今天只剩下廢墟。塔基直徑5m,原塔高18m。據傳說,這座塔附近有許多雷區,經常有人和動物遭到雷擊。塔建好以後,因為塔可以防雷,所以可以減少雷害。今天軍墾農場在塔基上建了壹個涼亭,涼亭上架設了避雷針,造成的雷害很小。

永平村窯址

在石場路邊,通湖鎮永平村東約2公裏處,距離東江約80米。由於路基開挖,暴露出五個圓頂饅頭窯。窯間距為1 ~ 2m,窯室高度為1.3 ~ 1.5m,寬度為1.1 ~ 1.2m..窯墻為黃色粗砂粘土,厚5厘米。地上和山洞裏留下了許多陶罐的碎片。四耳壇子只有壹種,胎深灰色,陶質堅硬,卷唇短,肩平,腹鼓。整體造型胖而矮,腹部上方連著四只耳朵。罐身有明顯的輪紋弦紋,淺棕色釉。從器物的形制和制作方法來看,該窯屬於唐代遺跡。

仙扣扣遺址

通湖鎮廣和市場通湖衛生院前的壹個沖積平臺上。遺址高出東江水面約3米,占地約3000平方米,東西長80 ~ 100米,南北寬約40米。屬殼丘型,堆積厚度約0.4米。收集到的文物包括壹把石斧、壹把石矛、壹把磨過的石斧、壹件襯砂弦陶和壹個襯砂陶座。磨出來的石器主要是在刀刃處打磨,有的是針對全身打磨,在身上留下明顯的痕跡。這些器物的特征與珠江三角洲地區發現的新石器時代中期遺址接近,因此該遺址的年齡約為4000 ~ 6000年前。該遺址的發現為研究惠陽縣新石器時代遺址的分布和史前文化的發展提供了重要的實物資料。

燃燒的角度和殺戮的懸崖

民國二十七年(1938),5438+00年六月,侵華日軍占領三門島,攔住經過三門島的船只,拖到媽灣以西焚燒。把船上的人趕到媽灣的壹個懸崖上殺掉。這艘船被燒毀的地方現在被稱為“燃燒角”。殺人的地方現在叫“殺人崖”。烽火臺

在煙墩嶺,夏勇鎮東南1.5km,面對大亞灣。相傳建於明代嘉靖年間,平臺為花崗巖,呈圓臺狀,高2米,底徑4米,頂徑3米,排煙口直徑1米。

4.清泉寺。

夏勇鎮北部的壹個峽谷。此外觀為磚木結構,平面寬度10.8米,進深18米。相傳寺後常年有清泉繞寺流淌,故名。根據傳說,這座寺廟建於明朝晚期。原來廟裏有個尼姑,建國後世俗化了。這座寺廟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20世紀80年代,夏勇有壹些善良的人們,他們集資重建了這座寺廟。

3.上行城堡。

胡勇鎮上排村西1裏。平面呈長方形,長61m,寬41m,高4.8m,壁厚1.3m..四角建長方形角樓,都是風化石建的。城墻上下每隔3.6米就有壹個洞。上孔內方,外長方形,下孔圓形,可用於監視和射箭。東面和南面各有壹個拱頂門,用青石條砌成,高3.8米,寬2米,兩側有欄桿。城西、城南、城北離城30米左右有護城河。這條河寬20米,深10米。城南有壹座吊橋,已經失傳。根據最早在當地定居的黃氏人的傳說,他們的祖先在清朝順治年間來這裏開基地時就有這個炮臺。

4.書寫筆筒

在矮皮鎮哲布村。建於清朝。相傳康熙以來,甘蔗布衣人相繼升遷,文學運動大為展開。村民建塔紀念其蹤跡,故名。該塔平面呈六邊形,由三層樓閣式青磚砌成,塔高14m。分為三層,每層高度為4.13。塔基邊長2.3米,壁厚1米。北面有壹扇門,高1.9米,寬1米。門柱是用花崗巖條制成的。塔身用磚覆蓋,屋檐上翹。二、三層各面上部有1個小窗。塔頂是壹個六角金字塔,上面用壹個帶蓋的碗和彩釉珍珠組成壹座寶塔。塔腔原有結構已被破壞。

5.林沖食居

在鎮龍鎮大山峽村。建於清嘉慶十三年(1808),為客家風格建築,平面呈長方形,總寬155米,貫通深度134米。正面有三個大門,中間的大門是用石頭砌成的,高3米,寬2米,上面有壹個供奉森林,住在人間的石碑。左右門距離中間門47米。門前有壹個池塘。圍墻四角有角樓,平面呈正方形,邊長10米,高13米。中門後有壹座牌坊,刻著“當仁不讓”四個字。城堡內的主廟為三進院落布局,建築為硬頂。兩塊同樣大小的石碑,高0.78米,寬0.5米,鑲嵌在中門兩側的墻壁上。壹是徽州知府關於調處水事糾紛的宣言;壹個是大山下村葉人自制的鄉規民約。

文昌寺

淡水鎮的豬步行街。建於清道光十六年(1836)。平面為二元院落的四邊形式布局,建築為硬頂,提梁跨鬥混合梁框架結構,琉璃瓦鑲邊。前廳面額15m,進深6m。中間有壹個天井,寬6米,深5米。後殿高9米,3間12米寬,3間12米深。還是不錯的。

曾經的魁星閣

在新圩鎮的市場裏。平面呈長方形,寬10米,長13米,高11米,三層。中間壹層東墻上嵌有三方石碑,上面記載了建亭的緣由、時間、過程、籌款數額。清嘉慶十八年(1813)動工,光緒十五年(1889)竣工。

⒏盤古宮

建於清光緒十四年(1888)東莞附近的白雲觀(海拔1060米,惠陽最高峰)上。平面呈長方形,寬22米,深13米,高11米。壹分為二,入口有天井,第壹個入口是長方形大廳;第二排進入第三個大廳,每個大廳都有壹個神龕。右殿寶座為盤古王、玉帝、藥王;左堂是盤古、馮連祖、張新傑;中央大廳是盤古坡。這座宮殿被多次破壞和修復,已經失去了它的原貌。於17 (1928)重建。它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毀。1980 ~ 1981年,壹些好心的男女集資重建。

?祠堂

淡水鎮祖廟街。建造日期不詳,清初重修。二元庭院的四合院布局。總寬13m,穿透深度15m。主樓為硬頂、提梁、穿桶混合梁式框架結構。正殿屋頂用雙龍戲珠陶塑裝飾。相傳祠堂是詹、李、戴三姓的墓地。後來為了避免糾紛,修建了這座廟,人稱“宗廟為族中第壹”。

⒑·連筆·盧

在秋長鎮周田勞偉村,有三個入口、三個門和四個角的建築沿著中心線對稱建造。總寬度為135m,穿透深度為120m,每個穿透之間的距離為15m。建於清光緒十九年(1893)。匾額由進士姜題寫。據葉的宗族說,這座建築是由葉捐銀而建的。

11.劉祠堂

根據劉氏族譜記載,黃沙洞村自明初以來壹直為中原劉氏先民所開墾,因此該劉氏宗祠具有壹定的建築歷史價值和文化價值。

黃沙洞“馬鞍山劉氏宗祠”建於清代乾隆鼎盛時期。它點穴風水先生,姓李,在江西省。他的籍貫等於宗主,民國二年(1913)再次翻修。祠堂經歷了大約200年的風雨,得益於後人的全力維護。榮泰度假村位於西枝江和淡水河交匯處的馬鞍鎮新樓村。距惠州市區18km,距淡水鎮25km。從惠州沿廣汕公路開車到馬鞍要十多分鐘。從淡水出發,沿惠南大道進入永湖圍,走205縣道馬湧公路即可到達。

榮泰度假村休閑農莊有著客家風格的樓閣式莊園大門,園內郁郁蔥蔥的原野和波光粼粼的海浪...這個精致的自然生態農莊,讓人仿佛忘記了城市生活的喧囂,重拾難得的閑適心情。榮泰休閑農莊作為壹種集休閑、觀光、餐飲、娛樂、垂釣、會議、度假為壹體的新型農業旅遊項目,受到了遊客的青睞。葉挺故居是省級文物保護單位,是市愛國主義和黨史教育基地。葉挺故居是葉挺的祖父葉仟玖零所建。到了90年代,這棟房子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了。故居內有150余幅珍貴照片、實物、文物,大致概括了葉挺的壹生。1978被列為惠陽縣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0 7月正式開業。葉挺故居的修繕始於2001年9月,2003年5月竣工。開館以來,已成為惠陽區及周邊市縣(區)學校、機關、廠礦、部隊、黨組織等單位的愛國主義、革命傳統、黨史、軍事教育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