緊張而充實的大學生活即將結束,畢業論文是所有大學生的必修課。畢業論文是壹種有準備、有計劃、正式的檢驗學生學習成果的重要形式。畢業論文怎麽寫?以下是我為妳收集的心理健康教育畢業論文,希望對妳有所幫助。
在全球化時代,網絡以其迅猛的發展態勢在社會中占據重要地位。網絡是壹把雙刃劍。如何更好的趨利避害,是我們必須面對的問題。對網絡心理健康的研究不僅有助於提高心理學的學術領域,而且可以更好地發揮網絡的作用。
1.加強高職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的意義
(壹)加強高職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發展的要求。
網絡心理健康教育不僅優化了學科結構,而且豐富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思想政治教育不僅指學生政治水平和思想道德的教育,還包括心理道德的培養。就思想道德理論體系而言,壹般包括思想教育、政治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四個方面。只有這四個方面協調發展,學生的思想道德建設才能更加健康。因此,要構建完整的思想道德體系,必須註意調整四者之間的結構,只有這樣,才能提升高職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
(二)高職學生心理健康有利於構建和諧社會。
和諧社會的表現是:民主法治、公平正義、誠信友愛、充滿活力、安定有序、人與自然和諧相處。這六個方面包括人與社會、人與自然的和諧關系,人與社會或人與自然最根本的是人的和諧,人是和諧社會的主體,個人心理健康是人和諧的重要因素。個人心理健康表現在豐富的情感和樂觀的處事態度等方面。良好的個人心理因素建設有利於和諧社會的早日建成。
2.高職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針對高職學生網絡心理健康教育,必須從各方面綜合考慮影響因素,在尋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影響因素的同時,引導學生科學合理地使用網絡,營造良好和諧的網絡環境。那麽如何更好地開展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呢?下面將從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壹)高職院校可以有效地發現有利於塑造學生心理健康的因素,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網絡的參與可以增加教育的方面,使教育不僅僅局限於書本,還可以拓寬研究領域。網絡的參與可以讓學生在享受科技帶來的快樂的同時,改變自己的心理健康問題。比如,有些學生在現實生活中性格內向,但在網上卻能聊到侃侃,在網上變得熱情開朗,不能說互聯網促進了學生心理健康。
(二)高職院校可以引導學生更科學地使用互聯網。近年來,學生是網民數量增長最明顯的群體。互聯網是壹把雙刃劍,使用不當會對學生產生很大的負面影響。因此,開展網上心理健康教育尤為重要。比如,近年來“網戀”越來越嚴重,會對學生的學習和成長產生壹定的負面影響,也不利於學生健康心理的塑造。因此,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有利於學生更加科學地使用網絡,避免學生受到網絡傷害。
(3)努力創造積極的環境。環境對壹個人的影響很大,和諧的環境有利於學生的心理健康。在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時,應營造健康文明的校園環境。同時,也要在網絡上構建積極的表達方式,在環境的塑造上努力實現學術、科學、文化、娛樂的同步發展,讓學生在健康愉悅的情境中提高思想品德,在良好的環境影響下形成相互尊重、相互理解、相互協調的關系。
(四)有效的溝通與交流是高職院校教師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途徑之壹。目前,高職院校的網絡心理健康教育通常采用“電腦答題”的方式。這種僵化的方式難以從根本上為學生提供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通過電腦答題普及高職院校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收效甚微。代答、亂答現象普遍存在。因此,只有通過教師或班幹部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才能幫助學生解決學習過程中遇到的心理問題,進而達到心理健康教育的目的。
(5)就目前各大高職院校而言,壹般都會設立心理咨詢室,供學生咨詢心理問題,這在很大程度上會讓學生產生壹種抵觸情緒,覺得壹般的心理咨詢都是有問題的,所以往往無法找到合適的方法來解決學習過程中產生的心理問題。因此,相對於各大職業院校設立的心理咨詢室,學校可以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讓心理咨詢師與學生面對面接觸,解決學生學習生活中出現的問題,這對於社會主義建設也是非常重要的。
三。結論
隨著近年來高等職業學校在我國高校中的比重越來越大,高等職業學校為社會培養了壹批又壹批的專業人才。然而,高職院校在專業培養學生時,對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投入不夠。在這種情況下,學生的心理發展會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因此加強高職學生的健康心理教育尤為重要。隨著近年來網絡的快速發展,高職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也應該依托網絡的優勢,將心理健康教育與網絡更加和諧地融合,這將更有利於學生思想道德水平的提高。
摘要:從積極心理學的視角來看,心理健康課程創新教學模式是指在現有的客觀環境下改變教育者的教學理念,教學目標從糾正學生的行為偏差轉變為引導學生積極的心理品質,從關註少數問題學生轉變為關註全體學生,從滿堂灌式教學轉變為體驗式教學,從課堂主渠道的唯壹方式轉變為第壹課堂理論教學、實踐教學團體輔導和依托社團開展心理活動。
關鍵詞:積極心理學,心理健康教學模式創新研究
積極心理學主張教師不僅要了解學生的問題,還要發現學生自身的正能量,用欣賞的態度對待學生,激發他們的學習動機,鼓勵他們的創造力和好奇心,提高他們的自我效能感和對環境的控制力。
壹,高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學的現狀和問題
1.現狀
目前遼寧高校開設心理健康課程16學時到32學時不等,以大班授課為主。高職學生缺乏自我管理的能力,大部分班級以教師授課為主。由於時間有限,只有少數學生能夠開展壹些體驗式活動,大多數學生的積極心理素質沒有得到挖掘和提高。
步驟2:問題
目前,心理健康教育和教學過於關註心理疾病和心理問題。這種教學不利於學生的發展和學習,即使對於少數有心理問題的學生也是如此。學生有可能對號入座,特別註意自己的負面行為,忽視自己的優勢,誇大自己的癥狀,承受沈重的心理壓力。這是心理健康教育中的大忌。
二、創新模式的研究與實踐
1.整合教學內容
針對影響大學生學習、生活和發展的最重要因素,將心理健康和積極心理學的內容有機整合,分為四個模塊和12個子項目。
(1)模塊壹:積極的人際關系。積極心理學關於積極人際關系的理論與實踐為高職院校實施積極人際關系教育提供了壹個範式,該範式可細分為四個子項目。項目1:人際交往原理與技巧;項目2:人際交往的心理效應;項目3:網絡中的通信;第四項:異性交往。
(2)模塊二:積極的自我。
自我評價和自我認知是自我意識的核心。積極心理學中的積極自我理論為改善學生積極自我形象提供了依據和實踐模式,可細分為四個子項目。項目1:自行驗收;第二項:增強自信;第三項:感受快樂;第四項:生命的意義。
(3)模塊3:積極情緒。
學生在學習和生活中了解自己的情感能力是必不可少的。在積極心理學中教給學生積極情緒的概念是非常重要的,可以分為兩個子項目。1項:積極情緒;項目2:樂觀和希望。
(4)模塊四:積極應對。
積極應對不僅是壹種理論倡導,也是壹種訓練。培養學生積極應對的心理品質既是教育的要求,也是學生發展的需要,對工作能力的積累和形成不可或缺,可細分為兩個子項目。1項:意誌的力量;第二項:感恩磨難——逆風飛行。
2.優化教學設計
運用體驗式教學方法,通過案例教學、小組討論、頭腦風暴、角色扮演等方式,讓學生體驗和體會成長的快樂。四個模塊的教學內容可分為12個子項目,其教學設計的總體思路是壹致的。通過熱身活動激發學生的學習動機;通過創設壹定的教學情境,即不受學生人數和空間限制的近距離體驗活動,激發學生思考;分享學生的內心體驗和感悟,激發學生的積極參與;教師通過案例教學、心理情景劇等方式傳授心理學知識,引領學生提高;再次創設教學情境,學以致用,學以致用,促進學生成長。
3.以團體輔導為主要形式的實踐教學。
根據教案,寫小組活動講義,班主任和輔導員擔任小組導師。小組活動的內容是根據教學主題設計的。壹方面鍛煉學生在群體中成長,另壹方面服務於更好地體驗教學內容。
4.依托心理社團,開展多種形式的心理教育活動。
心理健康協會是我們學院最大的。他們定期開展活動,如“525心理健康月”活動、心理沙龍、心理劇比賽等。這些活動拓寬了心理健康教育的渠道,實現了學生的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
5.創新評估模式
心理健康教育課程的教學目標是促進學生的心理健康發展。因此,心理健康課的成績評定應堅持理論評定與實踐評定相結合、課堂評定與課外評定相結合、自我評定與他人評定相結合、過程評定與結果評定相結合。
參考資料:
【1】林小貴。積極心理學視野下心理健康教育課程體系的構建[J].長春工業大學學報:高等教育研究版,2011(1)。
[2]戴戟,戴佳佳。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課程體系的構建[J].淮陰師範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1(3)。
[3]吳佩潔,宋鳳寧。積極心理學視角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體系的構建[J].中國成人教育,2009(23)。
[4]鐘曉紅。積極心理學視野下的大學心理健康課程建設[J].閩西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12(2)。
摘要:高師學生是高等教育中的壹個特殊群體,因為他們不僅是在校接受知識的學生,也是未來希望傳遞知識的“準教師”。因此,師範院校的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尤為重要,但現實教育中並沒有獨立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兩者相互交叉、相互影響。摘要:本文主要論述了高師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並提出了結合的途徑,希望能為高師教育工作者提供參考。
關鍵詞:師範大學;心理健康教育;思想政治教育;結合
“師者,所以傳道授業者也,惑也。”充分說明了教師職業的崇高和偉大,所以教師不僅需要在專業知識上超越常人,更需要在道德素養和心理素質上超越常人。師範大學的重要任務是培養符合這些要求的合格教師。在師範院校教育中,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總是交替進行,有效結合不夠充分。主要原因是沒有充分認識到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沒有找到正確的結合方式。
1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
1.1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是立德樹人的根本要求。
對於師範院校的學生來說,“德育”不僅是師範院校需要傳達給學生的信息,最重要的是高校教師需要讓學生在未來的教育中體現“德育”的思想和精神。而且在黨內指出“德育”是教育的根本責任。十年樹木,百年樹人,充分說明師範教育是學生的終身教育。老師傳授給學生的知識要更全面,學生心靈道德的凈化需要更徹底。師範院校的學生不僅需要獲得立足社會的專業知識和專業技能,而且由於其特殊的社會角色——教書育人,還需要“以德育人”。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可以讓學生在心理成長的道路上更有擔當、更有擔當、更有愛心。另壹方面也是在道德品質建設的過程中更加自律。因此,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是“德育”的體現和根本要求。
1.2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能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在《關於進壹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見》中,明確提出深入開展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不斷加強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使學生在具備健康、積極、良好的心理素質的基礎上,成為壹個思想政治素質過硬、道德品質優良的社會人。因此,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任務之壹,師範院校學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可以促進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對於師範院校的學生來說,學生是社會良好道德品質的“火種”。只有讓這些學生在學校接受良好的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證學生傳遞正確的價值觀、世界觀和人生觀,促進社會進步。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可以更好地開展思想政治教育。
2 .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
2.1建立壹支素質過硬、敬業精神強的教師隊伍。
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有效結合的首要任務是建立壹支既懂心理健康教育又掌握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內容的復合型教師隊伍。首先是專任教師隊伍建設。師範院校的輔導員應該是首選,因為輔導員每天都和學生相處,他們能掌握學生的心理發展和對思想政治教育的掌握。此外,輔導員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中最重要的力量。因此,學校需要加強輔導員心理健康教育培訓,聯合學校心理健康咨詢部門,結合師範生的特殊情況和未來職業發展對輔導員進行培訓。讓輔導員掌握心理教育的基本方法和技能,從而更好地將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相結合,提高結合的針對性和實效性,幫助師範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質和優秀的道德情感。其次,在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兼職教師隊伍建設上,可以邀請校外優秀的心理咨詢公司與師範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讓高校的思想政治教師借助心理咨詢師掌握學生的心理,使思想政治教師更有針對性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比如,在師範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正確處理交往、友情、愛情的教育,既有做人、交友的原則和道德要求,又融入了當代青年的心理活動和發展。在高校思政教師課堂講解過程中,心理咨詢講師觀察學生的語言和行為,並據此撰寫學生心理活動報告。通過老師和心理咨詢師的共同觀察,得出學生心理健康報告。
2.2教育內容和目標高度統壹。
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必然有不同的教學側重點,但師範院校學生面臨的問題有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學的問題。因此,在教育內容和目標上,心理健康教育和思想政治教育應該是統壹的。心理健康教育應融入思想道德修養之中。此外,在學校開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要將思想政治教育融入課堂。通過對學生心理的評估和心理發展問題的分析與指導,最終幫助學生在思想品德上上壹個臺階,從而實現學生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結合。
2.3采用適當的教育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在教育方法上非常相似,積極有效地運用恰當的教育方法可以更好地把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結合起來。思想政治教育是統壹的,但心理健康教育是針對個體的,更註重差異化。因此,在整合的過程中,我們仍然可以采用大眾教育與個別教育相結合的方法來幫助師範生掌握知識。結論:了解師範院校心理健康教育與思想政治教育相結合的必要性,掌握兩者結合的有效途徑,為師範院校的結合提供了理論和實踐依據,也為學生的成長提供了新的途徑。
參考
蘇。淺談高師院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實施[J].榆林師範學院學報,2005,04: 84-86。
[2]林·。論思想政治教育與心理健康教育的和諧關系[J].新疆電大學報,2008,04: 59-62。
[3]王宏業。論師範院校的心理健康教育[J].中國成人教育,2007,05: 21-22。
[4]梁慧蘭,戴,,杜.高師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現狀分析[J].中南林業科技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2,05: 99-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