談談妳的實習經歷。"
這個問題是幾乎所有面試官為了加快了解應聘者而提出的第壹個問題。看似簡單的問題,但被問到這樣的問題,很多同學都是壹蹶不振。
簡歷裏全是炒作,“行業研究”、“數據整理”、“專業交流”...上面列舉了各種高大上的名字,但我心裏最清楚,“安永咨詢實習生”這個看似厲害的名字,其實是最基礎的雜事。這個我該怎麽回答?
很多同學在面試官眼中的表現可以用壹個字來概括:尷尬!
實習就是“打雜”?
這段對話簡直充滿了各種暑期實習的交流。這裏的勤雜工真的是在幫辦公室“收快遞倒茶”嗎?
21世紀,我們的快遞和茶水服務都是自助的。如果面試的時候,面試官問妳“妳實習的時候都做了什麽?妳學到了什麽?”妳敢這樣回答“就三個月”嗎?
這簡直是面試自殺。有些同學在實習中其實做了很多事情,但是不會說,不會誇,不會包裝。關於如何清晰有條理地告訴面試官我實習期間做了什麽,有很多知識。
如何看待短期實習?
對於壹個企業短期實習生來說,妳不會負責任何重要的項目。更多時候是資料的收集整理和壹些簡單易學的文檔工作。雖然聽起來不如回家趕壹場戲,但聰明人自然知道如何利用這個機會提升自己。
了解帖子
其實大部分大三大四的學生都不太明白自己在實習中做了什麽。按照領導教妳的去做。但我不知道為什麽要做這件事,這件事對公司的壹項業務有什麽影響。三個月下來,我真的做了很多事情,照常上班,但是感覺自己什麽都沒做。
其實妳可以回到當初招聘實習時的職位描述,裏面明確寫明了公司對妳最基本的期望。比如希望妳能熟練的與團隊溝通(妳學會寫辦公郵件了嗎),比如希望妳能熟練的使用辦公軟件(妳用好Excel了嗎?)。
通過對崗位的了解,比較自己的能力,盡量在實習中展示和鍛煉。
認真對待每壹件小事
不是公司不給事情做,只是他們看起來都很沒腦子,很麻煩。
比如整理資料,背資料,做表格,做PPT...但如果妳能把這些小事做好,做出色彩,壹定會給領導留下好印象。
公司基本上不指望實習生創造價值,更多時候對實習生是壹種觀察狀態,觀察他們的態度,潛力,發展。而這些都體現在小事上。
實習工作總結
很多時候實習結束發現自己無所事事,壹年後寫簡歷也沒什麽可寫的。所以在做實習的時候,壹定要養成記錄的習慣。
記錄妳每天在工作中做了什麽,遇到了什麽困難,妳是如何解決的;記錄妳參加了哪些會議,在會上和大老板學到了什麽(行業趨勢,企業發展方向);把妳學到的東西記錄下來。比如做行業調研的時候,從龍頭公司入手比從蝦米公司入手更有效率。在研究領域,學者寫壹本書,獲得壹個長期的教職,比不寫研究日誌的人要快,因為這些筆記會很快幫妳理清思路。
面試的時候拿出自己的實習總結。這是壹本關於妳自己的案例的書。每個案例都支持各種結構化面試的答案,比如妳是如何克服困難的。可以回答在實習中面對大量數據,不會用Excel軟件整理數據時,如何自學“從入門到精通”。簡單的學習用辦公軟件打零工也變得高端了。
如何在簡歷上描述實習經歷?
可能妳實習的時候真的做了很多事情,寫了所謂的實習總結,但是妳忘了把結果數字化。
比如媒體實習生小王,在某媒體新媒體部,做某雜誌的微信運營。他的工作就是每天發布新文章,每天在後臺回復粉絲留言。
如果簡歷中的實踐經驗寫著“妳的實習職責是什麽?”就說“發微信,回復粉絲”,那這絕對是自殺2.0的2.0版本
但是我們大部分同學不都是這樣寫實踐經驗的嗎,Ang?
量化項目結果
為了量化小王的實習成績,可以提供的數據有:微信官方賬號在他的維護下三個月增加了多少微信的關註者(數據),她與粉絲的互動留住了多少粉絲(數據),公司有沒有壹個衡量微信績效的指標,這個指標是多少(數據),微信文章每天被贊多少次(數據)。
這份工作,哪怕是三個月,真的可以培養出很多技巧和行業觀念:微信微信官方賬號文章的選擇,可以展現出運營的思路,以及如何理解這本雜誌的受眾;就連微信的排版也是壹門學問,讓微信文章更適合手機閱讀也是壹門技巧!
寫簡歷前想想自己都做過什麽,寫下來。最好回憶壹下這些事情,妳的師傅教了妳什麽,妳犯了錯誤是怎麽改進的。往往“犯錯-被罵-修改”的過程就是妳快速成長的過程。
關鍵字
簡化妳的專業,學會把握關鍵詞,關鍵詞會從妳所應聘職位的JD中提取出來。
如果妳掃描關鍵詞,妳會仔細閱讀妳的其他經歷。如果沒有和職位相關的文字,就不會認真看簡歷。
增長
體現妳的潛力。如果沒有那麽多項目成果,能體現妳實習期間學到了什麽,能不能主動自學。因為企業也明白,這個學校招的畢業生不可能有多少價值輸出,更重要的是妳的潛力。
不寫“官位”,寫東西。很多同學把學生會、社團等同於官場,往往把重點放在自己在這些組織中的位置上。這也是壹個很大的誤區。工作本身幾乎沒有意義,關鍵是在裏面做了什麽。
如何回答面試中的普通職位?
其實面試官都知道實習生做壹些很基礎的事情。畢竟都是從實習生過來的。但為什麽他們明知實習生不會接觸到公司的核心內容,還會問這樣的問題?
這就涉及到設立行為面試的原因:了解面試官過去的表現,預測他未來可能的表現。
換句話說,面試官早就知道妳在之前的公司只是壹個透明的小實習生,每天的工作無非就是打雜和幫忙,但他們更希望從妳的實習經歷中了解妳的特點,判斷妳是否值得培養。
如果妳的實習崗位只是壹家投資公司的行政工作,妳每天的工作就是收發文件,上傳分發,妳該如何在面試官面前說花?
說法壹:“我的工作其實就是打雜,每天幫老板做壹些瑣碎的事情,收發多少郵件……”
說法二:“我曾經在壹家投資公司實習,負責給合夥人收發郵件。每天都需要針對不同的項目征求不同合夥人的投資意見。工作壹段時間後,我整理分析發現,合夥人A更喜歡投資有壹定特色的項目,而合夥人B專註於某些領域。然後我分析了公司投資的各種項目的存活率,弄清楚哪些項目是合夥人關心的,並設定優先級發給老板們,提高了我的辦公效率。而且在之前的工作中,我也接觸過公司不同部門的同事。在和他們打交道的過程中,我發現之前的公司在工作流程和組織架構上其實存在以下問題……”
以上兩個答案判斷的很清楚。有的人只能詳細講述自己的日常瑣事,有的人卻能把看似普通的東西做成花。當然,面試官喜歡後者。
當然這樣的回答是需要提前組織好的,需要在實習的時候仔細觀察。只要仔細觀察,多思考,在壹個普通的位置也能玩出花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