萬維網通常被認為是互聯網的同義詞,但實際上它是壹種運行在互聯網上的服務。
[編輯本段]工作原理
當您想要訪問萬維網上的網頁或其他網絡資源時,通常需要在瀏覽器中鍵入您想要訪問的網頁的統壹資源定位符、縮寫URL或通過超鏈接鏈接到該網頁或網絡資源。之後,URL的服務器名稱部分首先被分布在世界各地的互聯網數據庫稱為域名系統進行分析,根據分析結果確定進入哪個IP地址。
下壹步是向工作在該IP地址的服務器發送HTTP請求,以訪問網頁。壹般情況下,組成網頁的HTML文本、圖片和所有其他文件都會被逐壹請求,並很快發回給用戶。
web瀏覽器的下壹個工作是向用戶顯示HTML、CSS和其他接收到的文件中描述的內容,加上圖像、鏈接和其他必要的資源。這些構成了妳看到的“網頁”。
[編輯本段]出處
200px-First_Web_Server.jpg最早的網絡構想可以追溯到1980年蒂姆·伯納斯·李建造的遠方ENQUIRE項目。這是壹個類似維基百科的超文本在線編輯數據庫。雖然這與我們現在使用的萬維網非常不同,但它們有許多相同的核心思想,甚至包括伯納斯-李的萬維網之後的下壹個項目語義網的壹些想法。
1989年3月,Berners-Li Zhuan撰寫了《關於信息管理的建議》,其中提到了ENQUIRE,並描述了壹個更復雜的管理模型。1990 165438+10月12他與羅伯特·卡裏奧合作提出了壹個更正式的關於萬維網的建議。。1990,165438+10月,13,他在NeXT工作站上編寫了第壹個網頁,以實現他文章中的想法。
在那年的聖誕節假期,伯納斯-李制作了壹項網絡工作所需的所有工具[6]:第壹臺萬維網瀏覽器(也是壹個編輯器)和第壹臺網絡服務器。
8月6日,1991,他在alt.hypertext新聞組上發布了壹篇關於萬維網項目的文章。這壹天也標誌著萬維網服務在互聯網上的首次出現。
超文本是萬維網中的壹個重要概念,起源於20世紀60年代的幾個項目。比如泰德·尼爾森的《世外桃源》和道格拉斯·恩格爾巴特的《NLS》。這兩個項目的靈感來自於Nivard Bush在1945的論文《像我們思考壹樣思考》中為微電影設計的memex系統。
蒂姆·伯納斯·李的另壹個輝煌突破是將超文本嫁接到互聯網上。他在《織網》壹書中解釋說,他曾多次向這兩種技術的使用者建議,將它們結合起來是可行的,但沒有人回應他的建議,所以他最後不得不自己解決這個方案。他發明了全球網絡資源的唯壹認證體系:統壹資源標識符。
萬維網和其他超文本系統有許多不同之處:
*萬維網上需要單個連接,而不是雙向連接,這使得任何人都可以鏈接資源,而無需資源所有者采取任何行動。與早期的網絡系統相比,這對於降低網絡服務器和網頁瀏覽器的實現難度非常重要,但它的副作用就是壞鏈這個頑疾。
*與HyperCard等壹些應用程序不同,萬維網不是專有的,這使得服務器和客戶端能夠獨立開發和擴展,而沒有許可限制。
1993年4月30日,歐洲核研究組織宣布,萬維網對任何人免費開放。兩個月後,Gopher宣布不再免費,導致大量用戶從Gopher轉向萬維網。萬維網聯盟(W3C),也稱為W3C委員會。1994 10成立於麻省理工學院計算機科學實驗室。創始人是蒂姆·伯納斯·李,萬維網的發明者。
自20世紀40年代以來,人們壹直夢想擁有壹個世界範圍的信息庫。在這個數據庫中,數據不僅可以被世界各地的人訪問,還可以方便地鏈接到其他地方的信息,使用戶可以方便快捷地獲取重要信息。它引發了第五次信息革命。
隨著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人們的這壹夢想已經成為現實。目前使用的最流行的系統叫做WWW(萬維網)。它的正式定義是“WWW是壹個廣域超媒體信息檢索倡議,它提供了對大千世界文檔的普遍訪問。”簡而言之,WWW是壹個基於互聯網的計算機網絡,它允許用戶通過互聯網從壹臺計算機到另壹臺計算機訪問信息。從技術上講,萬維網是互聯網上支持WWW協議和超文本傳輸協議(HTTP)的客戶端和服務器的集合。通過它,妳可以訪問世界各地的超媒體文件,包括文字、圖形、聲音、動畫、數據庫和各種軟件。
從理論上講,萬維網包括2億多人的整個互聯網世界,包括所有網站、地鼠信息站、FTP檔案、Telnet公共訪問賬戶、新聞討論論壇和Wais數據庫。所以萬維網可以說是當今世界上最大的電子信息世界,萬維網已經可以算是互聯網的代名詞了。其實我們通常所說的“上網”,其實指的是連接萬維網。WWW是萬維網(World Wide Web)的縮寫,也可以縮寫為Web,中文名稱為萬維網。
[編輯此段]社會影響
因為WWW為世界各地的人們提供了查找和享受信息的手段,所以它也可以被看作是世界上各種組織、科研機構、大學和公司熱衷於研究和開發的信息集合。它基於互聯網查詢。信息發布和管理系統是壹種供人們交互的動態多媒體通信格式。其正式表述為:“廣域超媒體信息檢索的原始協議,目的是訪問海量文檔”。WWW所取得的成就是為計算機網絡上的用戶提供了壹種以簡單的方式訪問各種媒體的兼容手段。它是第壹個真正的全球超媒體網絡,改變了人們觀察和創造信息的方式。因此,全世界迅速掀起了研究、開發和使用WWW的巨大熱潮。
WWW誕生於互聯網,後來成為互聯網的壹部分。今天,萬維網幾乎是互聯網的同義詞。通過它,每壹個加入它的人都可以在瞬間到達世界的各個角落,只需在妳的PC上插壹根電話線(可能是妳的筆記本電腦,也可能是手機),全球信息觸手可及!
WWW實際上在世界上任何地方都不存在。事實上,WWW的用戶每天都在賦予它新的含義。互聯網社會中的公民(包括機構和個人)將自己需要公開的各種信息以主頁的形式嵌入到WWW中,主頁除了文字之外,還包括圖形、聲音等媒體。內容從各類招聘廣告到電子聖經,可以說是包羅萬象,無所不在。主頁發布在Web上,主要形式是壹些HTML文本(HTML是超文本標記語言)。
隨著移動互聯網接入的快速發展,壹些專家最近稱之為WAP和WWW。WAP已經成為通過移動電話或其他無線終端訪問無線信息服務的全球事實上的標準。它的發展和應用是無限的。
[編輯本段]的構成]WWW
主從式網絡
客戶端是需要某種東西的程序,而服務器是提供某種東西的程序。壹個客戶端可以從許多不同的服務器請求。服務器也可以向許多不同的客戶端提供服務。通常,客戶端與服務器開始對話。服務器通常是等待客戶機請求的自動程序。客戶端通常作為來自用戶的請求或者來自類似於用戶的每個程序的請求而運行。協議是客戶端請求服務器的各種方法以及服務器如何響應請求的定義。WWW客戶端也可以稱為瀏覽器。
萬維網上通常的客戶端主要有IE、Firefox、safia、opera等。
在Web中,客戶端的任務是:
1.幫助您提出請求(通常在您單擊鏈接點時啟動)。
2.將您的請求發送到服務器。
3.通過正確解碼直接圖像,提交HTML文檔並將各種文件傳輸到相應的“查看器”,向您報告所請求的結果。
觀察器是壹個程序,可以被WWW客戶端調用來呈現特定類型的文件。當壹個聲音文件被妳的WWW客戶端查看下載時,只能被壹些程序“觀察”到(比如Windows下的“媒體播放器”)。
壹般來說,WWW客戶端不僅可以向Web服務器發出請求,還可以向其他服務器發出請求(如Gopher、FTP、news和mail)。
計算機網絡服務器
1.接受請求
2.檢查請求的合法性,包括安全篩選。
3.根據請求獲取並制作數據,包括Java腳本和程序、CGI腳本和程序,為文件設置合適的MIME類型,對數據進行預處理和後處理。
4.將信息發送給發出請求的客戶端。