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分析和問題解決思路總結
案例分析:影視案例*2+文字案例*3
影視案例:**2個片段,按照“1,2,1,2”的順序播放。在播放片段之前,先通讀題目,了解觀看影片時需要記住哪些信息,並先將關鍵信息記錄在草稿紙上。錄音的時候寫小壹點!行間留壹點空隙,以便第二遍寫或者妳認為需要補充的內容;答題的時候先寫要點,盡量把要點都寫出來(那就是妳的分數),然後在片段裏補充對話。
正文案例:案例類型主要是生活中常見的心理問題或有相關癥狀的異常心理問題。***3個案例,比影視分析簡單,所有線索都很明顯,答案壹定在案例裏,所以壹定要緊扣文本推理,不要脫離文本想象。並且註意提問和回答問題的方式。
回答問題的要點:
1,案例分析的答案格式基本是“1+1”格式;
2.回答問題時,不要大段大段地抄襲案例中的原話。用自己的語言組織案例中的信息,做到簡潔,邏輯清晰,語言不含糊,不繁瑣,不要把很多單個的單詞堆砌在壹起形成壹個答案!寫的時候盡量用1,2,3句,段落分開,比如:
1,(1)訪問者存在* *,這表現在...;
?(2)訪問者* *,在本例中為...;
(3)……。
?句首和句尾:問題、診斷標準、癥狀的標誌性詞語壹清二楚!
3.如果妳能確定,清楚地說出癥狀。如果妳不確定,就不要寫癥狀。
4.頭腦混亂的時候,語言不要混亂:不要用大概、可能、也這樣的詞。
5.寫下接近又難以割舍的判斷和方法,但不要寫太多。
6.根據題目賦值決定詳細答案(如果題目給9分,可能有3分;如果是4分,考慮有2個得分點;如果分數是15,而妳的回答只有幾個字,顯然不夠),有足夠的時間盡量詳細。
7.註意案主的要求;誇大極其敏感的詞語,如死亡、性、絕對、極端等。
8.文中有童年、性格、家庭、父母的描述,壹般應該會出現在回答中。
9.不要空留不會做的題。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回答他們,因為心理學來源於生活!
10,答題時,每道題都有規定的答題區域,看清楚,不要出錯;
11.答題時註意用詞整潔。字與字之間最好留有空隙,不要擠在壹起。
問題類型:
(1)當事人有什麽問題?
思維順序是:1。異常問題(包括病理性心理異常和非病理性心理異常(10壹般心理問題);2.避免沖突和負面情緒;3.最核心的問題,即案件告訴來訪者什麽經歷或事件,是概括案件的大意。
○在確定來訪者屬於什麽問題時,首先要從六個方面分析當事人的情況(在詢問當事人的問題時,也要從這六個方面尋找答案)
(1)身體癥狀;(2)情感表達;(3)言行壹致;(4)認知;(5)事件;(6)困境。
△回答是時,要把問題的意思讀清楚。不要看到“性能如何”這四個字就把六項都寫出來。有時候,問題是有條件的,比如“當事人有哪些情緒表現?”
驗證方法:對當事人問題的診斷是否能覆蓋來訪者的所有問題,如果不能,說明有錯誤或遺漏!
○病理性心理異常:
1,病名要寫準!
2.壹般這類題目會要求寫診斷依據。書寫診斷依據時,請牢記“1+1”的格式,以診斷標準為框架,以病例信息為內容,診斷標準的手語要清晰。比如,“* *有強迫行為,表現在病例中反復洗手”(還有壹點需要註意的是,診斷標準壹定要和妳找到的依據相對應,不能只在病例中找到壹個癥狀,就和診斷標準放在壹起。比如診斷標準是“發作時的軀體焦慮癥狀”,對應的依據是“不斷地來回走動”。如果把相應的依據寫成“緊張的表情,眉頭緊鎖”,那就錯了。
3.註意不要錯過課程標準,很多同學很容易忘記。
○非病理性心理異常
特點:偶發性、臨時性、情境性。
☆自卑、抑郁、心理疲勞;孤僻膽小?☆狂熱、攻擊、無理取鬧;偏執多疑
?認知、情感和行為人格
消極自卑、抑郁、心理疲勞、孤獨、懦弱
積極的狂熱,攻擊,無端的麻煩,偏執和妄想
自卑:自我評價低?懦弱:膽小怯懦。
抑郁癥:情緒頹廢,消極孤獨,性格孤僻。
心理疲勞:由於非生理原因導致的懶惰和虛弱
狂熱:非理性和過分熱情的情緒和行為偏執:固執
攻擊性:挑釁性攻擊他人,故意損壞物品可疑:過敏,可疑。
煩躁:沒有合理的理由而焦慮和苦惱
壹般心理問題的診斷基礎:
1,因為現實生活、工作壓力、失誤等因素,產生內心矛盾,並由此經歷不良情緒(如厭倦、後悔、後悔、自責等。);
2、壞情緒連續壹個月,或壞情緒斷斷續續兩個月仍不能化解;
3.不良情緒反應仍處於相當程度的理性控制之下,能始終保持行為正常,基本維持正常的生活、學習和社會交往,但效率有所下降;
4.自始至終,不良情緒的刺激因素只限於最初的事件;甚至其他與原事件相關的事件也不會造成這樣的不良感受。
○回避沖突和負面情緒
1.回避沖突的類型:如果沒有辦法確定屬於哪種類型的回避沖突,就直接寫回避沖突。
2.當妳想回答負面情緒時,不能只寫壹個情緒詞。妳應該陳述前因或者這種情緒是在什麽情況下產生的或者在案例中是如何表達的。因此,格式通常是“當…………………………………………………………………………………………………………………………………………………”例如,“在考試期間,來訪者感到非常不安、緊張和焦慮”(綠色部分是回答者的主觀判斷,前面的描述是案件的表現)
(2)造成目前問題的原因是什麽?
這個思路是內因和外因。外因是外部事件或刺激,或他人對來訪者的影響;內因是來訪者本人,包括他的心理狀態(如情緒、認知曲解、防禦機制等。),性格特點,成長經歷。
對於影視片段,外因壹般在影片的獨白或來訪者的自述中說明,內因壹般由咨詢師分析。所以在回答原因問題時,要牢記內因和外因,完整收集案例信息。
對於書面案例,先搞清楚來訪者的問題是在哪個段落表達的,再回去按照案例敘述的順序依次找原因。當然,要牢記內因和外因來檢查答案是否完整。
△回答的時候要看清問題的意思,不要看到“為什麽”二字就直接回答。有時候問題的前面是有條件的,比如“為什麽黨用‘死往西走’來形容兔子的死?”這時候妳只需要回答防禦機制。
○常見的心理防禦機制:
1,否認。指壹種拒絕承認現實某些方面的心理防禦機制,以此來緩解焦慮和痛苦。?
?比如壹個親戚死了,以為自己沒死。
2.抑郁癥。是指壹個人的欲望、情感和行為,不能被社會或自己的意識所接受,不自覺地被壓抑到潛意識中,使自己無意識,保持內心的“純潔”和“平和”。
?比如壹個女來訪者,可能會忘記自己被強奸了很多年,即使被提醒,她也沒有記憶,意識層面上也沒有假裝或者掩蓋這種表現的痕跡。但她可能因為這種抑郁而患上神經癥,以維持壹種自尊不受攻擊。
3.投影。指把自己的過錯歸咎於他人,或者把自己內心的感情、欲望、想法等。將那些不被社會規範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東西強加於他人,以此來隱藏自己,逃避或減輕自己內心的焦慮和痛苦。
比如,自我自私導致人際關系不好,反之,別人孤立自己。
4.反向編隊。是指壹個人與自己的欲望、動機、觀念等完全相反的矯枉過正的態度和行為。,以減少焦慮,維護安寧。
?比如,自卑的人顯得很自信。
5.轉移。是指壹個人不自覺地將自己的欲望、情感或行為意向轉向另壹個對象,以減輕自己的心理負擔。
比如:生領導的氣,回家找老婆的麻煩。
6.偏移。指壹個人用象征性的動作、語言和行為來抵消已經發生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彌補內心的愧疚。
比如說說了不吉利的話,吐槽或者說吉利的話來抵消不吉利或者不吉利的感覺。除夕摔碗,習俗上說“歲歲平安!”。
7.合理化。指的是壹個人為自己的行為或處境尋找能被自己和社會認可的原因的做法。
?比如不能吃的葡萄是酸的。
8.升華。指的是壹個人把自己被壓抑的本能欲望導向被人接受,被社會稱贊的活動。
?比如失戀後,不抑郁,不憤世嫉俗。而是可以通過奮發向上、寫詩寫小說等方式發泄壓抑的情緒,從而消除焦慮,重拾自信,保持內心平衡。
9.倒退。又稱回歸,是指壹個人在遇到困難的時候,放棄了自己已經學會的成熟的應對技巧和方法,用原來幼稚的方式去應對困難,滿足自己的欲望。退化在兒童和成人中很常見。臨床上,這種倒退常見的是歇斯底裏和疑病癥。
比如不能打別人,不能在地上打滾。
10,賠償。它是指個體用某種方法來彌補自己生理或心理上的缺陷,以此來掩蓋自己的自卑感和不安全感。所謂“失落的角落,收獲的桑榆”就是這個角色。?比如因為學習成績不好而發展體育。
常見的認知曲解
認知偏差論點問題特征邏輯問題特征結論例子:我英語考了70分。
自然程度
過度誇張或縮小都沒問題。推理是扭曲的,不變的。我考得很差。
絕對的非此即彼,以某事物為標準,把自然範疇推到極致,說可能性必然變化,這在考試中都是不好的。我沒有希望了
過度延伸沒問題。大自然被推到了極致。
在線,嚴肅定性
我的英語很差。
用壹面蓋住整個
選擇性概括
以少勝多,將整個品類推向極致。
不完整不是不可避免的
看大局。我英語考試總是不及格。
選擇性被動註視,多理論,較少註意休息。
不完整不是不可避免的
比如我是唯壹壹個考得不好的。
任意推斷是沒有問題的,沒有合理的因果關系。如果妳英語不及格,妳數學也會不及格。
情感推理是以情感為基礎的。情緒概括是可變的。英語再也考不好了。
個性化很好,不恰當的自我歸因改變,我在拖班級的後腿。
應該是傾斜的。沒問題。不恰當的目標導向變化。我應該得到90分。
貼標簽沒問題。誇張,死板,固定。我是壹個窮學生。
認知偏差?對比防禦機制?認知偏差:導致焦慮。我的分析邏輯考了70分。我是壹個窮學生。我能怎麽做呢?
防禦機制:化解焦慮,分析癥狀。我是個差生,考70分無所謂。
?
?
共同的人格特征
敏感,多疑,自卑,憂郁,悲觀,固執。
人格缺陷或障礙
(3)如何幫助來訪者?
回答框架:
1.耐心傾聽來訪者,理解他們的感受,讓他們充分宣泄情緒,給予他們全力支持和鼓勵。
2.具體解決方法:解決問題本身+解決問題產生的原因。
3.爭取來訪者家庭成員和學校的支持(視情況而定)。
4.嚴重者建議來訪者遵醫囑服藥,並進行轉診(視情況而定)。
對於框架中2的具體解決方案,這壹步的思路如下:
(2-1)如果是異常問題,先解決問題本身:結合案例,用常規的處理方法來回答異常問題,方法壹般來源於書中的建議。
如恐懼癥,這是壹個異常問題,其常規治療方法有系統脫敏、暴露療法、放松訓練等。因此,答案可以寫成:“采用系統的脫敏療法,與來訪者壹起為他們的* *恐懼制定評定量表,結合放松訓練逐步脫敏,從而幫助來訪者克服對* *的恐懼。”
(2-2)解決問題的原因。
不管是不是異常問題,都要解決問題的原因,這樣才能從根本上幫助來訪者。想法是為每壹個或每壹個原因提供解決方案和策略,策略要有可操作性。(溫馨提示:如果原因中存在不合理的認知,可以采用認知療法)。
比如案例中引起來訪者恐懼癥的原因有:1,媽媽經常嚇唬他說狗會吃了他;2.遊客認為狗是極其兇殘的動物,把人當食物。
答案應該是基於這兩個原因。第壹個原因,如果來訪者是孩子,可以和媽媽溝通,讓她意識到這樣做對孩子的影響,以後不要再這麽隨便嚇唬孩子了;如果警衛是個成年人,可以幫助他意識到他媽媽說這些只是為了嚇唬他,但她是隨便說的。其實狗不吃人。第二個原因,認知療法,結合很多人和狗相處融洽的例子,可以幫助來訪者改變對狗的錯誤認知。
再比如,來訪者的問題是自卑,不可行的解決方案是“讓來訪者提高自信心”。妳敢要求他提高自信心,他能提高嗎?切實可行的辦法是“和來訪者壹起發現他的優點,比如更好的學習成績,讓他看到自己的優點,從而幫助來訪者提高自信心。”
對於非正常問題以外的心理困擾,直接解決困擾的原因,可以減輕或解決困擾。
常見錯誤:
1,答案只有壹半。
比如:“咨詢師可以通過認知療法、系統脫敏、暴露療法來幫助來訪者。”
點評:寫方法的時候,至少要寫出使用這種方法的大致思路,以及期望達到的效果。
改善:心理咨詢師可以通過認知療法糾正來訪者“失敗只有死路壹條”的錯誤認知,幫助他建立新的認知,即“失敗是成功之母,妳可以從失敗中吸取教訓,為下壹步努力”
改進:通過系統的脫敏療法,我們與來訪者壹起制定了壹個關於他們對考試焦慮的評定量表,並結合放松訓練逐步脫敏,從而幫助來訪者克服對考試的焦慮。"。
2、回答不具有可操作性,命令式回答。
比如:“讓來訪者主動和同學交流”
評論:請自行思考這個答案。妳壹說,遊客就照妳說的做?首先,遊客不知道該怎麽辦;第二,來訪者在這方面可能有困難。如果他的困難不解決,妳認為他會有勇氣做這件事嗎?特別是,這個案例表明來訪者在這方面有困難,必須解決他的困難。
改進:幫助來訪者掌握壹些人際交往方法,鼓勵來訪者嘗試這些方法,遇到困難時積極與咨詢師溝通。
改進:與來訪者討論他在與同學交流時遇到的困難,幫助來訪者分析這些困難的原因,並找到應對的方法,從而鼓勵來訪者與他人交流的信心。
3.混淆給予幫助的主體。
有時候題目會問“學校能提供什麽幫助”;“父母能提供什麽幫助”;遊客自己可以做哪些改進?然後妳要考慮主體可以做哪些具體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來幫助委托人,他們給予的幫助和咨詢師是不壹樣的。
4.題目問“我能給來訪者什麽建議?”
建議是給來訪者壹些具體可行的措施和方法,他自己可以做到。這種話題和“如何幫助來訪者”是不同的。“如何幫助來訪者”是在征求咨詢師的意見。
(1)“談談妳是如何處理/幫助來訪者的”(2)“列舉壹些幫助來訪者的方式”(3)“用壹種方式幫助來訪者”。
(1)(2)的答案是壹樣的。妳可以只回答所有妳能想到的對來訪者問題本身有幫助的措施和方法,以及問題產生的原因,但回答的時候要具體說明這些措施或方法是用來解決什麽問題的,起到什麽作用。不需要寫入步驟。
“認知療法是用來幫助來訪者找出自己認知的不合理之處,進而建立合理的認知。因為認知問題得到改善,來訪者的問題也能得到改善。”
"通過放松訓練,幫助來訪者掌握壹些放松技巧,以緩解他們的焦慮癥狀."
“與來訪者分析辭職的利弊,討論如何解決這些弊端,減少來訪者關於是否辭職的沖突。”
(3)題目限定只能用壹種方法,所以妳要選擇最適合案例的方法,按照這種方法的步驟回答案例。
比如,對於來訪者的問題,我們可以采用* *的方法:
首先,...
第二,...
.....(這裏需要註意案例信息,僅僅寫出這個方法的具體步驟是不夠的。)
?
(4)其他
?
1,家庭心理咨詢,紅寶書P434-P438,熟記每種親子關系類型對應的孩子的特點,他們對孩子的影響和建議。回答考試的時候要結合案例,千萬不要照搬書上給的建議。
2.案例中常用的技術是P321-P331。
3、心理咨詢的對象
心理咨詢的對象是正常人,或者是經過咨詢已經康復或正在康復的患者。
心理咨詢對象的條件
(1)智力正常。
(2)內容合適(心理問題比較合適)
(3)人格基本正常
(4)適當的激勵
(5)有苦惱、焦慮、恐懼等反應。
(6)具備溝通能力
(7)信托咨詢
4.顧問的職業道德
(1)自知
(2)健康的精神狀態
(3)助人為樂的價值取向。
(4)責任感
5.顧問的職業道德
(1)平等——不要因為各種因素歧視幫助者。
(2)非正式性——讓客戶了解咨詢的性質、特點和局限性。
(3)可取性-應與訪問者討論並達成壹致。
(4)中立性——除了咨詢,與來訪者沒有任何關系。
(5)責任——當妳發現自己不適合與來訪者共事時,要以負責任的態度向他解釋或推薦。
(6)保密——遵守保密原則
6、共情、阻抗和轉診相關知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