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股票大全官網 - 資訊咨詢 - 千陽鎮的地理環境

千陽鎮的地理環境

農業方面,經過多年的產業優化調整,千陽鎮已初步建成多點多面的養殖園區基地,農業產業走向新型區域集約化經濟結構。

目前,全鎮耕地面積65438+萬畝,形成了6萬畝綠色無公害優質水稻示範區,年產優質水稻3萬噸,打造了“柳林大米”、“黃海大米”、“鴨綠珍珠大米”等壹系列知名品牌。擁有高效農業保護地4萬畝,青草莓面積發展到5700畝,產量7500噸;板栗種植面積13畝,產量可達1000噸;發展食用菌60萬盤,年產量750噸;牛羊2萬只,蛋雞30萬只,年產鮮蛋4800噸,淺海、灘塗養殖區2萬畝,年產6400噸,淡水養殖800畝,年產淡水貝類100噸。

通過農業產業發展,形成了“兩區三村四野”的特色農業。兩區:南部6萬畝水田為主體形成綠色無公害優質水稻示範區,北部3萬畝旱地為主體形成綠色無公害優質果蔬示範區。三莊:壹麥七、山城、長川萬畝無公害板栗農場、祥瑞千畝綠色無公害蘋果農場、石門千畝綠色無公害果園農場。四個養殖場:榆樹永盛牧業、勝利紅星牧業、千陽伍肆養殖場牽頭的蛋雞工廠化養殖場,石橋秋實雞場牽頭的肉雞孵化場,柳林新源西路牽頭的小尾寒羊工廠化養殖場,勝利伍肆養殖場、石橋500畝漁業社區牽頭的稻田產業幫扶養殖場。千陽經濟開發區是省級開發區。1998實現工農業總產值176億元,其中工業產值149億元,農業產值2.7億元;完成企業利稅6543.8+0.6億元;完成外貿出口供貨65438+6200萬元;實現財政預算內收入2808萬元;人均收入達到3000元。

2012年,全鎮公共預算收入達到3.4億元,同比增長29.4%;固定資產投資完成434654.38億元,同比增長37%;工農業總產值達到326.85億元,同比增長22.2%,其中工業總產值達到322億元,同比增長22.4%,農業總產值達到4.85億元,同比增長265.438+0.1%。工業增加值達到59億元,同比增長45.7%;外貿出口214萬美元,同比增長12.9%;實際使用外資3500萬美元,同比增長35.6%;人均純收入達到13986元,同比增長17.3%。

前陽鎮始終堅持工業經濟發展是全鎮經濟發展的核心這壹主題,與時俱進,將優越的資源優勢和區位優勢轉化為強大的產業發展優勢。通過多年努力,已成為東港市乃至丹東的工業重鎮和產業集群,形成了“五大產業”。2004年產值達427505萬元,利稅50848萬元。現在全鎮年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的企業有68家。

通過“五大產業”龍頭企業的形成和發展,全鎮工業將發展成為丹東紡織服裝主導產業、丹東食品主導產業、東港市新興建材主導產業、東港市醫藥產業集群、東港市機械加工集群。在“五大產業”的影響下,提升工業經濟整體規模和水平,實現產業優勢,產品特色突出,企業制度創新和技術水平先進的支柱產業和後續產業,高新技術產業。

前陽鎮依托老城區,高起點、快速度起步,充分發揮沿江、沿海、沿邊、城市、道路優勢,采取外引與內聯相結合、挖掘與新建相結合、轉型與開放相結合的方式,重點發展臨港高科技、外向型產業和產品,同時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和產品,使開發區成為集出口、保稅倉儲、轉口貿易、國際金融、信息咨詢、科技。前陽鎮結合產業基礎、區域優勢和技術水平,建立了多元化的投資領域。

①食品加工業——千陽以大米、水果、海鮮為主要產品的食品精深加工及保鮮包裝項目,素有“貢米”之稱。

(2)輕化工——精細化工、塑料、印染項目。

(3)電子工業——各種電子儀器部件的制造和組裝。

④機械工業——各種機械的制造、加工和裝配。

⑤紡織服裝——各種檔次服裝鞋帽的生產加工。

⑥冶金行業——高科技含量的冶煉加工業。

⑦以農業綜合開發為主導的基地建設,農副產品精深加工。

商務旅遊項目-邊境貿易、保稅商業、購物中心、娛樂度假村等。

⑨房地產開發-標準廠房、綜合服務樓等。在以上未完成的領域,千陽也會和投資人壹起努力。

打造丹東未來的交通樞紐和物流中心。以千陽經濟開發區為重點,重點發展壯大紡織服裝、食品加工、機械制造和現代物流,打造東北亞區域物流中心和紡織服裝加工基地。這將把千陽納入遼寧沿海經濟帶、東北東部經濟帶乃至東北亞經濟圈的廣闊空間,享有更加廣泛的自然資源、資金資源、人力資源、信息資源和技術資源,加快千陽的開發開放和發展。丹東千陽經濟開發區位於遼東半島東部,東北亞中心地帶,沿邊、沿海、沿江,距沈陽220km,距大連270km,距吉林省通化市270km,距朝鮮首都平壤220km,距韓國首都首爾445km。東距丹東市25公裏,距中朝即將開工建設的新鴨綠江大橋8公裏,西距東港市10公裏。它是丹東東港城市化建設的中心,南面與朝鮮的絲綢之島僅壹步之遙。隨著丹東至沈陽、丹東至大連高鐵的建設,千陽與沈陽、大連兩個北方中心城市的距離僅為1小時,使千陽進入沈陽、大連1小時經濟圈。東北東部鐵路貨運沿線唯壹編組站位於千陽,東北東部12市近40個縣2000多萬人口,將成為千陽人流、物流、信息流的縱深腹地,千陽也將成為這條經濟帶最近、最便捷的出海口,成為東北亞重要的物資集散地和進軍朝鮮、韓國、日本的第壹橋頭堡。

形成了海陸空等多種運輸方式和四通八達的交通格局。201國道、丹大高速、大東港疏港鐵路、黃海大道、鴨綠江大道在此交匯,即將開工建設的東北東鐵路也將過境。10公裏外的丹東民航機場,開通了北京、上海、深圳、三亞、成都、韓國首爾等多條航線。距千陽經濟開發區12km的大東港,是中國北方天然不凍港,生產泊位近20個,年吞吐能力4000萬噸,國家二類口岸大臺子港,年對朝易貨貿易額20億元。作為東北東部最具競爭力的陸海聯運走廊,千陽已崛起為區域性物流中心和經濟交通樞紐,是中國唯壹擁有完整陸海空交通設施的邊境經濟開發區。

千陽開發區產業和資源優勢明顯。千陽經濟開發區工業基礎雄厚,已形成布局合理、具有壹定規模和地方特色的紡織服裝、食品加工、醫藥化工、裝備制造、新材料、造紙及紙制品等產業體系。全區工業企業530余家,銷售收入超億元企業20家,銷售收入500萬元以上企業54家,占東港市規模企業的40%,外商投資企業60家,占東港市工業經濟總量的四分之壹。主要產品出口美國、歐盟、日本、韓國等20多個國家和地區,年外貿出口供貨達6543.8+0.3億美元。特色農業明顯,形成了優質水稻、果蔬、食用菌、海水淡水養殖、畜禽養殖等特色產業。是丹東草莓、板栗、貝類加工出口的重要基地,素有“貢米”之稱的柳林大米更是聞名四方。千陽開發區發展前景廣闊。隨著遼寧沿海經濟帶發展上升為國家發展戰略,2009年7月,丹東市委、市政府提出建設千陽等四大組團,並將千陽列為丹東四大發展核心區之壹。2009年2月,被遼寧省政府確定為38個沿海開發開放重點地區之壹。為了使千陽開發區高起點起步,高效運行,聘請清華大學規劃設計研究院對千陽開發區進行戰略規劃和整體規劃。千陽開發區規劃面積80平方公裏,規劃範圍南至鴨綠江,北至丹大高速,東至柳林河,西至詩佛河,形成“南有商住、中有產業、北有生態城、東西有景觀”的規劃格局。根據其在推進丹東市沿江沿海經濟帶開發開放發展中的使命和現實,結合千陽的區位優勢和產業基礎,重點發展國際貿易、現代物流、紡織服裝、裝備制造、食品加工、醫藥化工等幾大支柱產業。努力把千陽經濟開發區建設成為東北東部現代物流集散地、東北亞紡織服裝城、國際小商品城、宜居生態園區,打造東北東部開發開放先進機制體制創新區、沿江沿海開放先導區、經濟社會發展引領區、生態宜居示範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