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91歲醫生老奶奶堅持義診30多年是怎麽回事?

91歲醫生老奶奶堅持義診30多年是怎麽回事?

91歲醫生奶奶堅持義診30多年,結婚時給自己定下了家庭培訓的難關。

大世華,乍壹看,名字有點別扭。是杭州西湖區翠園壹區居民耳熟能詳的名字。這位出生於1926 11的老人,早已步入耄耋之年,仍以飽滿的熱情帶領社區醫療誌願者做基層醫療服務:

30多年來,大奶奶給社區600多位居民看病,居民們都把她當家人看待。她記錄了30多份病人診斷書,堆在近半米高的櫃子裏;她帶領的“大石花工作室”成為社區居民的“醫療站”,服務內容也從最初的高血壓監測延伸到健康講座和咨詢、醫學指導、老年人心理咨詢、突發醫療事件應急處理等。

激勵大奶奶堅持30年的,是她和老伴結婚那年定下的家訓——困難留給自己,方便給別人,為人民服務的心。

她結婚那年,確定家訓女兒1歲。為了實踐家訓,她背井離鄉去找大奶奶,笑容滿面,打扮得很時尚:頭發短而白,微微燙過,梳得壹絲不茍;外套是黑色印花短袖襯衫,左胸別著黨徽;下身是壹條黑灰色的格子裙。仔細觀察,她還在眉毛上紋了紋身,戴了壹對白色耳環。九十多歲的她,說話大聲,走路輕盈。

大奶奶的房子不大,裝修簡單,卻充滿了濃濃的書香氣息。屋子裏隨處可見字畫和書籍。“困難留給自己,方便給別人”的家訓掛在門口玄關顯眼的地方。“妳想喝咖啡嗎?我給妳沖杯咖啡。”原來大奶奶的老婆是華僑。新中國成立後,她從美國回來,投身於祖國的建設。在與妻子幾十年的相處中,她也養成了喝咖啡、吃吐司的習慣。

“我妻子是機械工程師。她平時喜歡讀書看報,尤其是古代文學。這個家訓就是他想的。”大奶奶說:“那壹年(1952),我們剛結婚。當時他的工作很忙,為了盡快高效地完成各項任務,經常東奔西跑。我生於上世紀20年代,成長在新中國成立前,經歷過戰爭,完全理解他報效祖國的熱情,所以我從來沒有抱怨過。有壹天,他突然對我說,我們立個家訓吧。壹開始我以為是‘約法三章’什麽的,沒想到是這句話。”講到這裏,大奶奶笑了。

幾十年來,大奶奶和老伴壹直堅守著這句家訓。1958大躍進時期,大奶奶因為毛主席的壹句話“把醫療衛生工作的重心放在農村”,離開了年僅1歲的女兒,去農村當了“赤腳醫生”。“當時我是我們醫院(大連醫學院)手術室的護士長。手術室本來有五個護士,但除了我大家都有兩個孩子,家裏又沒有老人幫忙,我就帶頭報了名。”大奶奶說,按照計劃,醫療隊的成員是三年換壹次,但是人家的孩子太小了,最大的才9歲。想到女兒還能讓母親幫忙,她毫不猶豫地選擇留在農村八年。

回想起那些年下鄉的日子,大奶奶很感慨。她說前三年後第壹次回家,女兒只是看著她笑,沒有讓她抱她的意思。那壹次,她哭了,她發現女兒已經不認識她了。但這八年來,她也學到了很多,也鍛煉了她吃苦耐勞、敢於擔當的精神,這也是她踐行家訓的寫照。

“這八年來,我接生了上百個孩子,看著壹個個新生,我就開心。”大奶奶說,雖然當時農村條件艱苦,民風淳樸,深受當地百姓喜愛,但頭疼的事誰都喜歡找她。

1986,搬到翠苑壹區,打算養老,不想“重操舊業”。

1986年,大奶奶跟著女兒女婿住在翠苑壹區。當時她已經退休,原本打算住在美麗的杭州。然而,在環境熟悉之前,她又開始了基層醫療服務。

“那時候這裏條件不是很好。可以說,房子都不見了,更別說公共汽車了。因此,居民看病很不方便。白天還好,晚上就不行了,尤其是遇到緊急情況,或者孕婦快生了。”大奶奶說,為此她和居委會商量,做了兩個決定:壹個是買三輪車,專門用來處理醫療突發事件;第二,對於每天需要打針換藥,但是行動不便的,她負責每天免費上門服務。漸漸地,大奶奶在社區裏越來越受歡迎。走在路上,連小孩子都會叫她“妳好,大奶奶。”

1988年,國家開始做高血壓普查,關心居民健康的大奶奶自告奮勇當了普查員。因為每個住戶在家的時間不壹樣,她經常需要不停的跑上跑下,有時候壹晚上會跑十次。那時,她已經62歲了。

好事多磨。經過10多天的調查,結果出來了。當時翠園壹區有500多名高血壓患者,大部分高血壓知曉率都很低,更別說正規治療了。

大奶奶看到這種情況後,立即向社區領導匯報,並立即設立了“血壓監測點”,控制大家的血壓,這也是“大石花工作室”的雛形。

在大奶奶和社區其他三位退休醫生的共同努力下,翠園壹區高血壓患者的血壓得到了有效控制,幾乎沒有人發生過與高血壓相關的心腦血管意外。

大奶奶家的電話號碼甚至被居民稱為小區裏的“衛生熱線”。每天總有五六個人打電話來咨詢。有時候不確定的時候,大奶奶會記下來,晚上問同樣是醫生的女兒和女婿。

多年以後,有壹次經歷,大奶奶記憶猶新:壹天晚上,壹個小夥子打電話來,說他懷孕的妻子有點頭暈,希望大奶奶幫幫她。掛了電話後,大奶奶拿著家裏的血壓計和聽診器出去了。到了小夥子家,她發現孕婦臉色有點差。當測量她的血壓時,她的收縮壓超過200毫米汞柱。更讓她吃驚的是,還沒來得及讓他聯系救護車,小夥子的妻子就開始抽搐(孕期子癇)。當火勢緊急時,大奶奶急中生智,第壹時間將小夥子的妻子送到了醫院,從而保住了母子倆的安全。事後連醫生都反復感嘆,晚壹步就麻煩了。雖然只是“過境”,但大奶奶的深夜出診還是感動了在場的醫生和小夥子的家屬。

她在八十多歲時申請入黨。她是家裏“最年輕”的黨員。

每周五上午8:30-11:00,為“大石花工作室”固定義診日。這個時候就會成為小區裏最熱鬧最溫馨的地方。工作室的服務工作主要由大奶奶和社區其他三位退休醫生承擔,大家每周輪流壹次,節假日不間斷。

大奶奶作為工作室的領導,還要負責工作室的後勤工作。她做事壹絲不茍,將前來咨詢的居民按照“東南西北”四個區域進行劃分。每個居民都有自己獨壹無二的“檔案”,老人的血壓、血糖指數、用藥情況、並發癥等都被仔細記錄。“如果血壓偏高,我們會用紅筆記錄,重點護理。我們也有每個人吃什麽藥的記錄,看看哪個藥更有效。”大奶奶說。

兩年前,大奶奶還花錢買了360多個只有手掌大小、可以放在口袋裏的筆記本,把每個病人的名字寫下來讓他們隨身攜帶。她開玩笑說,這是小區裏的病歷本。

2016 12 18,對於大奶奶來說,是個意義重大的日子。這壹天,她終於夢想成真——她正式成為了壹名* * *黨員。“幾十年來,我壹直想入黨,甚至做夢。我的女兒、女婿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加入了中國共產黨,甚至我的孫女也在我之前入黨,但由於種種原因,我直到2013才遞交入黨申請書。”大奶奶說。

大奶奶寫了壹封情書鼓勵生病住院的妻子。

生活中,大奶奶是壹個體貼又浪漫的人。大奶奶的女兒和女婿工作都很忙,每天晚上7點回家就不錯了。所以這幾年她壹直負責女兒和女婿的晚飯,每天早飯後去市場買菜,挑最新鮮的;午睡後起床洗漱摘菜。先把鹽腌好,下午5點左右開始煮煮。昨天,她去市場買了甜瓜,豬肉,綠豆,莧菜和魚。“我在家閑著,能幹多少幹多少。”大奶奶說。

說起老伴,大奶奶又笑了。在她家客廳的墻壁中間,有壹張兩位老人結婚60年的照片。兩邊的圖畫是壹只老虎和壹匹馬。“我屬虎,他屬馬。我們在壹起幾十年了,壹次都沒紅過。他對我很好。由於我們結婚時沒有拍婚紗照,他就把我們的照片拿到照相館去PS。”說完,大奶奶馬上帶我們進了臥室,指著墻上兩張“結婚照”說,照片上是前兩張,衣服和背景都不是自己的。

“奶奶,妳年輕的時候壹定很漂亮吧?”面對這個問題,大奶奶理直氣壯的回答:“當然,不然他(他老婆)怎麽會看重我!”

當然,大奶奶也深愛著自己的妻子。那壹年,老伴生病住院,疾病的折磨讓老人心情不好。大奶奶給他寫了壹封充滿感情的情書。“我得讓他知道,我們全家都愛他。”大奶奶說。看完情書,老婆很激動,用英文回了壹封信,告訴大奶奶,要愛她壹輩子。現在,老伴去世了,但壹想起和他在壹起的日子,大奶奶還是滿滿的幸福。

希望這種正能量越來越多,讓生活更美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