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孩子得了妥瑞癥該怎麽辦?

孩子得了妥瑞癥該怎麽辦?

兒童抽動穢語綜合征(Tourette's syndrome)是壹種常見的慢性神經精神障礙,多在4 ~ 10歲發病,以男孩多見,男女比例為5 ∶ 1 ~ 3 ∶ 1。成人患病率約為兒童的1/10。近年來,這種疾病有明顯的增加趨勢。

這種病的發病往往被家長忽視,誤以為是孩子的習慣問題而挨罵,或者以為是眼疾或咽喉疾病而去眼科、耳鼻喉科。還有人認為妥瑞癥長大後會自然恢復,所以對患病兒童不夠重視,容易延誤最佳治療時機。

雖然抽動穢語癥並不是壹種嚴重的疾病,也沒有明顯的器官損害,但可能會對孩子的學習、生活和社會交往造成障礙,而且由於發病後不能迅速控制,可能會給家庭帶來很大的心理負擔。因此,我們必須對多發性抽動癥給予足夠的重視。

兒童抽動穢語綜合征是壹種不自主的、反復發作的、無目的的運動或發聲。其表現形式多種多樣,主要分為兩大類:運動性抽動和發聲性抽動。有些孩子的抽搐形式是可以改變的,比如眨眼、聳肩,過壹會兒就變成點頭、聳肩、不自主發聲。臨床觀察表明,多數抽動障礙患兒敏感、害羞、不合群,容易激動、興奮。

抽動穢語綜合征主要表現為壹過性、快速性、突發性、不同程度和隨意運動。起初,頻繁眨眼、擠眉、吸鼻子、撅嘴、張嘴、吐舌頭、點頭等。,隨著病情的進展,抽搐逐漸多樣化,如聳肩、扭頸、搖頭、踢、切或四肢抽搐。緊張或焦慮時癥狀更明顯,入睡後消失。

發聲抽搐有很多種,有爆發性的,有反復發聲的,有消噪打呼嚕的,有個別音節不清的,有重音不當的,有不斷的汙言穢語的。性格急躁易怒,常伴有上課註意力不集中或成績不好。嚴重者動作和發音影響學習和課堂秩序,抽搐癥狀呈波動性、進行性和慢性。

抽動穢語綜合征除了癥狀復雜,還有很多癥狀。只要存在* * *存在性疾病,尤其是* *存在性疾病,出現的越早,疾病變得復雜和難以治療的可能性就越大。甚至需要治療* * *才能好起來,所以及時發現和識別* * *非常重要。

* * *現有疾病有:

1.以註意力不集中和/或多動和沖動為特征的註意缺陷多動障礙是兒童多動癥。男生比較常見。

2.強迫癥(OCD),包括單獨或同時出現的各種強迫觀念和行為,在思想和行動中反復出現,明知不對卻欲罷不能,永遠無法擺脫。有時非常痛苦,會出現自殘行為,如咬舌頭、咬手指、損傷皮膚、毀容等。,往往會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會流露出不想活了的自殺念頭。所以妳壹定要高度警惕,防止意外發生。女生比較常見。

3.品行障礙和對立違抗性障礙,兩者都有反社會傾向,不可忽視。很多家長往往誤以為這些表現不是病理性的,以為他們只是頑固不化,打罵他們,結果病情加重。

4.學習障礙是認知障礙,主要是閱讀障礙和數學困難,會嚴重影響學習成績。

5.情緒障礙,主要是抑郁和不良情緒,成人型交替抑郁躁狂也可發生於兒童和青少年。

6.焦慮癥主要是恐懼和焦慮,如害怕與親人分離,害怕親人出事,害怕上學,長期過度害怕陌生人,害怕社交,甚至每天對未來感到焦慮和不安。

7.自閉癥及相關疾病,包括語言障礙和類似自閉癥的阿斯伯格綜合癥。

8.攻擊性行為,如無端挑釁、言語辱罵、毆打、故意破壞和故意破壞。

由於病情復雜痛苦,無法控制,且病程反復延長,孩子生活質量差,主要是各種疾病引起的,而不是抽動穢語綜合征本身。

兒童多發性抽動癥的病因目前尚不明確,壹般認為與遺傳因素、精神因素和身體因素有關。國內外學者經過調查發現,多發性抽動癥患者的親屬中,多發性抽動癥的發病率明顯高於其他人群。對雙胞胎的研究也證明了他們患病的壹致性達到了56%。過度的精神緊張、恐懼等。會誘發抽動障礙。物理因素常見於上呼吸道感染、鼻咽腔及咽結合膜炎癥,或某些部位不適引起局部刺激不適,產生保護性或習慣性動作和固定。例如,眨眼可由結膜發炎或眼內異物引起;皺眉和起皺可能是因為帽子戴得太小或眼鏡框不合適。去除上述原因後,動作本身已失去合理性,但在大腦皮層形成了惰性的興奮焦點,反復出現抽搐動作;模仿別人不好的動作或身體缺陷也會成為習慣性動作,形成這種病。

抽動障礙的誘發因素:

圍產期因素:孕期精神緊張、高熱、子癇前期、難產、產後窒息史、新生兒黃疸、剖腹產等。

2.感染因素:上呼吸道感染、扁桃體炎、腮腺炎、鼻炎、咽炎、水痘、各種腦炎、病毒性肝炎等。

3.精神因素:驚嚇、情緒激動、悲傷、看驚悚電視、小說和刺激漫畫、過多玩電子遊戲等。

4.家庭因素:父母關系緊張、離婚、訓斥或毆打孩子等。

5.其他因素:癲癇、外傷、壹氧化碳中毒、中毒性消化不良、過敏等。

研究表明,兒童多發性抽動癥的主要原因有兩個。壹種是內因,即基因缺陷。實驗證明,妥瑞癥往往有家族史。但外因更關鍵,是孩子不良的生活方式。現在很多孩子喜歡吃快餐,喝可樂,看電視,玩電腦,這些都會對孩子大腦神經的發育產生很大的影響。隨著社會的發展,生活節奏的加快,家庭向獨生子女發展,父母的期待,學習的壓力,升學的競爭,復雜多變的社會環境,都給孩子帶來了不同程度的緊張和心理壓力。孩子在成長過程中缺乏夥伴,很多家長出於安全考慮,控制甚至禁止孩子與外界接觸。長此以往,孩子的人際交往能力必然低下,心理健康狀況不容樂觀,對孩子的成長極為不利。此外,缺少玩伴也讓孩子更加依賴電視和電腦。醫學研究表明,長時間看電視和電腦會造成兒童大腦神經發育異常,會大大增加兒童出現抽動障礙的可能性。

兒童多發性抽動癥的預後:20世紀70年代以前,認為是終身性疾病,但近年來研究表明,它是壹種與遺傳有關的發育障礙,青春期後有可能完全自然緩解,預後相對較好。癥狀在兒童期發病後常出現波動,青春期達到高峰,成年早期明顯改善。據統計,約1/3抽動癥狀在疾病到成年時完全緩解;1/3抽動癥狀明顯緩解;另外,1/3抽動癥狀還是比較明顯的。約48%可有強迫行為,表現為強迫數數、強迫行走、強迫觸摸物體。此外,少數患者可能伴有品行障礙,容易導致刑事犯罪,預後可能較差。因此,及時控制抽動癥狀,減輕身體不適和心理負擔,糾正不良行為和情緒,對於本病的預後和預防嚴重行為障礙的發生具有重要意義。

抽動障礙患兒的護理:

1.日常護理:要合理安排孩子的日常生活,讓生活有壹定的規律,每天的作息時間相對固定。要保證孩子有足夠的睡眠時間,避免過度疲勞、緊張或興奮。

孩子的飲食最好給有營養易消化的食物,多吃清淡的蔬菜和維生素高的水果,不要暴飲暴食。盡量不要喝咖啡飲料,以免過於興奮,也盡量不要吃魚、蝦、羊肉等海鮮,油炸食品和辛辣食品。科學合理地安排孩子的飲食起居,對提高療效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

2.臥室環境:孩子的臥室除了註意開窗通風和適宜的溫度外,最重要的是要求環境安靜,減少噪音。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存在中樞神經系統功能障礙。如果長期有噪音幹擾,肯定會加重病情或者誘發抽搐。不要大聲播放搖滾樂和打擊樂,而是在當地播放壹些緩慢柔和的音樂如古典音樂和小夜曲。讓孩子生活在相對安靜的環境中,會有利於疾病的康復。

3.管教:家長不要因為擔心孩子生病而放松管教,更不要溺愛。但需要註意的是,管教的方式應該是耐心的說服教育,而不是毆打、責罵或體罰。至於遊戲活動,不應該讓孩子玩電子遊戲或電腦遊戲,禁止觀看壹些驚險、恐怖的電影或電視節目。對於武俠片或槍戰片,要少看甚至不看,以免精神壓力過大而加重抽動。對於罵人的孩子,要正確引導使用文明用語。

4.上學:由於抽動穢語綜合征患兒的智力壹般不受影響,可以正常入學,但需要註意的是,孩子的學習負擔不能太重。但當孩子出現特別頻繁的抽搐發作,用藥無法控制或伴有嚴重的行為問題時,需要休學壹段時間,待臨床癥狀明顯緩解或基本控制後再繼續上學。

5.心理護理:首先要向家長、老師、同學解釋和教育這種疾病的特點和性質,爭取全社會對這種疾病的認識,對孩子的理解和寬容。特別是家長要積極配合醫生的治療,不要對孩子的抽動癥狀進行特別的關註或提醒,努力塑造良好的性格,保持穩定的情緒。語言親切,經常使用表揚和鼓勵的語言。耐心了解孩子的心理活動,千萬不要表現出急躁和焦慮。

心理治療主要是解決孩子的情緒問題和其他伴隨癥狀。消除誘發因素,恢復孩子的自信心,預防其他心理問題。間接緩解癥狀,在藥物治療中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

孩子因為表現出無法控制的癥狀而受到同齡人的嘲笑和奚落,產生自卑心理。他們也受父母太多擔心和焦慮的影響,把自己的病看得太重,形成了心理陰影。家長不要過於擔心和緊張,對疾病有正確的認識,配合醫生給孩子治療。

盡量不要說孩子不開心的事。孩子犯錯了,不能辱罵,不能打。應該對他們進行仔細的開導和耐心的說服。保證孩子的情緒穩定。要和學校老師取得聯系,讓老師給予更多的正確引導,讓學生給予更多的幫助。目的是不讓學生或周圍的人歧視孩子,讓孩子感受到處處都有溫暖安全的環境,讓孩子在生活中感受到快樂,從而消除自卑心理,幫助緩解抽動癥癥狀。

建議兒童努力做到以下幾點:

1.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知道自己的病是可以治愈的,積極配合父母和醫生進行治療。

2.知道自己不可控的癥狀是因為生病引起的,別人能理解,不要自卑,主動和同學交流,增進友誼。

3.當抽搐情況嚴重,影響學習,使成績下降的時候,要知道這是暫時的,以後加倍努力是可以趕上或者超過的。

4.避免情緒波動,平時少看電視,不玩電子遊戲,不看恐怖片,與同學和睦相處,不打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