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結婚生子愛孩子是人之常情。
我們都以自己的方式愛著自己的孩子,但沒有壹所學校教會我們如何為人父母。世界上沒有關於父母的考試,通過了就允許我們成為父母。
我們壹路學習摸索,努力讓自己成為壹個合格的家長。在這個過程中,孩子帶給我們歡笑,也帶給我們許多煩惱。我們壹路陪伴孩子,壹路重溫童年,壹路走向成熟。
愛不是占有,愛是實現。
真正愛壹個人,要認識到他(她)是壹個獨立的人。不管他(她)是大人還是小孩,他都是壹個獨立的人,有獨立的人格,還有他自己的思想意識和人格,這些都是獨立於我們的意誌的。
可惜很多人根本不理解這壹點。他們希望自己的配偶或孩子完全依附於自己,完全在自己的控制之下。
詩人紀伯倫曾寫過壹首詩批評這樣的父母:
妳的孩子不是妳的孩子。
他們是因生活對自己的渴望而生的孩子。
他們是在妳的幫助下來到這個世界的,而不是因為妳。
他們在妳身邊,卻不屬於妳。
妳能給他們的是妳的愛,而不是妳的思想。
因為他們有自己的想法。
。。。
書中的壹個案例,可能就發生在我們身邊。有個小夥子膽子小,追根溯源。他媽媽直到高三都不讓他坐校車上學,怕他在外面受傷,每天開車去接他。這位母親把她的孩子當成嬰兒,不給孩子成長的空間。母親自身心智極度不成熟,孩子最終患上嚴重的精神疾病。
這個例子可能有點極端,但是真的有很多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完全按照自己的意願成長,不能有任何差別:
比如壹些從事科研的父母,希望自己的孩子將來也能走上學術道路,而這個孩子可能很喜歡音樂,卻因為父母的不贊同而無法選擇自己喜歡的人生道路。結果上了大學學了壹個自己不喜歡的專業,卻偷偷想搞音樂。
比如有的家長不允許孩子讀書時談戀愛,催孩子大學壹畢業就結婚。
再比如,有的孩子有自己喜歡的職業,卻被父母逼著回家考公務員,因為這個職業最穩定。
中國的父母真的很關心他們的孩子。他們在生活上可能比孩子更有經驗,但是幹涉孩子的事業和婚姻真的不合適。如果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總是壓抑自己的個性,被父母嚴格控制,長大後很容易出現心理問題。這或許可以解釋為什麽中國社會有那麽多馬毛男。
愛孩子是父母的天性。但是孩子不是父母的復制品。他們是獨立的個體,有著不同的性格和夢想。如果妳真的愛妳的孩子,請尊重他的人格,給他成長的空間,教會他獨立。
同樣,如果妳愛壹個人,請愛他們所有人,尊重他們的人格。
父母養育孩子需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相信家長們深有體會。作為父母,我們盡力給孩子無微不至的關心和愛。但是家長往往忽略了壹個重要的點。這是什麽?
孩子們從牙牙學語開始就壹直在表達自己。我們有沒有花時間和精力去傾聽他們的聲音?很多時候,我們以為自己理解孩子,可是孩子是這樣想的嗎?傾聽孩子的聲音是親子關系的關鍵。所有的孩子都想從父母那裏尋求安慰和理解。當父母發自內心的傾聽孩子時,孩子自然能感受到這種無聲的愛。這種愛讓孩子感到安全和快樂,讓孩子更加信任父母。
有壹位30歲的職場人士,因為過度缺乏自信而患上抑郁癥。因為他父母雖然也是專業人士,但幾乎從來不聽他的。22歲時,他寫了壹篇優秀的畢業論文。雖然他把它放在家裏最顯眼的位置,但是他的父母整整壹年都沒有理會它。最終,孩子在童年被忽視,感受不到家庭的溫暖,內心極度自卑,最後不得不向心理醫生求助。
在生活中,很多父母都很關心孩子是否吃飽穿暖,關心孩子的成績,卻從來沒有認真傾聽過孩子的想法,了解過孩子的快樂和煩惱。
兒童的世界也是壹個小而復雜的社會。就像我們成年人壹樣,孩子也會面臨各種情緒的幹擾,也會難過、生氣、失望、傷心,也會有壓力。在孩子面前,家長往往需要扮演心理醫生的角色。傾聽是我們的主要任務。不要試圖給出太多的建議或評論。就像我們成年人心情不好的時候會找朋友傾訴壹樣,我們不想從朋友那裏得到任何建議。更多時候,我們只是希望有人理解我們。
有時候我們甚至什麽都不說,孩子會在說話的過程中找到自己的答案。
壹旦大人能彎下腰,認真傾聽孩子的話,尊重孩子,就會越來越了解孩子。孩子在交談的過程中得到了理解和接納,會越來越願意和父母交流。
孩子從父母那裏學到的溝通技巧會伴隨他們壹生,讓他們了解這個世界,學會與他人互動。
沒有人生來就是為人父母的。有了孩子之後,為了更好的陪伴和教育孩子,我們也需要不斷的學習很多知識,比如兒童心理學,比如溝通技巧。為了跟上孩子的腳步,成為更好的父母,我們也需要不斷成長。
網上很多家長抱怨,陪孩子寫作業是壹種痛苦又煩躁的體驗。但是很多優秀的家長給了我們很多啟發。
18 2月18的壹條新聞吸引了很多人的關註。江蘇鎮江丹陽市的母親李江華,業余時間努力學習,考取了教師資格證。大多數人參加教師資格證考試是為了從事教師這個職業,但這位母親是為了更好地教育女兒。
另壹個勵誌故事來自壹位49歲的母親袁夢圓,她是上海交通大學的壹名阿姨。為了做孩子的朋友和榜樣,她壹直陪著兒子學習,考會計、母嬰護理師、中級按摩師等壹系列專業技能證書。她還通過成人大學在復旦大學學習,並通過了英語四級考試...在兒子打算讀研深造的時候,她也有了考研的想法。結果母子倆互相鼓勵,兒子考上了復旦,母親考上了廣西大學。
我們身邊也有很多這樣的例子。很多家長帶著寶寶學習英語和詩歌,家長學習鋼琴和小提琴陪伴寶寶,拿到心理咨詢師資格,甚至拿到跆拳道黑帶。
所以有人說,孩子是上天派來贖父母的。我們陪伴孩子度過另壹個童年,來審視自己的不成熟和不完美,也給我們壹個實現夢想的機會。
如果父母能和孩子壹起不斷進步,就能互相理解,互相鼓勵,成就孩子,成就自己。
人生短暫,我們每個人都不是完美的。因為愛孩子,陪伴孩子,所以不斷學習,造就孩子,提升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